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老 照 片

老天津的消暑佳品

发布时间:2020-08-05 15:59:39  作者:吉朋辉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近日,天气越发炎热起来。对于每个人来说,能在这暑热的夏天来杯冰凉的饮料是再舒服不过了。不只现今如此,在民国时期的天津卫,每到夏热难耐之时,各式各样的冷饮也会成为人们消暑的首选佳品。

清末天津街头的冷饮摊 

    酸梅汤、红果酪备受欢迎

 老天津最好的传统消暑饮品,非酸梅汤莫属。酸梅也就是乌梅,用开水煮后加入白糖、桂花,在冰镇后饮用口感无比舒爽。旧时天津每到夏季,一般糖果店都会有自制的“私家”酸梅汤出售。老天津北门外裕顺斋的酸梅汤当时最受欢迎,因其甜度和桂花的香味适中,盛在一套漂亮的瓷器里,并镇以天然冰块,喝起来格外酸甜爽口,让人欲罢不能。小摊贩卖酸梅汤时,一般会架起白布凉棚,摊主手中持一铜制冰盏(形似大号酒盅),以敲击发出的清脆响声来招徕顾客,只听这响声就已让人倍感清凉了。20世纪30年代,在天津西马路一带这种酸梅汤小摊最多,但酸梅汤毕竟用料多、价格高,普通百姓一般是不会买的,他们会选择喝每碗一分钱的大碗茶来消暑。

 在老天津,还有一种消夏食品名叫“红果酪”。红果,也就是山楂,做法是将其去核去皮后煮烂,并加以白糖、桂花,制成的红果酪冰镇后口感更佳。天津河北大街鲜果店“周起泰”制作的红果酪很有名,其制作方法是在木槽子里配料,制成后冰镇,最后盛在朱红色上釉的瓷器里,不仅好吃,卖相也好,很受欢迎。

1934年7月,《北洋画报》上刊登的中原公司“茶香室”广告。(图左)

    1933年7月,《北洋画报》上刊登的冠生园冷饮广告。(图右)

    汽水、果汁新品格外“受宠”

 天津开埠后,西洋人的冷饮开始出现。1900年,英国人创办了天津万国汽水股份有限公司,专做汽水。该厂生产的是瓶装汽水,瓶口以一个玻璃珠塞住,喝的时候把玻璃珠捅到瓶子里,汽水以柠檬酸加气制成,味道酸爽可口,既好喝又好玩。1902年,因河北省的山海关地区水质优良,该公司又在此处设厂,1905年更名为天津山海关汽水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山海关”成为北方首屈一指的汽水品牌,并逐步发展成系列品牌,有葛瓦斯汽水、柠檬汽水、咖啡汽水等。

 汽水有了,果汁也不能少。1929年7月17日,《大公报》上有一则广告上写道:“本公司所制各种果子露系用科学蒸馏方法,将各种果汁提其原汁,完全天然,解暑生津,诚为夏天之最良饮料也。”这是冠生园公司刊登的“果子露”广告,“果子露”实际上就是果汁。另一个公司的饮料广告更加诱人:“取十四种天然果汁,精密配制而成一种饮品,怡悦齿颊,培养精神,佳美无比。”再看这果汁的名字,竟是可口可乐!原来,早在1918年,山海关汽水公司就与美国可口可乐汽水公司达成协议,成为天津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独家制售可口可乐的企业。这则广告除了渲染饮品的美味外,还强调了饮品的卫生:“其瓶监制最为卫生。开饮之时,清洁无比。”而且还有防伪措施:“认明瓶样或瓶盖为记,谨防伪品冒充。”该公司后更名为天津市山海关汽水厂,并出品了各种“山海关”牌果汁、汽水,品种有菠萝、樱桃、苹果、柚子,应有尽有,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口味选择。

    冰激凌、冰棍竞争激烈

 夏天最能消暑的东西,自然是冰。天津自古有窖冰的传统,冬天把冰从河里取出来存贮在窖里,夏天拿出来使用。但河冰毕竟不能入口,只能用来保鲜物品。20世纪30年代初期,天津的食用冰制品已经十分常见,“冰激凌”成为司空见惯的东西。最初的冰激凌制作比较简单,不过是以桂花汁与白糖水冻结成冰碴儿而已,后来,又相继有牛奶冰激凌、水果冰激凌等品种出现,种类日渐丰富。当年,天津做冰激凌最好的为冠生园、大三元、福禄寿三家公司。福禄寿公司制作的冰激凌,因加入桃仁、瓜子、青梅丝等果料,所以吃起来别有风味。

 由于夏天冰激凌大受欢迎,一时间,老天津的各大饭店、旅馆、娱乐场都把冰激凌作为招徕顾客的“撒手锏”,多处还专门设置了冰室。比如天祥市场后门处的“水晶宫”,美丽川菜馆隔壁的“冷香室”,中原公司的“饮冰室”“茶香室”等。这些冰室中的冷饮种类繁多,最多的达16种,瓜果梨桃无所不备,一般每份一角钱,贵的也不超过两角五分,请三五好友去大吃一顿,所费也不过一两元而已。有的冰室还会提供茶点和食物。比如,1934年7月,中原公司在《北洋画报》上刊登的“茶香室”广告,上面不但写有甜品、点心,而且还有面食,并写明了“送外卖”一律不收小费。

 除了在饮食上下功夫外,这些冰室的主人们还想出了很多新花样。比如,在日租界有一家日本冰店,老板主打“野趣”牌,因其地处海河岸边,于是因地制宜,用苇席作为篱笆围成小院,面向海河,视野开阔,室内遍悬淡青纸灯,设有桌椅,夏季每天日落后开始出售冷饮,在此消暑休闲无比惬意。

 在当时,冰室之盛已经成为老天津的夏天一景。人们聚集在冰室闲谈消暑,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有戏剧票友把冰室作为活动基地,包下一间雅座,每日在里面“浅斟低唱”。入夜后,冰室里灯火辉煌,喧笑鼎沸,热闹非凡,以至于好事者们纷纷驻足围观。去冰室消费的多数是时尚男女,平民百姓想要吃冰激凌的话,一般会找沿街售卖的小贩。这些小贩所卖的冰激凌种类自然没有冰室多。

 当时,还有一种“冰棍”,其制作方法是:在直径寸余的小铅管内注入糖水,中间插上竹签置入冰箱内,半小时后即可凝结成形,然后再将铅管放入冷水中,即可轻松将冰棍抽出了。这种冰棍的价格很便宜,一般售铜板四枚或两枚,小学生买的比较多。

 1934年入夏,天津市特二区的夜市里有一个小贩推着冰箱车售卖汽水、酸梅汤,兼做冰棍,每根冰棍铜板四枚,一天下来可以赚三四元,足可养活一大家人。有两个人见他赚钱多而且很轻松,也各自购置了小车冰箱前来制售冰棍,但他们两人所制的冰棍较小,每支仅卖铜板两枚,这样,夜市里就形成了“三车竞争”的局面。但这种局面仅维持了两天,便被警察以“夏日苦疫,取缔不良冷食”为名禁止。于是,一天可卖三四元的那位小贩又转到租界去卖了。由此可见,当时老天津夏日冷饮不仅品种繁多,市场竞争也很激烈。

 文中所示档案资料现存于天津市档案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6月10日 总第2924期 第四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