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服务 > 经验交流

浅谈党务工作人员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发布时间:2017-09-04 16:52:23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党务工作,就是管理党的事务的工作。党务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任务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是不可或缺、不能削弱的。对于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来讲,在办事、组织、协调、表达等众多综合能力中,写作能力显然是必练基本功。第一时间调查研究、了解下情、沟通信息、反馈意见,既是党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发挥服务职能的有效方式。如果党务工作人员不具备过硬的写作能力,在汇报工作、总结经验方面就难免出现偏颇,这样形成文字材料,对上不能起到很好地信息反馈和参谋辅政,导致决策失误;对下不能准确传达领导意图和精神实质,导致执行不力。因此,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方针政策是否准确把握,助手作用是否有效发挥,上级要求是否贯彻落实,领导意图是否正确领会,决策部署是否有力执行。十八大以来,言简意赅、清新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这更要求党务工作人员在写作能力上下功夫,从冗长空洞、言之无物、刻板生硬的风格中走出来,以文字为工具,体现时代要求,反映工作动态、解决实际需求、传播经验做法。但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聚沙成塔,才能提高领导满意度、基层认同感和实践指导性。因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党务工作人员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聚沙成塔积攒"下锅米”

  掌握和占有大量素材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常讲"厚积薄发”,要广闻博记,善于当"收藏家”。党务工作最讲究客观真实,如果没有丰富的材料,写作者即便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注重日常积累

  积累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做文稿的"收藏家”,特别是对上级下发的文件和内部刊物要注意阅读,重要信息随时掌握,基层动态及时收集,对领导的重要讲话、思想观点要善于归纳和学习,从中把握领导讲话的思路、特点和风格。要做会议的"留声机”,多听会议掌握情况,记录会议熟悉情况,留心会议了解情况,从会议中把握工作决策、工作进展和工作思路。要做报刊的"好读者”,对中国石油报、兰州石化报的头版新闻、重要信息,及时梳理、认真归类。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及时收集有特点、有价值、有启示的文章,分门别类的建立电子文件夹,建设属于自己的"数据库”。

  (二)注重基层汲取

  基层是三基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各类信息的来源地,要使公司层面的决策部署能够接地气、受拥护、可操作,少不了基层调研和基层实践。作为党务工作人员,面对公司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时,如果不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那么写出的文章就会脱离实际,起不到指导作用。因此,党务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班组、工作现场,要真正能够"沉”下去,做到腿勤、嘴勤、手勤,多听、多问、多想,与不同岗位的干部员工多沟通、交流,倾听群众呼声,采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挖掘出有价值性的东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才会使写出的文章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性。

  (三)注重提炼升华

  作为党务工作人员不仅要会写,还要掌握语言技巧,平时从大量阅读中提炼出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生动活泼的俗语和网络平台的一些新鲜词汇,比如给力、点赞等与时俱进的语言。在面对不同对象时,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增加亮点和新意,使文章在符合要求的同时又能不落俗套。同时要向最有发言权的领导、同事、员工虚心请教,将挖掘素材与发现问题相结合,与员工期盼相结合,与提炼经验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文稿更具"含金量”,也更加"接地气”。

  二、临摹转化学会"模仿秀”

  著名作家茅盾认为"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有了充足的素材,下一步就要利用好素材,搭建文稿骨架,填进文字血肉,使之由零散的材料成为一篇完整的、能表情达意的文章,这也是学习、借鉴、模仿、超越的过程。

  (一)照猫画虎搭架子

  一篇好的文章不可能不引用格言警句、不传达上级精神、不学习典型经验,关键要看能不能变他人之语为自家之言。初级阶段写作能力的提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模仿”。先把同类文体的范文找出来,仔细研究别人的文章是如何构架,怎样选材,支配语言,然后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加以变通、套用。要善于利用"他人骨架”,充进"自身血肉”,这样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

  (二)添枝加叶想路子

  要想文章有特色,必须减少机械模仿,提倡独立思考,开放思维,在借它山之石,用他人之语的基础上,搞好消化吸收和转化利用。这就要通过学习、思考、分析、探索,结合工作实际,得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多从书本、报纸、网络、会议、兄弟单位的文章中启发思路,只有看得多、想得多,看问题才会全面,想问题才会深刻,写材料才会有深度。

