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口纱灯”:再现河口古镇繁华

发布时间:2019-10-29 09:17:59  作者:佚名  来源:文化甘肃  浏览次数:


  
河口古镇悬挂的新纱灯


  
绢纱上的人物栩栩如生


 
 纱灯内写着故事名称


  
展示河口老纱灯


 
 张振祥示范河口老纱灯拆卸

  
图片均由记者丁凯 摄
 

  河口古镇,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是陇上著名的水陆码头。繁荣经济文化孕育的纱灯,更给这方繁盛土地带来璀璨烟火。由于这里的纱灯制作考究、文化气息浓郁被冠以“河口纱灯”久负盛名。张振祥就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灯火河口纱灯的工匠传承人,百年沧桑巨变中,昔日灯会美轮美奂的纱灯很多已经遗失,有幸保存下来的一些纱灯也犹如文物般宝贵不能乱用。作为传承工匠,如何在这个时代将古老河口纱灯原汁原味地重现,是张振祥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大事。
 

  记者 都一鸣 宋芳科
 

  最美人间烟火的衰落与复兴
 

  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张振祥还是个孩子。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夜幕初降古镇褪去了一天的燥热。在村口的古渡口,张振祥手捧着莲花灯,点燃蜡烛后轻轻放入河中,看着花灯漂向远方。此刻河边花灯星星点点,小伙伴们都在这个时刻放走一盏河灯来祈求平安幸福。这就是河口古镇中元节放河灯的传统,小时候张振祥很期待这一天,爷爷用白瓷碗当底基,在上面扎上漂亮的莲花,中间点燃蜡烛就是一盏漂亮的河灯。
 

  更盛大的河口灯会,是从爷爷讲述中感知到的。河口灯会就是四方乡亲盛大的节日,正常年景每隔两三年举办一次。每逢挂灯的年份,从正月初十开始在河口四条街道同时搭建灯架,每隔丈许即设一灯架,每架挂三盏灯,两边挂纱灯,中间挂彩灯,东西南北四街,各设30架灯,每架3盏,全街共120架,360盏灯彩。正月十二“上灯”(试灯),正月十四、十五为“正灯”,正月十六则为之“败灯”,共计五个夜晚,即寓“五谷丰登”之意,亦称“五夜元宵”。除此之外,东西南北城楼上,均有灯火装点。东门城楼上还有百枝灯树(铁树),燃立灯108盏,代表一年四季,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起来即为108。这个百枝灯树上的立灯点燃起来,灯光闪闪、火树银花,数里之外皆可看见,这也是一处独特的景观。
 

  张振祥介绍,河口灯会有记载的举办时间是同治末年到光绪初年。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繁荣后陷入低谷,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村民们才重拾了老祖宗的宝贝举办灯会,但规模、质量大不如前。近年来,随着古镇旅游的开发,这项古老的纱灯技艺才被赋予新的内涵。儿时的美好回忆给他留下了割不断的灯火情怀,所以他传习祖上手艺希望能重现当年风光。
 

  追求完美复古精髓
 

  除了家族长辈的言传身教,河口纱灯的工匠技艺还在一盏盏保存完好的纱灯上。张振祥说,河口的纱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用楠木制作的“纱灯”,这种纱灯成正方形,四面绷上纱绢,在纱绢上绘以各种人物图画。这种纱灯可装可拆,保存方便,能反复使用。另一种是仿北京的宫灯,这是一种用紫檀木制作的六角形雕花“彩灯”;还有一种是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木制“方框灯”。这种灯年年使用,年年裱糊,在灯面上题诗作画。现在他们从村民家中征集发掘出来的是楠木纱灯。这种纱灯材质名贵,纱绢来自南方,柔韧轻薄透明度好。虽然它们在村民家中经历数代保存,却依然完好无损。
 

