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老 照 片

兰州文昌宫走笔

发布时间:2012-11-14 16:08:23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教育处  浏览次数:

  

白塔山文昌宫壁画"取肉孝母”。

相传兰州历史上有好几个"文昌”宫阁,海拔最高的是设置在皋兰山顶的三台之上。然而在今天游览者的视域中兰州有两个文昌宫,<--ADV_CONTENT-->一个在五泉山,一个在白搭山。随着人们对文化、学业、考试的格外重视,这两个文昌宫也改变了往日的清冷,而且来这"宫”里游览的青年人也多了起来。

五泉山的文昌宫在公园中轴线的上层,是一个非常考究的古建筑院落,登上"青云梯”正好抵达该宫的正门。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椿树,枝繁叶茂蓊郁葱茏;东、西、北三面是由回廊贯通的双层阁堂厢房,里边是"罗汉艺术展”;登上南面石阶最高处,是一座大殿,殿中龛台上塑有两米多高身披锦袍的文昌帝君坐像,"天聋”"地哑”两个侍童静立左右,殿内东墙上还绘有"游龙魁星”图。

白塔山的文昌宫在公园的东侧山顶,登上高高的水泥台阶便可步入宫中,这"宫”仅是不大的一间神殿,龛台上也塑有文昌帝君和他的两个侍从;文昌帝君身后墙梁高处悬塑有"魁星”。光线从门窗射进来,映照得墙上简介"文昌”和"魁星”的壁画十分鲜亮。塑像和壁画文字均是2OO3年夏日由应邀来兰的山东民间艺匠和画工完成的,可让游客了解眼前神祗显化的民间传说。

原来,"文昌”神系混沌初分时造化于太空,周初下游人间,诞生于民间一张氏之家,名善勋,又名亚子;洪涝成灾,他引众人登上高山化险为夷。善勋又是个孝子,自割己肉,煮熟后为母医病(如附壁画图照)。周成王时天下瘟疫猖行,善勋毅然辞官还乡,除瘟逐疫济世救人,继而深研脉理灸学。因多做善事百姓拥戴其世代祖先皆为儒生,玉帝便命其主掌文昌府事。这则民间故事大致与古籍记载吻合。据《史记·天官书》说,"文昌”本是星官名,北斗之上有六星合称为文昌宫;道教尊之为"文星”大神,后逐渐与四川梓潼神合二为一。隋唐科举制度产生,文昌星更得香火,到了元代,仁宗皇帝又为之加封成"文昌帝君”,使得其宫、祠、阁、楼遍布全国各地。

在白塔山文昌宫内西墙上,还配有《魁星图文简介》,说魁星生下来奇丑无比,但他貌丑志坚从小发奋读书,认为学识能解除万难。后来他进京赶考,结果名列榜首天下第一,无奈圣上言谈中惜其太丑,他心里明了,回头便走,一头跳入深水寻了短见,引起朝野轰动。玉帝得知此事速令巨鳌救起,并赐封他为人间"魁星”,奎主文章,专管文运,圈点状元,还督察科场不正之邪,直权人间文化正义。"奎”即"魁”,即有"首”"第一”之意;奇丑似鬼,有震慑威力。可见这传说也蕴含百姓的意愿、向往、包容和智趣。而这几幅连环壁画疏密有致衔接自然、线条流畅敷彩绚丽,画得相当传神。悬塑魁星,面蓝发赤一副狞雳像,一手举笔一足高翘颇见神煞,与端坐的文昌帝君和静立的两侍童正好是一个形象化了的组合,承载着民间自古以来的一种信俗。

现在我们游览公园时,简单地说它们是无稽之谈或把着眼点仅仅局限在破除迷信上是远远不够的。民间从古至今对"文昌”意识的发展变化,对其名称、来源、形象、意义的认识变化,也生动地反映了普通人宇宙观的变化过程;虽然关于它们的显化故事中浸染着某些宗教意图的倡扬,但它们传递着中国久远的民间思想风俗,含带着非常丰富的人民意愿而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经济建设起起落落奋争拼搏的今天,这种广泛的民间信俗又对今天的旅游业提供了帮助,游人自会品鉴。笔者在白塔山文昌宫遇到了从定西来的父子二人,他们分别磕了头,又仔细看"文昌”图文简介。我原以为他为他儿子考大学而专程寻来祭祀的,一问,才得知儿子去年已考上了兰州的一所大学,"今天是陪着父亲玩来的,从来还没来过文昌宫!”青年人说"把命运交给神鬼是可笑的,不足尽信,得靠自己。造神有它的一种功用,可以满足一些人心理上的需要……”"可笑归可笑,但学子盈门独占鳌头、文脉持续文运畅达又有什么不好?”我点头称是。

有趣的是,在五泉山文昌宫台阶东侧原有一"罗汉艺术展”大广告牌,好几年了。今年换成了"有求必应”的文昌帝君简介,进这文昌宫还要收门票。据说来这"宫院”里的游客"比原先多了一些,文昌星比众罗汉值钱!”我明白了,为啥这新立的"有求必应”广告末尾如是说:来宫里祭祀者要将自己的姓名、住址、考试证号码、考试科类、考区号等内容写清楚,以便护佑。今天,公园要"以文化立园,以园养园”,考虑游客某种需求,这样去做并不为过。任何时候中国民间的信俗都需要因时因地而加以改造,使之适合民众变化的口味。我们不必担心民间信俗苦乐由之的现实存在,人们在各自生活体验中是会自行调理与取舍的。

兰州的文昌宫多在明清时期兴盛起来。肃庄王朱氏确因为了治理这个久经战事的丝路重镇而选择皋兰山顶最高处筑起文昌魁星阁,以关照全城振励文脉,而当地文人也多有踊跃之势,希图学士才子高榜得中誉满金城,名人贤达"文”化苍生造福兰州,便是文运畅行之景象。就在这种文化崛起的氛围中,兰州的宫阁、寺观、祠堂、学社布满城廓和南北两山,兰州的学子金榜题名者也频然增多。近代刘尔α重修五泉山时依然将文昌宫置于凌高处。文昌帝君——这位由道教倡尊、民间信奉、科考催生和皇帝加封的复合型神祗便与魁星得其所在,流传至今。

在民间数千年形成的"文昌”信俗自然而然,具有原生性且随时代而变化,不会被历史长河中的某些灾祸所割断。因为不论是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村落或是一个城市,它永远需要自己创造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昌兴的滋养。(严森林)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