  (三)转化提升结果子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积累、实践,这个阶段就要在探索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有新思路、新视野、新文风,使文章给人有所启迪,有所触动,有所收获。但是作为党务工作中运用较多的应用写作,所谓创新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在充分领会领导意图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延伸、深化,将与之相关的事物联想到一起,把一些观念、想法和见解重组,进而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这样的文章才会文笔生动、言之有物。

  三、精雕细琢蛋里"挑骨头”

  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论证,才能更加完善,这种蛋里"挑骨头”的精神也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统观全篇,大处着眼

  修改文章要统观全篇,文章写成后先不要急于逐字逐句去斟酌,而应该从大的方面,比如上级精神、领导意图等方面去考虑,看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严谨,措施是否可行等。再考虑如用字、用词、用语等局部问题,看语言是否流畅,是否规范等。一切修改都要服从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这样才能把文章修改好。

  (二)精益求精、小处着手

  大的方向确定后,接下来的修改就是"增删改调”。把缺少的,不足的进行补充增加;把繁杂多余的抹去、删掉;把内容不正确,材料不准确,格式不恰当,以及错别字,不通、不好的细微处把它改正;语句次序不当,段落层次安排不合适的进行调整。经历过这四个方面的精雕细琢,才有助于提高文稿质量。

  (三)集思广益,虚心求教

  好的文章,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斟酌,反复推敲。自己写的东西,可能自己看不出毛病,这就要请同事、内行人帮助修改,集思广益。初稿形成后,经过员工、基层单位、部门、领导班子层层讨论,对结构内容等提出修改意见,往往别人提出的意见是"当局者”看不出或者想不到的,这对进一步修改很有好处。要谦虚听取前辈们的意见、建议,别人将"刺”挑出来了,文章才会更完美。

  四、百战不殆勤练"手中笔”

  对于党务工作人员来说,提高写作能力既是职责所系,也是工作事项得以正常、高效运转的可靠保证。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而是要经过长期反复训练,才能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一步步从"豆腐块”式的小练笔,勤学苦练成为"大手笔”。

  (一)敏学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是关键。要在不断丰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方针政策学,石化公司的重点部署、上级部门的贯彻要求、公司的落实安排都要做到了然于胸,写作时才能把准方向。要围绕领导决策需求学,领导关注什么、思考什么,要力求"想在领导之先,谋在领导之前”,掌握写作的主动权。要围绕工作实际需要学,多向同事学、基层学、实践学,多听、多看、多记、多思,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写作时才有真材实料。

  (二)善思

  结合工作实际来说,比如要根据往年工作惯例和全年工作安排,及早谋划总结思路和领导报告;围绕工作主题和活动安排,及早谋划实施细则和汇报材料;抓住工作重点和创新亮点,及早谋划调研报告和工作信息。要多与领导沟通,从日常工作安排、专题会议等方面悉心琢磨,深入思考,从点滴信息中归纳出领导意图。只有主动思考领导想的是什么,有什么具体打算,准确、迅速的把握并理解,才能找准文章切入点。

  (三)联想

  要善于分析和联想,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握领导思想脉络。比如一项工作任务,党务工作人员要在与领导的对话当中自动筛选出工作重点、核心问题,做到发散思维,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考虑问题。要做到引申和扩展、分析和联想、推敲和揣摩,对文章多分析,多打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磅礴大气、见解深刻而独到、思维慎密而经得起推敲。

  (四)勤练

  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也无捷径可走,关键在于勤学苦练,不断地积累经验,探索写作技巧。无论是讲话报告、汇报材料,还是通讯报道、信息稿件,都要把它当成一次练笔的好机会,用心、细心、耐心的写好,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去尝试各种文稿的写作、练笔。此外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子"文稿档案”,将已经定稿或领导修改过的文稿整理归档,将写作不成功或者领导不满意的文稿整理归档,相互对照、比较,及时总结,从中得到启发、启示和感悟。

总之,写作能力作为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锻炼过程。唯有艰苦付出、勤学多练、厚积善悟,才能达到文种运用自如、材料信手拈来、文字通顺流畅的境界。这就需要党务工作人员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提升素质、拓宽业务技能方面下功夫,锻炼文字功底,提高工作水平,成为公司需要、领导信任、群众认可的优秀党务工作人员。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