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服务 > 经验交流

对合作市辖区宗教场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3-03 11:03:26  作者:杨小琴  来源:杨小琴  浏览次数:

  [摘要]:宗教场所档案工作具有不同于一般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但由于宗教场所禁忌问题和主客观条件制约,合作市档案局过去对宗教寺庙档案管理没有纳入工作日程,只有部分由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产生的宗教档案被视为机关档案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宗教寺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宗教场所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掌握其形成规律,对于研究宗教发展规律、了解宗教发展历史、推进宗教文化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宗教场所  档案  管理工作  思考

  [正文]:2015年8月,合作市档案局组织有关人员以辖区内三所藏传佛教寺院为试点,首次开展了宗教场所档案建档工作。由于缺乏宗教寺庙档案管理的规定和标准,致使此项工作无先例可循,无规定可依,工作难度大。为此,笔者为直接参与者,凭着对档案工作的热情,通过向宗教事务部门咨询、实地走访有关寺庙、查看寺庙简介等方式对各类宗教场所的档案进行了调查考证,现就如何抓好合作市各类宗教寺庙档案管理工作,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合作市辖区宗教寺庙基本情况

  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端,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贯城而过,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原属夏河县管辖,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合作市,1998年1月正式挂牌运作。合作市为草原新兴城市,是香巴拉之都。有藏、汉、回等多个民族,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和多宗教并存区。宗教在这里有着比较广泛的影响,宗教意识、宗教礼仪、宗教习俗已经影响到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宗教信仰。辖区内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并存,有宗教活动场所17处,其中,藏传佛教寺院13座,伊斯兰教清真寺3座,佛道相融的汉族寺庙1座。

  合作市辖区藏传佛教寺院众多,无论寺院数量还是僧人数量都十分可观,这些藏传佛教寺院由于历史悠久,僧人众多、规模宏大、颇有声望。13座藏传佛教寺院中,合作寺院、多河寺院、加茂贡寺院这3座较大的寺院,内部均分为哲学院、密宗学院、天文学院、医学院等若干个扎仓(学院),有完备的学经制度,显密兼修,其各种档案资料也较类杂量大。其它寺院虽然建寺年代长,但通常只是单一的续部院或时轮金刚院,僧人注重密宗实修,只要背诵密宗仪轨经文,能为部落信众念平安经、祈福经,并主持丧葬往生仪轨就可以。寺院内部一般只存在着两套组织构架:寺管会主要处理日常寺务,而喇嘛等传统教职人员则负责僧人的学习、纪律以及主持寺院的佛事活动。他们开展各种宗教活动的过程就像普通家庭的主人拉家务一样,干什么事心中有数,循规蹈矩,没有太多的书面档案资料。

  2008年"3.14”事件之后,合作市对这些藏传佛教寺庙的基础设施建设、僧人管理极为重视,在加强寺院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对各寺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摸查,加强了各寺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修通水、电、路,改善人居环境。针对大部分僧人经济贫困的现实,将僧人100%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共有藏传寺教僧人1485人,342名僧人被纳入农村社会最低保障,每月可领到27-75元不等的低保金,覆盖率达到23%;25名僧人被纳入五保供养,覆盖率1.6%。可以说,"3.14”事件的发生,使得当地政府开始将数量庞大的宗教寺庙僧侣这一特殊群体纳入社会化管理,成立了寺庙社会化管委会。

  二、做好宗教寺庙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在合作市这个以藏族为主体,汉、回等多民族聚居区和多宗教并存区,这些寺庙长期以来传承民族文化,承担起了满足各民族信众正常宗教信仰生活需求和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功能。各寺庙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基层单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尤其是藏传寺院关系着甘南藏区的稳定。因此,做好宗教寺庙场所的档案,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寺院管理工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积极的作用。

  1.做好寺庙档案管理,有利于史学研究。在合作辖区,藏传寺院和清真寺曾具有教育中心的地位,担负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可以说,藏传佛教一所寺院就是一所大学或者专门的学校,伊斯兰教清真寺不仅是宗教经堂还是一个民政组织单位,汉传佛教寺庙也对信徒进行着忠孝节义、弃恶扬善的道德教育。各种宗教寺庙教育在传授宗教知识、诵习宗教经典、学习宗教礼仪的宗教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广泛性。全面收集管理好这些档案,不仅是研究宗教历史的基本材料,也是研究政治、经济、民俗、民族关系等专门史的宝贵参考资料。

  2.做好寺庙档案管理,有利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社会矛盾。合作市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区域,虽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但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宗教寺庙本身在信教群众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寺庙教育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比如,在解决社会事务上,活佛、阿訇和寺庙上层人士相互配合,在不干预司法的前提下协助地方政府处理草山纠纷,调解邻里、家庭矛盾,主持民间传统婚丧嫁娶之类的事,为当地社会解决了矛盾,为辖区群众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全面收集做好宗教寺庙档案,从中可以查找到许多以往的原始依据,借鉴历史经验,妥善处理民族群众关系,邻里家庭等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3.做好寺庙档案管理,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尤其是藏传佛教寺院,在佛事活动和寺院管理活动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藏诗歌、戏曲、音乐以及藏天文、历算、建筑、医药、武术、雕塑绘画括法器、雕刻、佛像等实物档案,还有极具特色的档案书写材料和载体形式,如,书写绘画材料使用贵重的金、银、珍珠、珊瑚等名贵材料研磨成粉调制,用于宗教领袖的画像、佛像、唐卡、佛经和重要档案的绘画书写;书写绘画载体材料除了以狼毒草为原料的珍贵藏纸外,还有木质、骨质等材料。这些丰富的文化艺术和技术,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它们被详细记录在寺庙档案材料中,流传至今。而且,用极具特色的书写和载体材料绘画而成的画像、佛像、唐卡、佛经等,质地考究,具有防虫、防水、防变形等优点,是极为珍贵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珍品档案,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有积极的作用。

