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老 照 片

在希望的田野上 ——20世纪70年代山东济宁割麦插稻“战三夏”

发布时间:2020-07-06 14:58:28  作者:王如景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夏收、夏种、夏管简称“三夏”。俗话说“布谷一叫,割麦插稻”。对农民来说,三夏是一年中最忙的一段时间,一般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地处鲁西南平原的山东济宁,一年两季,秋种夏收,夏种秋收;夏收主要是冬小麦,秋收则是稻谷、高粱、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每年三夏来临后,“这边割麦、那边插稻”的农忙场景就会在田野上“上演”,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档案馆馆藏老照片再现了当地20世纪70年代的三夏农忙景象。


1975年夏,山东济宁唐口公社前王大队的青年们正在田间起稻苗、运稻苗。


    鲁西南平原属黄淮河流域冲积平原。历史上,山东济宁地区的南四湖属低洼地带,冬春旱、夏秋涝。为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确保种有所收、收有所获,济宁早在1964年就开始对黄淮河流域进行大规模治理:整地、填洼、疏河、建排灌站、打机井等,并统一调整改变种植结构,“冬播旱田种小麦,夏种水田插水稻”,形成了麦一季、稻一季的主产农业结构。由于小麦收割晚于水稻出苗期,因此,这里普遍种植晚稻。晚稻需要提前繁育秧苗,等到小麦收割完后,再进行移栽插秧。

    割麦插稻是非常紧张而又特别劳累的抢收抢种任务,既要保证小麦颗粒归仓,也要及时在麦茬地里插上稻秧。在济宁当地有“昨天一片黄,今天一片黑,明天一片白,后天一片绿”的割麦插稻说法,意思是说:昨天还是一片金黄的麦田,今天就收割完了,地也被翻耕成一片黑土地,明天地里就灌溉成一片白茫茫的水田,后天插上秧苗又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在这段时间内,人们的劳作节奏很快,一天也耽误不得,必须做到早一日麦熟收割,早一日起苗插秧,以保障水稻种植成功,因此,这边割麦、那边插稻的农忙景象在田间随处可见。


1973年夏,山东济宁安居公社西五里营大队正在组织一边旱田割麦、一边稻田插秧。


    每年进入三夏时节,抢收抢种是关键。当地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黑一群,马瘦一圈”,其劳累、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支援三夏农业生产,当地各级政府都会下发通知,动员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组织力量参加抢收抢种工作,当地的县、社、生产队也会组织起“民兵先锋突击连”“团员青年突击队”等投入到三夏工作中去。特别是在抢收小麦的“战斗”中,学校也会放假,让学生回家帮忙,参加劳动。当地还流传着一句“懒汉也有三分勤,甩开膀子超过人”的谚语。据说济宁当地有个出了名的村民人称“二愣子”,平时好吃懒做,干农活时总是“人家拉车他松绳,人家使劲他说疼”,遭人嫌弃;但每年到了抢收抢种的三夏时节,他的“二愣子”劲儿一上来,不用人劝,那真是“有劲又有力,猛当骡马使”,割、拉、捆、扛与人比赛,很多壮劳力也不得不服他的力气大。这虽然是个笑话,但说明了在“战三夏”农忙时,再懒的人也会比平时勤快些,不好意思看着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自己却偷懒耍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三夏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1975年夏,山东济宁唐口公社前王大队的青年们正在田间进行插秧。


    “收麦不盼雨,播谷喜雨来。”在三夏的麦收期间,如果不下一滴雨,那正是农民所期盼的,这样就可保证粮食能安全颗粒归仓;但播种时要是不下雨就会愁坏人,那就不得不动用大量劳力进行农田灌溉了。20世纪70年代,当时建设的排灌站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因有的农田地高渠深,就不得不采取多种方式把水从灌渠中向农田里提引。当时,虽然有抽水机械,但毕竟农田多,机械少,原始的盆刮、桶泼、打戽斗、摇轱辘、转水车等人力灌溉作业模式也就成为了有力的补充。团结就是力量,在广大农民的齐力灌溉下,一片片水田很快就会被灌足水,插上秧。但实际上,人力灌溉是一项看似轻松,实则“要命”的苦活儿,参加过这种劳动的人曾回忆说:“连续不断的人力提水,会累得要死要活,脚泡在水里时间长了会发白,腿站在水里会凉得打颤,腰酸胳膊疼就别提了,保证你干一天就能累散了架。”可见其劳动强度之大。


1977年6月16日,山东济宁喻屯公社红庙屯大队的青年们正在打戽斗灌水泡田。


    俗话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20世纪70年代是集体生产的时代,农田里到处是辛勤劳作的人们,他们听时令、守农时,不误农业生产。“旱田麦垄点棒子,麦茬地里种豆子,水田割麦插稻子”,这夏收、夏种、夏管的个把月确实又苦又累,但再苦再累也能在田间地头听到人们爽朗的笑声,因为每个人都在用汗水播种着希望,以劳作期盼着丰收。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6月26日 总第3543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