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老 照 片

一张老照片里的故事——甘肃早期的水上运动

发布时间:2012-11-14 16:08:23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教育处  浏览次数:
  


图为廖中威(萍)参加西北五省水上运动会的情形,右起第一人为父亲廖中威(萍)。

1988年,甘肃省体育文史编辑办公室的马治安先生向我征集父亲廖中威(萍)资料时,我向他提供1954年夏天,年过45岁的父亲曾壮心不已地代表甘肃去陕西汉中参加了西北五省的水上运动会的信息。马先生说:“甘肃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上运动基本处于空白,30年前派队出省参赛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我手头的资料还很缺乏这方面的资料,能提供有关资料和照片当属珍贵。”当时,我翻遍了家中的各个角落,百寻不见其踪。时光荏苒,很快又20年过去了。最近弟弟偶然从他家中一本早年的笔记本中翻得出上面这张我已寻找多年的老照片。虽然人过事非,马先生也早已退休,无法联系。但这甘肃体育史上的第一次派队出省参加水上运动会比赛的事理应留存史册告诉后人。

1954年,我还是个9岁的小学生。父亲在兰州工业学校(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前身)任教,他还兼任省体委常委,每周都要去省体委开会。那时,我家住在兰工坪工校家属院内。一天,父亲步行从市里回来,手中拿着体委发的印有“甘肃”两个大字的参赛服装(背心、短裤和球鞋)。母亲担心:“年龄都老大了,怎能比过青年人呢?”父亲笑着回答:“体委的同事都是旱鸭子,也都未参加过正规水上比赛,推我这次去主要是临场指导和观摩。”父亲一行五人乘火车经两天一夜(当时车速很慢)到西安集中,然后转乘汽车去汉中参赛。

从照片上可看到:远处大会主席台上的横额为“一九五四年西北区水上运动选拔会”照片左下角写道:“甘肃代表队、一九五四年七、二十二、于汉中市”近处右起第一人即为我父亲廖中威(萍)。

甘肃体委挑选父亲去参加水上比赛是有其原因的。父亲因生长在淮河边上,自小谙熟水性;1930年,父亲去南京上高中,1933年高中毕业考入“南京中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附近有当时全国设施一流的中央运动场游泳池。“国体”将游泳列为学科之一,由教师专门指导学习。在南京,父亲受到正规的学习和训练,游泳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加之臂长有力,勤于苦练、游泳很是出众。两个甘肃籍青年老同学董效曾和王天与的游泳技术也是那时学得的,父亲曾回忆:“在南京上学时夏天天气很热,几乎每天我们都在游泳池里”。1935年10月,父亲以三铁和游泳项目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家中一直保留着两件老式上下连通的游泳衣,其中一件为黑色毛质,前面掇有“安徽”两个橙色隶书大字,即是当年的纪念。父亲的游泳技术代表着当年的国内先进水平。

游泳项目纳入教学

1938年,华北、东南沿海各省相继失陷,父亲参加了“淞沪抗战”,经历前线艰险的硝烟后来到了兰州,在“西北战时干部训练团(西训团)”担任中校体育总教官,负责体育教学工作。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提倡全民族团结抗战,“西训团”对每年毕业的全省中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进行军事和体育的轮训。应省教育厅委托父亲在“西训团”又办了几期全省体育教师训练班,此举为甘肃省学校体育教学培养了不少教师,继而对推动甘肃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父亲邀请老同学董效曾和王天与去协助工作,他们常在一起商议如何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利用当时艰苦的条件在甘肃开展尚还空白的体育项目。为适应战争需要,父亲将游泳项目纳入教学,率先带领学生下黄河教习游泳,这在当时地处内陆封闭的兰州真是个新鲜事物。在东校场的“西训团”旁临黄河,父亲他们先下河去探明水势和河床情况,选好地段。然后带领和指导学生实地学习游泳,并不需增加经费和器械。父亲他们以精湛的游泳技术吸引学生,并在狂涛中拯救溺水者多人。由此,在甘肃第一个将游泳项目纳入体育教学的应该非父亲廖中威(萍)莫属。

1941年兰州设市后,父亲担任了首任兰州公共体育场场长,又在市中心创办了兰园体育分场,并兼任中华体协甘肃分会的总干事,他主办过许多次运动会和体育竞赛,但因经费不足和条件所限却一直未有机会组织游泳比赛。也因工作繁忙此后父亲再也未有机会参加集体游泳活动。但兰州市民的游泳热情却一直很高,每年夏天都有许多年轻人去黄河狂涛中搏击,也几乎每年都有不幸的溺水事件发生。兰州一直没有公共游泳池,直到1954年父亲他们准备参赛之前,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练习场所。可见几十年来兰州的水上运动设施并未有丝毫进展。父亲常对此表示十分遗憾,当年从西安回到兰州不久,父亲即向省体委递交了这次参赛的观感和尽快在兰州建立游泳场馆积极开展群众游泳活动的建议。

兰州首个公共游泳场所成立

两年后,兰州有关部门在雁滩开挖了人工湖,成为兰州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群众游泳场所。后来才知道,1954年,共和国刚刚5周岁,百废俱兴。为了振兴民族体育事业,国家体委选派了大批运动员去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为参加两年后的1956年墨尔本第十六届奥运会作准备。父亲他们参加的这次西北五省水上运动会即是为此而举办的。

1956年,国际奥委会在某些人操纵下,仍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同年11月6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宣布不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以示抗议。1958年,我国中断了与奥委会的一切联系。虽然中华健儿们最终与第十六届奥运会擦肩而过,但新中国为这届奥运会曾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那时我常常翻看父亲订阅的《新体育》杂志,当年选拔赛的精彩瞬间画面陆续刊登在封面上至今记忆犹新,最著名的有穆祥雄、林锦珠的矫健泳姿,陈镜开举重的一刹那,杨伯镛勇猛的上篮等。50多年前这些优秀运动员的成绩,虽然在今天已显得落伍,但在当时却尽显了一代辉煌。半个世纪过去了父亲早已作古,照片上的其他4个参加者也不知下落,算起来也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我希望知情者一同来探讨这甘肃历史上的一个第一次。(廖敏生)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