  4.做好寺庙档案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寺庙僧侣既是宗教职业者,也是国家公民。2008年"3.14”事件之后,合作市政府将数量庞大的宗教寺庙僧侣这一特殊群体纳入社会化管理。加强了各寺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修通水、电、路,改善僧居环境。将僧尼100%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部分经济贫困的藏传寺教僧尼被纳入农村社会最低保障和五保供养,以及"联寺联僧”双联单位的帮扶活动,都使广大僧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进而增强僧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在这些改善寺庙僧众的民生工作中也形成了大量的民生档案,这些民生档案也是维护僧尼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事关构建和谐合作大局,因此,也要做好僧众民生档案管理并服务僧众民生工作。
  5.做好寺庙档案管理,有助于发掘本地区的旅游资源。

  一是合作市各类宗教徒有爱国爱教的传统,各个宗教寺庙都为当地农牧民信众服务,经常举行大型的宗教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文书档案、经济档案、僧尼人事档案及其同步的声像档案。以藏传佛教寺庙--合作寺院为例:如,2014年6月9日-15日,合作寺院组织筹备,由赛仓活佛举行的第四次"时轮灌顶大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大型宗教活动。法会正式举办了5天时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信教群众及僧人12万多人参加了大法会。在听经、受法、度化期间,吃、住、行等消费活动拉动了合作市经济增长。法会期间,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电力保障、物资供应等提供了全面帮助和热情服务,讲经点、听经点、驻扎点和城市街道秩序井然有序,平安和谐,充分展示了合作市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还有每年正月十四,合作寺院开展的法舞表演,场面宏大,法号锣鼓激越,震颤人心。吸引众多藏区僧俗群众和外地游客观看。寺院法舞通过面具、舞蹈的形式来讲述佛教故事,以此来保佑吉祥平安。这些宗教寺庙活动实际上就是地方风俗,宗教寺庙档案记载了这些活动的形成和过程。做好这些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有利于了解本地区社会风俗,将其转化为地区旅游资源。

  二是寺庙建设是宗教兴旺的表现,寺庙建筑又都是仿古建筑,体现的是各民族艺术的独特性,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所有的民族都为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贡献。现在,这些寺庙文化和建筑艺术风貌已成为合作市旅游资源必不可少的人文景观,成为档案的有形资产,理应得到很好的保管。如,合作寺院,也叫"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是全藏区唯一的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宗师的高层建筑名刹,融藏族堡式建筑与佛阁式建筑特色为一体,建筑造型独特,外观雄浑壮美。佛阁内供奉有各类佛像1270多尊,珍藏各种大藏经 500 余函,唐卡、壁画等艺术珍品随处可见,被人们称为藏学博物馆,不仅是合作市藏传佛教文化的中心,还是甘南十大王牌旅游景点之一,国家AA级旅游景区;又如,合作二郎庙,是合作市境内唯一一座佛道相融的汉族寺庙,建筑分上、下两处,上为汉传佛教寺院,下为道教二郎神庙,其意为二郎是佛寺的护法神。建筑为汉式寺庙风格,依山而建,气势宏伟,装点华贵庄严。寺庙之外,树木成行,与米拉日巴佛阁对峙的阴山护林连片。钟声常鸣,风铃悠悠,彩旗招展,僧出道进。山坡下寺城相连,敬香者、游客随时踏访。每月初一、十五,僧侣居士相聚,善男信女云集,山门若集市,香烟似云雾,于逢重大节日,更是热闹非凡;再如,合作清真大寺,是合作地区伊斯兰教徒的宗教活动场所, 还是伊斯兰教徒的社会政治活动中心,更是重要的教育、民政机构。教民主要是从临夏、临潭等地来合作经商、定居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等民族。寺建在二郎庙南侧山下,从山脚至山顶为回民公墓,寺内有小门可直通墓地,可谓建筑奇特。各宗教信众的进香、拜佛、朝觐活动引升为巨大的旅游潮流,同时,这些宗教寺庙的建筑、雕塑、宗教活动等也强烈地吸引着非信众的普通游客。游客感受到的是藏传佛教的深邃,感受到的是汉传佛教道教的魅力,感受到的是清真寺教的奇特。在一定条件下,合作市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藏汉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的共同发展传播。因此,在做好寺庙建筑物保护的同时,更要做好寺庙建筑档案的管理,尤其是原先的建筑图纸等档案资料,对寺庙重建、修复和研究寺庙历史建筑大有益处。

12 >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