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老 照 片

【兰州老图照】第五篇《古城沧桑》之《城高池深》

发布时间:2022-06-21 15:37:56  作者:甘肃省档案馆编  来源:开发利用(编研)处  浏览次数:

迎恩门

1.迎恩门.jpg 

这是兰州东郭城门迎恩门,俗称东稍门,位于今东方红广场东口十字。在东郭城墙上建四层城楼,每层六开间,歇山顶,三层之上有重檐。东郭城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都指挥李进建筑,题额“迎恩门”。

由于京城北京大体上在兰州此城门的东方,且皇帝的恩旨都由兰州官员在此引入城内衙署,故名。明清高官来兰州,或取道兰州西行,当地官员都要在迎恩门外迎接。

照片是抗战前拍摄的,城楼巍峨,雉堞完好,城门洞开。城门外原为陕甘驿道,1924年由甘肃督军陆洪涛改建为西兰公路的起始段,但只建到东岗镇。照片上只见大轱辘马车进城出城,行人稀少。公路两侧皆为平房铺面,房檐下悬挂遮阳幌子,有的竖立遮阳篷。停滞的兰州,除了十来里公路、剪去长辫以外,依然是晚清景象。

和平门

 2.和平门.jpg

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指示全国各地开展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以响应世界和平会常设委员会的宣言。10月8日,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年底改迎恩门为和平门,城门上的石额可证。城门两侧新辟公告栏,张贴人民政府公告和宣传材料。一个戴制帽、穿制服的干部骑自行车进城,自行车时为时髦的交通工具。城门北侧待客的轿车子、羊皮筏子,皆为古老的交通工具。路南两个行人穿制服,其他行人都是传统的兰州老服饰。同一空间,新旧齐聚,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兰州街景。

拱兰门

 3.拱兰门.jpg

拱兰门,俗称南稍门,位于南关最南端(今老酒泉路原兰州卷烟厂稍南),始建于明代,历代修缮。城楼建城墙上,高四层,六开间,歇山顶重檐。南北两侧夹持角楼,建在城墙转角处。这样的布局,可以有效打击攻城之敌,拱卫兰州城,故名拱兰门。

拱兰门角楼

 4拱兰门角楼.jpg

角楼是建在角台上的阁楼建筑,是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设施,起瞭望和防御作用。角楼外壁都向城墙外壁外凸,登楼守望,视野开阔,可以清楚地观察敌情。战时,士兵可从正面及两侧射箭、放火枪、滚石,以杀伤攻城之敌。

安定口外

5.安定门外.jpg 

正北的城楼在城墙上建四层,每层六开间,歇山顶。它是明清时期兰州城西南郭城的城门楼,明代称永康门,取永远安定之义。清道光鶴十三年(1833年)陕甘总督杨遇春维修兰州城时,改名为安定门。其旧址在今中山路兰州市交通局办公楼与胜利饭店之间。

 

这是20世纪30年代从龙尾山麓拍摄的照片。照片中上下沟果园、民宅延伸到西关城墙,西面是城墙上的马面,东面是静安门,硬山顶,城门洞上建楼三层,每层六开间。穿过静安门进入西关街(今临夏路),正对火祖楼,高三层,歇山顶,为过街楼。楼北为火祖庙,后为临夏路小学。西关街北为甘肃举院,三栋硬山顶大殿坐东朝西,自西向东按中轴线排列,即至公堂、观成堂、衡鉴堂。再北为黄河、白塔山。

袖川门

7.袖川门.jpg 

这是兰州城西关的城门楼,正式名称是袖川门。兰州黄河谷地,以兰州城为界线,城东至东岗镇称东川,城西至西柳沟称西川。明建文元年(1399年),肃庄王朱模看到雷坛河东西两岸的龙尾山、华林山“有仙人舞袖之形”,故西川得名袖川,西关城门遂派生为袖川门。兰州人将关城,也就是郭城的城门叫作稍门,就将西关城门俗称为西稍门。抗战中,因倡导左宗棠开发西北的精神,改名为宗棠门。1949年8月26日,解放军率先从宗棠门攻入兰州城,为纪念兰州解放,遂改名为解放门。

照片拍摄的是袖川门的内侧,夯土城墙,青砖包砌。城墙顶部,外侧筑有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称作雉堞,又称垛墙,上有垛口,用来射箭和瞭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又叫睥睨,比垛口低,起防护作用,保护士卒不至跌下。