  打开几层包裹,一盏纱灯的四个灯面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张振祥提起套弄几下,一盏漂亮的纱灯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张振祥说,河口纱灯的一大热点就是每盏纱灯的灯面上,各绘一段历史故事。东街纱灯绘《封神演义》,西街绘《三国演义》,南街绘《东汉十二刘秀跑南洋》,北街绘《香山卷》。一条街的纱灯则展示一部历史文学名著,观灯赏画犹如品读一部文学名著。
 

  如此美轮美奂的纱灯倾注着前辈工匠的心血和热情,张振祥通过翻阅古镇史料得知,仅这些纱灯画面的绘制就耗费了数十名画匠半年的时光。在新的时代如何原汁原味地复原河口纱灯,责任便落到了他们这一代工匠身上。近年来随着古镇的开发,河口纱灯这项技艺也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张振祥为古镇制作纱灯,为民俗博物馆制作纱灯。每一盏都严格按照祖上传习的技艺,四扇灯面通过铆有机连接,成为一盏纱灯。
 

  张振祥说祖辈的智慧完美体现在每盏纱灯上,仅仅铆的制作使用的都是木头原料,凹凸之间便能让灯面牢固地套在一起,拆下是平面,套好是立体,便于携带和收藏,这也是纱灯传世百年而不绝的原因。作为匠人,这几年他潜心研究的便是这套木工工艺,让纱灯有一个灵活的“关节”,但是纱灯的制作材料来自南方,他们采用喷绘制作的纱灯,故事画面显然缺少灵动,而且古老的纱灯要用羊油灯点灯,夜晚风一吹画面更显摇曳。现在使用照明灯就免去了天天添灯油的麻烦,原本四个灯面下边开口的一面,也被匠人们加了面盖住。可这样一来原本可以灵活拆卸的纱灯反而被封住了,变得很“僵硬”。他觉得自己尝试河口纱灯制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近,张振祥又在制作一批纱灯,他告诉记者,他准备去四川自贡采购上好的纱绢,带回古镇寻找村上画匠的后代来绘制画面,让这门传统手艺真正实现复原和复古,原本河口纱灯就是各行匠人智慧汇聚的结晶,所以他也希望自己抛砖引玉带给这门传统手艺更多生机,也让河口纱灯再度照亮古镇美好的明天。
 

  对话
 

  记者体验
 

  没有灵动之美
 

  河口纱灯失去的将是灵魂
 

  记者:在采访中您提到羊油灯的奇妙之处,和日光灯相比到底好在哪里?
 

  张振祥:这有一个呆板和灵动的区别。河口纱灯灯面上的文学故事工笔绘制惟妙惟肖。夜晚上灯之后在风的吹拂下羊油灯影摇曳不定,体现在精工的人物画面上,则人物也有了灵动之态,这应该算是电视的雏形吧。但是日光灯显然不能在风中摇曳,所以精美的河口纱灯,只有羊油灯和自然风的结合才算最佳,这也是祖辈的智慧。
 

  记者:目前,你在传统纱灯制作上还面临哪些困难,又该如何解决?
 

  张振祥:河口纱灯是集体智慧,我作为传承人也只是懂得其中一部分。现代花灯制作多样,仅论美观可能不输河口纱灯。我们在以前的制作中,因为人力物力原因也尝试喷绘灯面,但结果是让纱灯失去了灵动之美。没有了这个美,河口纱灯失去的将是灵魂。因此,今后作为传承人,我们要做河口纱灯,就要让纱灯原汁原味,这样才能有文化价值和独到之处。
 

  记者体验
 

  轻轻一摁铆
 

  纱灯装好了
 

  张振祥在院子里向西部商报记者展示了清朝遗留下来的古纱灯,他说古纱灯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拆卸。记者看到张振祥组装好的纱灯后提出也要尝试一下,张振祥说:“其实制作古纱灯最大的一个诀窍就是铆,它呈上大下小的形状,只要将四面的铆轻轻往下一摁,这个灯就装好了,等到拆的时候就将其轻轻往上一提就好了。”记者按照他的说法,轻轻松松就将纱灯安装好了。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