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名人档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名人档案

陇上新闻先驱王定元

发布时间:2019-10-29 09:29:08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王定元,字宇一,1899年出生在靖远县城一个殷实之家,其父王寿山开设酒坊,经营有道,从而成为望族。定元自幼天资超人,深为父亲器重,即亲授名家诗文,皆能娴熟背诵,理解其义。稍长,就读于私塾、小学、中学,师长皆以大器目之。由于勤恳用功,学业大为长进,终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读书。

在京城求学期间,目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罪恶行径,以及北洋军阀的腐败政治,时常哀戚于怀。乃立志救国救民,树立振兴中华民族远大理想,服膺孙中山先生之言论,致力于国民革命,参加“五四”运动。每逢假期返回故里,随身携带有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倡导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等进步思想的小册子,散发给同乡和朋友,并在家乡提倡男女恋爱、结婚自由的观点,反对包办、买卖婚姻等传统陋习。

1927年大学毕业返回甘肃,参加国民军并从事党务工作,先后担任甘肃中山大学教授,甘肃省行政人员训练所教育长,甘肃省政府宣传处处长,中国国民党甘肃部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务。期间创办《甘肃民国日报》和《新陇日报》,担任社长和主编,成为甘肃近代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王定元竭尽全力执着于报业,识卓志坚,勤恳耕耘。在创办《甘肃民国日报》、《新陇日报》期间,所有新闻报刊出版,事先得由军事当局审查批准后才能出版,有时编排好了的样报经审核时,与时局有异议的文章被一笔抹掉,报社便得更换材料填补。有时为了表示默默的抗议,便以“开天窗”的办法,让读者去猜想。

为了避免审查所带来的过多麻烦,乃改变策略,减少新闻报道,增辟了副刊《星》、《自由之花》、《党星》、《妇女》、《微风》等,坚持揭露群众痛恨的社会阴暗面,针砭时弊,弘扬新风,传播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化思潮,率先于甘肃新闻和思想界倡导民主,追求言论自由,吹拂一丝清新之风,在当地文化教育界和广大青年学生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副刊《自由之花》宣传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甘肃和宁夏、青海、新疆等省青年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妇女》专栏连载的“小星日记”,就是根据当时兰州驻军师长赵希平强逼张翠莲作妾的真实故事而撰写的,针对当事人受到的悲惨遭遇,给予同情之心,并严辞鞭笞这一丑恶行为。此举触动了赵希平,扬言要“枪毙民报编辑”,但是王定元毫不畏惧,依然连续刊登此文,以至其恼羞成怒,带着六名荷枪的卫士,包围搜捕民报编辑部,捉拿报人。有的编辑逃往外地避风,王定元则毫不畏惧,仍主持报务,坚持照常出版,使赵希平无可奈何。

王定元不逢迎权贵,衡量甘肃环境,审视党国需要,深知救国应以倡导文化为先,发扬文化首以报纸为重。虽然物质条件简陋,创业艰难,但他意志坚定,持之以恒,力主新陇笔政,诚属难能可贵。《甘肃民国日报》以及副刊的出色表现,在甘肃报纸的历史上,可谓报业丛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值得人们回忆、赞赏。

在国民军反蒋失败离开甘肃之后,王定元返回靖远,投身地方教育事业。1932年至1940年期间,历任县立图书馆馆长、县教育局局长和靖远简易师范学校教员。指派人员对全县的学田进行彻底清查,重新绘图制册,使当地教育经费拮据的状况得到改善。还创办了民众教育馆、体育场、武术馆、读报宣讲室,积极推广群众文化教育活动。

王定元不仅为甘肃早期的新闻和文艺事业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披荆斩棘,开创民主自由之路,而且对周围的同仁及朋友无不关心和鼓励,乃至仗义执言,赴汤蹈火。如高冠军、潘若清二人因言论过激,被国民军逮捕,生命危在旦夕,他便挺身而出,以身家担保,四处奔走,使其二人释放,脱离虎口。

北湾乡靖丰渠河道工程,由于经费无着落而中止,他出面呼吁,得到甘肃省水利林牧公司的大力支援,成立了靖丰渠工程管理处,修堤淤地数万亩,民众迄今受益。1935年8月,万良才在靖远成立“同进合作社”,王定元主持由靖远县教育局拨给县城西大街教育基金铺面两间和办公住房,并投资股金五百元。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从延安学习归来的本籍青年魏煜、乔映淮(秦明)、许辅廷等人,均由他安置在县城学校任教,分别予以保护。

对王定元的处世经历,老报人张慎微在《甘肃民国日报》曾撰文作过如下评价:一、他从来不说谎言,以故不轻诺,不苟言笑;二、他对于成功的事业,从不作得意宣传;三、他对失败的事业,从不表示恼悔和抱怨;四、他对人帮助,不一定要使对方知道,而且避免对方的酬谢;五、做事负责,绝不敷衍塞责;六、他对朋友至诚周到,朋友有困难都找他请教。

常言道: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王定元就是这样的人,从他1941年致老友王慨儒的信中亦可看出。他在信中说:“弟意吾兄应当切实奋斗,为地方造幸福。即使尚有困难,不易做出成绩,然而于可能范围内,尽量为之,以求减少民众之痛苦,即是造福地方。尚望振奋精神,勿萌退志,致留后日追悔。”还写道:“语云‘名利双收’,实则吾人宁收名,毋收利,退一步言,即使无盛名可享,而彼作孽钱还是一文莫取。”

王定元于1942年1月16日因病英年早逝,终年43岁。他的遗体从兰州护送靖远安葬,在县城西关忠烈祠举行了近两千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出殡之日,灵柩穿城而过,但见街头父老唏嘘,沿途乡亲送别祭奠。同年4月5日,在兰州举行了王宇一追悼会,参加者有各界人士、生前好友及亲属五百余人,众多在兰社会知名人士送去挽联,《甘肃民国日报》还连续出了两期纪念特刊。

著名书法家、甘肃省文史馆馆长张思温先生在清理王定元的遗物时,发现他生前绘画作品两幅,其中一幅为早年临摹张大千仕女图的珍贵遗作。该画面世后,范振绪等八位当时金城书画名家即题跋铃印,以示纪念。1942年张大千前往敦煌莫高窟途经兰州休整,范振绪宴请张大千一行,张大千在范府见到画稿,异常惊喜,以“入门弟子”誉称,欣然题字:“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愁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绵邈”,落款“壬午初夏蜀郡张爰”,末钤用阴阳印各一方,阳文“张”一字印,阴文“大千”二字印。张大千题字钤印,可谓画龙点睛,加之前有众多名士题款,珠联璧合,书画同辉,诚为艺术精品。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