袖川门、西关及甘肃举院

 8.袖川门、西关及甘肃举院.jpg

这是晚清时摄影者站在四墩坪西部拍摄的兰州城池西部照片。最西部的城楼就是袖川门。西关南城墙蜿蜒向东而去,有两座马面东西分列凸出城墙外,加强了城墙的防守能力。再东的城楼为静安门。城墙外绿树成荫处为下沟果园菜地,院落掩映在果园里。

城墙内为西关,街道东西走向,南北两侧为前店后院式的商号和车马店以及民居。绿树浓荫处四角攒顶式古建筑为西关清真寺的邦克楼。

西关北城墙外是甘肃举院,其城门开在西南角,坐北朝南,城门洞上置石额“举院门”。举院中部明远楼高耸,其南北两侧为士子考试的一排排号舍。明远楼以东,至公堂、观成堂、衡鉴堂高出平房。

举院北黄河如带,白塔层峦,镇远浮桥依稀可见。举院西为北园,古树蓊郁处为白云观

桥门

9.通济门(桥门).jpg 

桥门因黄河镇远浮桥而得名。明代宣德、正统间,展筑兰州外郭城时,建成桥门,时称天水门,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得名。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陕甘总督杨遇春改名为通济门,取往来通达之义。楼建在城墙上,高三层,六开间,歇山顶。出城门,过镇远桥,朝西可赴河西、新疆、青海、西藏,朝北可达宁夏、内蒙古。

水北门

 10.水北门.jpg

这是1933年从水北门城门洞内向西拍摄的中山铁桥照片。水北门是兰州内城的北城门,位于今永昌路北口,是内城官绅商民汲取黄河水以备饮用的重要通道。

明洪武十年(1377年),兰州卫指挥同知王得在宋元兰州城的基础上拓建城池,只有北城墙西段及水北门沿用宋元之旧,稍事修补,因此水北门城楼比东、西、南三城楼规模显得较小,门内独有“玉关锁钥”石额,其他城门则无。因为是汲水的生命之道,水北门便被命名为广源门,希望供水充足(盖城内水井大都为咸水),但老百姓都仍呼水北门。

庆安门外

11.庆安门外.jpg 

庆安门,俗称小水门,门外就是黄河。新关、东关居民在此汲取饮用水,督标五营在此饮马。照片显示的是庆安门外的河堤及石券拱桥,围以石栏杆,戴草帽的两位市民和一个小女孩观看摄影者。河堤内侧是北城墙的马面。下游一人挑担汲水,再下游三辆水车一字排开倒挽河水,浇灌水车园鱼池子600多亩地。水车北面是雁滩滩尖子,绿树成荫。庆安门在今静宁路北口,三辆水车在今大教梁敦煌研究院址,20世纪70年代这里是黄河教场河最西端。

镇远门

12.镇远门.jpg 

这是民国初年兰州内城西大街与镇远门的形象。镇远门俗称西门,城门外有瓮城,即今西关十字张掖路西端稍东。城楼高四层,六开间,歇山顶,三层有飞檐。西门至辕门称西大街,即今张掖路西段,街道南北两侧店铺相接。照片中的街面即今西城巷以西段,街南铺面上悬挂望子,造型为一枚铜钱,下吊流苏,表明这是一家钱铺子。钱铺子是清朝及民国初年兑换银锭、铜钱的金融机构,由山西、陕西两帮经营,最多时达60多家,清末民初有政德明、永和裕、义兴隆等30多家,总资本达20多万两银子。钱铺子每兑换一两银子,能获利二三十文,这叫“明利”;暗地里,通过压秤、折色、掺小钱,获取不义之财。抗战后,银行占主导地位,钱铺子逐渐消失。

皋兰门

13.皋兰门.jpg 

这是兰州内城南门城楼,位于今酒泉路金塔巷东口稍南,明代称崇文门,有肃王尊崇文化的含义在,因为其正北就是明肃王府。清代改称皋兰门,因面对皋兰山之故。老百姓称南大城门,因为这是兰州城门楼中最为高大雄伟的:歇山顶,城门之上高三层,层层重檐,嵯峨宽敞,在多为平房的城池内,自然有鹤立鸡群之势。嘉庆、道光间两任陕甘总督的那彦成撰书“万里金汤”匾额,悬挂歇山顶下,每字大三四尺见方,书法雄峻,词义恢宏,与城郭山川相称。故也有以“万里金汤”称呼皋兰门的。

