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发布时间:2019-09-09 14:56:20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城镇也广为流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2005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报送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起源于民间文化,发展于各绿洲城邦国宫廷及都府官邸,经过整合发展,形成了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大众性的艺术风格,并成为维吾尔族的杰出艺术表现形式。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优秀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除了具有大型套曲的意思之外,还具有法则、规范、曲调等多种含义。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木卡姆拥有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其中,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打开维吾尔族文化的金钥匙,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大型古典乐曲组成,其中的每一套都包括琼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其中,琼乃额曼意为大曲,由若干首叙诵歌曲、器乐曲和歌舞曲组成。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后演变成为一种说唱艺术形式,由叙事歌曲和器乐曲共同组成。麦西热甫由系列歌舞曲组成,麦西热甫的原意为“聚会”,在全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城镇,经常举行各种以自娱性歌舞为主的群众性聚会,其中规模较大的就叫做麦西热甫。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每套木卡姆包含乐曲20至30首,十二套共有将近300首乐曲,完整地演唱下来需要二十多个小时。喀什、和田、阿克苏和伊犁等地流传的十二木卡姆虽然同源,但在结构模式、旋律风格、乐器使用等方面却又各具特色。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民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各种公众场合或家庭聚会中都可以见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的传承都是靠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在岁月的荡涤下,这种传承方式具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加之十二木卡姆体系太庞大、词意太深奥、曲牌太绵长,将其完整死记硬背下来非常困难,种种原因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在解放前夕已濒临灭绝。为了抢救这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950年,文化部派出万桐书、刘炽等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艰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乐家们找到十二木卡姆的唯一演唱者,即维吾尔族著名老艺人吐尔迪阿洪老人,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用了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经过整理和编辑,1960年,《十二木卡姆》正式出版,其中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等共计340余首。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新时期,新疆继续加大对十二木卡姆的拯救力度。上世纪八十年代,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和新疆木卡姆艺术团相继成立,有关书籍和光盘相继出版。1996年,新疆艺术学院成立了木卡姆表演艺术班。但由于维吾尔族相对独立的绿洲生活环境逐渐被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十二木卡姆艺术依然具有严重的传承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上)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