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服务 > 经验交流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酒泉档案文化事业建设刍议

发布时间:2016-03-03 11:31:26  作者:谢长英  来源:谢长英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酒泉档案文化建设的背景和现状,然后从文化氛围持续升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酒泉档案文化建设的定位,最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酒泉档案文化事业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档案;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时,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演讲中,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战略构想,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我省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能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着力建设三大战略平台,推进六大重点工程的目标要求,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要求。

  目前,惠及30亿人口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具雏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在交通、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旅游等各大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巨大,所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意义重大,同时,为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发展软基础的文化,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甘肃及酒泉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需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战略平台,以文化(含档案文化)为切入点,发挥战略通道作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复兴丝绸之路文化,尤其档案文化显得极为迫切。酒泉档案文化资源是甘肃档案文化建设的核心资源之一,"举好丝绸之路旗,打好丝绸之路牌,唱好丝绸之路戏”对于甘肃及酒泉地区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尤其酒泉档案文化建设具有总揽全局的核心价值和引领作用。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酒泉档案文化建设概况

  1.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酒泉档案文化建设的背景

  酒泉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处,东接千里"河西走廊”,西通新疆和中亚诸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和商贸重镇,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酒泉辖境的敦煌——历史上是人类四大文明和三大宗教的交汇点,莫高窟是世界上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让敦煌文化为世人瞩目。而从档案文化建设角度来看,悬泉置遗址和敦煌藏经洞本身就是一个古代各类文书的档案库。悬泉置遗址中出土的汉简资料是研究汉代河西地区历史文化的主要文献。藏经洞中收藏的大量魏晋至隋唐宋元时期的官私社会文书,为了解中古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近代以来,酒泉更因中国石油工业基地、中国核工业基地、中国航天中心而享誉世界。一代代酒泉人在创造中国辉煌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档案文化资源。通过保护、挖掘、传承这些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

  2.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酒泉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

  (1)酒泉档案文化建设取得的一些成果

  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加强酒泉"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秉承"为国家管档,为民族守史”的原则,加大档案文化的保护、搜集、整理力度,统筹推进。一方面加强了对馆藏重要档案的普查整理工作。已挖掘整理出重要历史档案资料350件,全部进行了高清扫描和仿真复制,并建立了馆藏精品档案目录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档案征集工作。目前已征集汉简45片、印章1枚;征集到原国家领导人温家宝在酒泉工作时期的档案资料4000余份。同时,征集到大量酒泉书画家、作家的书画作品、印章、著作及大量的照片、实物等档案资料。

  酒泉档案资源十分丰富。仅酒泉市档案馆馆藏全宗168个,馆藏档案近22万卷(盒、张),其中清代档案15件,民国历史档案1.5万卷;建国后各类档案万卷,资料1.5万余册;重大文化活动资料、实物档案,酒泉名人名家书画、篆刻作品等。还有从民间征集、收集到的重要历史资料、帮派会符、剪纸作品等。

  (2)酒泉档案文化建设面临的不足及其挑战

  首先,规划统筹不到位。文化事业的繁荣催生了大量档案文化产品,但是目前对档案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统筹并未与文化事业的发展相匹配,酒泉档案文化建设与文化事业发展不同步,尚未形成规范的、长效化的档案收集、移交、监管制度。其次,档案意识淡薄。一方面社会层面的档案意识不强,致使档案事业投入不足、档案设施落后、信息不对称,档案资源开发不足;另一方面对档案的理解较为狭隘,通常仅把文书档案作为档案收集、保管的主体,对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的重视不够,致使档案文化资源门类不全、比例失调,甚至造成重要文化档案的流失和破坏。第三,档案队伍发展滞后。档案人员观念陈旧、思想封闭,不能与时俱进,思路、方法创新具有缺陷;专业人员业务知识未能及时更新,尚未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硬件设施现代化等要求。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酒泉档案文化建设的定位

  当前,酒泉正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复兴,把文化产业确定为战略产业,档案文化事业及其文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内外文化氛围持续升温。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平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大构想,以及酒泉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蓝图和现代酒泉文化的复兴,都为酒泉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重点文化项目相继落户。酒泉整合已成功举办六届的甘肃省文博会和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申请提升为国家级文化博览会,搭建酒泉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交易平台。"龙行天下”、"天赐一秀”、"千年敦煌”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文化项目相继落户[],共有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 306 家,从业人员 4704 人,以文化展览、文化产品营销、文化演艺、文化艺术品开发等为主体的文化业态正在兴起。

  (3)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敦煌行•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敦煌葡萄节、敦煌民族声乐大赛、明星演唱会、全国沙滩排球赛、国际汽车拉力赛、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一系列重大文化节会赛事常态化举办。

  (4)群众文化基础不断夯实。酒泉城乡群众文化设施持续改善,群众性文化团体在民间表现活跃。共有公共文化场地 36 处,农村文化大院 8 家,农家书屋 56 家,城乡自乐班 32 家。已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300余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3项。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酒泉档案文化事业建设的对策

  1.加大征集工作力度,存储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

  加快档案文化事业建设步伐,就要使档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应当做好档案的征集工作,存储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在收集文书档案的同时,加强专业档案、实物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的收集,把反映城市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城市建设和历史轨迹的声像档案资料收集进馆。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出发,注重收集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把各个历史时期和当代有一定影响的名人档案、各种民间档案收集进馆,使公众领略人类文明的精华,感受档案记录历史、承载文化的传播功能。在收集纸质档案的同时,还要注意收集电子文件。

  2.创新服务方式,从"坐等迎客”变为"主动出击”

  加快档案文化事业建设步伐,顺应形势需要,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拓展服务领域,逐步创建并完善档案信息中心、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档案寄存中心、档案鉴定整理中心、档案抢救与保护中心、档案目录中心等新的服务领域;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网上查阅,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代查等多种服务方式,形成综合性服务窗口。在创新服务方式,贴近群众方面实现突破,从"坐等迎客”变为"主动出击”,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全面打造档案馆的新形象,有效拉近档案馆与群众的距离。积极地向社会宣传档案文化,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制作档案文化专题片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发有价值、有品位的档案文化产品。

  3.举办档案展览和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先进文化

  加快档案文化事业建设步伐,要围绕重要节庆和大型纪念活动,围绕本地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热点问题,举办一些展示本地历史人物、特色文化、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成就的展览,吸引众多的参观者,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源自档案的文化服务。

  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更多的人到档案馆;通过参观了解档案和档案馆文化,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和知名度;通过参观展览,激发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激情,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城市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占鳌主编《酒泉通史》[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年;
  2.孙占鳌主编《酒泉历史文化概览》[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
  3.孙占鳌,张宏伟著《酒泉华夏文明概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4年;
  4.李国庆《论现代档案事业的三大特征》[J],《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4期;
  5.朱晴《"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档案文化建设的机遇和对策》[J],《档案》2014年第10期;
  6.邵如林《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机遇 打造河西走廊旅游文化黄金线》[J],《丝绸之路》2014年第14期;
  7.宋圭武《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发展战略构想》[J],《甘肃农业》2014年第24期。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