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刷新 翻看 我 您有10+条未查看新闻,点击查看 传承民俗活化石京西太平鼓

发布时间:2019-09-10 14:35:16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t018d87cc71510b339a.jpg

京西太平鼓

被誉为“民俗活化石”的京西太平鼓,是北京市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它更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童子挝鼓,傍夕向晓,日太平鼓。”这种日夜玩鼓的情形正是明清时期太平鼓的场面。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京西太平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翠琴。

提及京西太平鼓,还要追溯到200多年前,源自一种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歌颂太平盛世。传承人吕翠琴说:“以前鼓面是纸糊的,为了结实,还在背面用麻绳作衬,再涂上一层层的鳔胶,老鼓圈大多数是请村里铁匠拿铁条打的。现在的鼓是从乐器店定做的,鼓面是羊皮的。可是羊皮鼓没有纸皮鼓好听,早前只要一敲鼓点,就能响透半条街。这太平鼓唱的都是生活中的内容,比如:鲜花、绿草、古代圣贤……都在京西太平鼓的表演范围之内。除此之外,还有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它是探寻古代民俗的活化石。”

吕翠琴说:“我承续了母亲的技艺。回想六十年前的孩提时代,脑子里有的画面就是太平鼓,由媽妈带着和七大姑八大姨一有空闲就来上一段儿。就这样,凭着慢慢培养起来的兴趣爱好,一玩就是六十多年。”

吕翠琴在学习和传承京西太平鼓技艺之外积极地探寻京西怪村太平鼓文化的生存之道。她深知,当务之急是让青年一代了解并喜欢上太平鼓,这样才能让它传下去。吕翠琴说:“我们这一辈人喜欢太平鼓的主要原因在于运用的广泛,闲暇休息的时候可以自娱自乐,还能和小伙伴一起跳上一段。但是,每代人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都不一样,我们这—代打太平鼓都打得很好,但是小孩是不是喜欢就很难说了。一种艺术要让它有生命力,就应该老少皆宣。所以,将京西太平鼓融入生活,这样才能得到延续和传承。”

作为京西太平鼓第2代传人的吕翠琴,现在人大附中丰台实验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担负着太平鼓课外教学的任务,用她的执着和技艺,让这珍贵的“民俗活化石”传承下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