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兰台文苑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张贴大吉贺新春

发布时间:2021-02-18 09:20:22  作者:缪士毅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每当春节来临,漫步城乡,不时看到一张又一张写有“大吉”两字的红纸,或贴在商家大门上,或贴在农家门楣上,或贴在房间的家具上……如此温馨红火的画面,给过年添了几分喜庆吉祥之感。

过年贴“大吉”的习俗由来已久,反映出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大吉”两字表达出吉祥、美好、幸福之意。再者,“大吉”两字一定得写在红纸上,红纸大小不拘,但不宜过小。“红色”蕴含着喜庆、吉祥、平安。正因如此,过年时将写有“大吉”两字的红纸贴起来,不仅能增添过年时的喜庆年味和热烈气氛,还能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吉祥喜乐。

过年贴“大吉”,农村尤其热闹。贴“大吉”的时间,大多选择在除夕晚上吃完分岁酒之后。此时,人们纷纷拿着写有“大吉”的红纸,带上糨糊,忙着在各处贴个“大吉”,讨个好彩头。记得小时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乡下老家往往将“大吉”贴在镬灶的烟囱上、房子的大门上或门楣上、家中的水缸上、谷仓的仓门上,就连猪舍的门上也要贴上“大吉”。改革开放后,时代不同了,百姓生活富裕了,贴“大吉”的地方与以往已大不相同,现在贴“大吉”范围比以前广了,这不,乡村百姓将“大吉”贴到了冰箱上、洗衣机上,贴到了自家的小汽车上,贴到了自己创办的企业的大门上。是呀,“大吉”所贴处的变化,折射出时代变迁下百姓生活的日新月异。

过年贴“大吉”,并不是年长者的专利。一些小孩也乐于参与其中,不少小孩跟书法老师学过书法,能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于是,过年写“大吉”时,家长就特意拿来红纸,然后让会书法的小孩写上“大吉”两字,也以此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中国书法和中国民俗。孩子们在红纸上所写的“大吉”两字,或楷书,或行书,或草书,或隶书,或篆书;那字体或颜体,或柳体,或欧体,或赵体,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寓意着大吉大利。孩子们开心地将自己写好的“大吉”贴起来,不过,贴在门楣等高处的“大吉”,需站在梯子或凳子上才能贴得到,对此,家长为安全考虑,就不会让小孩往高处贴“大吉”,而是自己动手来贴。

提起过年贴“大吉”,勾起了我对乡下伯父的怀念。伯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学历不高,但善于学习,尤其是书法,他写得一手好字,在乡下老家也算一个书法能手。当然,伯父最拿手的就是写“大吉”,而且是免费给村民写。虽然家中没有书房,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练书法的热情。春节临近,他在家里摆开八仙桌,铺开一张又一张红纸,备好成瓶墨汁或在砚里磨好墨,然后用毛笔在红纸上一挥而就“大吉”两字。每逢过年,他都要写上几百张“大吉”送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在他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仍在替村民写“大吉”。如今,虽然可以购买印刷版的“大吉”,但乡亲们还是怀念伯父及他在世时用毛笔书写的“大吉”,因为它饱含着伯父的一番心血和对亲朋好友的良好祝愿。

万张大吉迎新春,一派喜庆贺新岁。那一张张写有“大吉”的红纸,带给人们的是新年希冀,是吉祥祝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2月8日 总第3639期 第四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