物产馆

14.物产馆.jpg 

抗战中,一度在皋兰门城楼内设置兰州市物产馆,展览甘肃地方土特产及工业产品。元宵节在馆内举办灯谜晚会,谜家涂竹居主课北派灯谜,盛极一时。

物产馆也举办书画展。1946年春天,甘宁青监察使高一涵和甘肃省教育厅厅长郑通和提议举办常书鸿与其女儿常沙娜的画展,常书鸿为了宣传敦煌与筹措经费,同意这个提议。在高、郑二人的支持下,常书鸿提供15岁的女儿常沙娜在敦煌临摹的各个时代壁画的摹本三四十幅,以及自己在敦煌所绘的少数民族速写、油画、写生作品二三十幅,在物产馆举办画展。时为兰州社会服务处职业介绍股股长、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生的段文杰跑前跑后,帮助布展。画展相当成功,各方面的评论都很好,尤其对常沙娜的摹本好评如潮。12岁时常沙娜就跟父亲常书鸿等画家出入莫高窟临摹历代壁画,在高人指点下,加上自己的领悟,摹本水平当然很高。

鼓楼

 15.鼓楼.jpg

这是兰州内城的鼓楼,处于兰州中心地带,位于今张掖路与陇西路十字隍庙。三层,四角攒尖顶,宝珠朝天,二层重檐,一层开四座砖券门,沟通东西南北交通。门上镶嵌石额:东门题“左圣产万”;西门题“右义物察”;南门题“长养乡人”;北门题“贞固资始”。前三额语出《礼乡饮酒》,语义有截改。“贞固资始”典出《周易•乾卦》:“贞,固足以干事。”“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利贞。”

拂云楼

16.拂云楼.jpg 

拂云楼建在明肃王府北城墙上,因楼高出云表,祥云可“拂楼而过”,想故名。其为肃王及其僚属、宾客登楼观景之所。清代、民国时,官员多登临读

观赏黄河美景,赋诗抒怀。左宗棠撰书楹联日:“积石导流趋大海;崆峒倚剑上重霄。”气势恢宏,为人称道。民国初楼倾圮。1936年前后,甘肃省主席朱绍良命人修葺,砌石阶便于 登临,置换梁檩,安装窗牖,油漆彩绘,焕然一新。 楼西北隅城墙上树立两碑,镌肃 王诗作。碑阴各有血迹一团,天阴下雨,血迹尤显,相传因明末李自成部将贺锦杀入肃王府,肃王妃颜氏触碑而死,其血渗入碑石所致,人称碧血碑。拂云楼遗址位于兰州市委招待所附近。

登临拂云楼

17.登临拂云楼.jpg 

1936年,谷正伦及夫人陈白坚(左二)、儿子谷小同(右三)等登临拂云楼远眺。

中央广场

18.中央广场.jpg 

1927年,甘肃督办刘郁芬改造清代兰州辕门,拆除栅辕内东西乐楼(俗读称吹响楼)及栅门正前方照壁,在督办署门前建一座八面讲演台,次年又拆除四个大旗杆,将辕门市场迁入普照寺,改为中山市场。

1946年,兰州市市长孙汝楠为改良社会风气,发出四项号召。一是早起运动周:要求市内商店铺户早上七时开门营业(冬季早上八时),派警察挨户督促,以养成朝气蓬勃的风气。二是整洁运动周:要求每个铺面前置一口水缸,每天分三次向铺前街道洒水压尘,并浇灌铺前行道树,确保树成活。三是守时运动周:要求机关团体及市民开会、宴客准时参加,不得任意退到,为此拟在中央广场中心建造四面标准钟一座。四是诚实运动周:倡导买卖要公平诚实,待人接物要诚实。

南大街、绸铺街

 19.南大街、绸铺街.jpg

摄影师自“万里金汤”南大门城楼上向北拍摄抗战后的南大街、绸铺街。其当时改名为中正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改为人民路、酒泉路。街道东西皆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开设绸缎布匹店、邮局、银行、金店、中药铺、皮货铺等,时为兰州最繁华的街道。左手朝西是道门街(今金塔巷东段),转弯铺面为皮货店。街道最北端悬山顶建筑为甘肃省政府大门。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