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档海拾珍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海拾珍

家书抵万金 ——八路军战士刘中新致信母亲述思念之情

发布时间:2021-04-25 08:52:55  作者:张 丁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身着戎装,远在征途,月上柳梢,亲人入梦,这也许就是战争年代里军人思念故乡亲人的一种特殊方式。战争间隙,伏案书写家信是一种幸福,而盼信的日子则是一种“煎熬”,当收到亲人回信的那一刻,又有多少军中男儿不潸然泪下呢?这泪水中包含了太多的意义,有慰藉、有满足、有欢喜……虽然只是几页薄薄的信笺,却有着“千钧之重”的分量,可谓是“无价之宝”。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品读一下这封充满着革命军人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的战地家书,体会那“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64006a68cfae21da473801.jpg
1938年7月17日,刘中新写给母亲的家书。


母亲大人尊前膝下敬禀者:

儿自从去年五月在甘肃省的时候,接到家中回信两封,我还在原地休息,到八月一号开往山西侯马车站休息了两三日,儿又给家中写了一封,内有像(相)片两张。

到第二天又坐火车开往河北省以来,又给家去了数拾封信,始终未有接到家信一封,也不知道儿写给家(里的)信收到了没?想念的,现在也不知道我弟昌枱还在家里没有?儿在外挂念。所以我不断梦见我妈妈和我的弟弟。

在前天的夜里,(我)正在睡安(稳)觉的时(候),忽然(梦)见了我的妈妈,妈妈以竟(已经)老得不像了。我就大喊起来,忽然喊了一声,同我在一块儿睡的同志听着了,他就叫惺(醒)我,问我喊什么,我当时也说不出,仔细一想,原来是作(做)了一个梦。

到上午吃把(罢)午饭的时候,我正在房子里卧着看书,忽然有一位同志说道,送信的来了!我听道(到)了就连忙跑到外边去看,我见有好多的家信。我看了半天都是另(别)人的,原来没有我的一封。人家接到了家信,把家里的情形都知道了,可是我的家里也不知什么样子,也不知我母亲和我弟弟的身体如何?夏季的收程(成)什么样子?希望你接到了此信速速回知为盼。

    现在我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旅部副官处工作,和几位很好的朋友都在一块工作,每天说说笑笑,非常快乐,同时我的身体也很好,请你不必想念。现在也不知道我妹妹身体如何,家中情形什么样子,来信时也要说明。我以前在家中出来的时候,一气(起)出来了三四拾个朋友,现在也不知到何处工作去了,我在这里连一个也没有见到,也不知道咱们那里有回去的没有?你如果来信时完全说明为盼。

    此致,即情(请)

    大安

    儿 中新 鞠躬

    七月十七日

根据相关资料考证,此信写于1938年。家书的作者刘中新,谱名为刘昌榜,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人。20世纪20年代末参加红军,经长征到达延安,抗战时期在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和343旅工作。据其亲属讲,刘中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给家里写过一封信,并寄来一张穿军官服的照片,但不知什么原因,最终未能与家人联系上,这张照片后来也下落不明。因此,寻找刘中新便成了他们全家人一个共同愿望。

在这封家信中,刘中新不仅向家人汇报了自己的近况“五月在甘肃省”和“八月一号开往山西侯马车站”,还进一步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工作的所在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旅部副官处”,从中可以感知作者想收到回信的迫切心情,所以信息记述得翔实而清晰。除此之外,整封信的内容充满了刘中新对家人的思念和担忧,他一面写道:“也不知我母亲和我弟弟的身体如何?夏季的收程(成)什么样子?……现在也不知道我妹妹身体如何,家中情形什么样子,来信时也要说明。”另一面又怕家人担心,所以写道:“和几位很好的朋友都在一块工作,每天说说笑笑,非常快乐,同时我的身体也很好,请你不必想念。”这种“报喜不报忧”的表达方式正是一名革命军人的“真情告白”。“在前天的夜里,(我)正在睡安(稳)觉的时(候),忽然(梦)见了我的妈妈,妈妈以竟(已经)老得不像了。我就大喊起来……原来是作(做)了一个梦。”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可信中的这句“妈妈以竟(已经)老得不像了”,让人读之不禁心酸难抑,儿子思念母亲之情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所以,刘中新对家信的期盼是多么迫切啊!“我正在房子里卧着看书,忽然有一位同志说道,送信的来了!我听道(到)了就连忙跑到外边去看……原来没有我的一封。”这种失落让人心疼,但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刘中新也许早已“习惯”了这种“意外情况”。因为,在那个时局动荡、战火连天的岁月里,革命军人选择“先国”而”“后家”,把对家人强烈的思念悄悄藏于心中。

据相关记载,刘中新的家乡东固曾有2400多人参加了红军,占全区总人数的24.29%。由于当时东固区扩红支前工作做得好,全区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出现了整营(二三百人)整连(一百多人)去当红军的喜人局面。1930年10月攻克吉安后,曾有一次,500多人一起参加了红军,盛况空前,因此,东固区曾被评为中央苏区“一等模范区”。据1934年的统计,在主力红军长征后,东固区青壮年劳力不足400人。新中国成立后,统计东固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400多人,无名烈士更多,由此可见,东固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供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4月9日 总第3663期 第二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