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名人档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名人档案

“不惜唯我身先死” ——邓恩铭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1-04-08 11:30:55  作者:赵弟军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今年是邓恩铭同志诞辰120周年。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水族人,1901年出生于贵州荔波,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他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并于1920年底参与创建山东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邓恩铭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也是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唯一一位少数民族代表。此后,他相继担任过中共山东区支部委员、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等。在此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大革命,先后领导了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1928年12月,邓恩铭因叛徒出卖,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英勇就义。

邓恩铭的一生,经历了中国从清朝覆灭到军阀割据、再到领土主权陷于重重危机的年代。在此期间,相继发生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系列工人运动等标志性事件,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带来勃勃生机的重要体现。

志存高远:播下热情正义之种


64006a68cfae21d105aa01.jpg
1925年,邓恩铭任中共山东青岛市委书记时留影。


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于贵州荔波一个贫苦农民之家。这一年,国家正遭遇“庚子国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邓恩铭的成长,正可谓“生逢新世纪、长在旧中国而又势必抱负国命”。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邓恩铭正在读书期间,他受到老师高梓仲进步思想的影响,在自由、平等、共和等观念的启迪和教育下,在心中播下了一颗对民间疾苦和社会不平高度关切的种子。

当时,全国大多数人缺吃少穿,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年少的邓恩铭不但把看到的诸多悲凉景象有感而发编成了一首民谣,还在就读的书院里教同学们歌唱:“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面对黑暗的社会,邓恩铭还通过一首赞扬当地发动农民起义的水族英雄潘新简的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潘王新简应该称,水有源头树有根。总位清廷政腐败,英雄起义救民生。”这一歌一诗都体现出他从小就对底层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极大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朴素情怀。

1915年,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之签订,使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面临着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危机。同年6月,邓恩铭和同学们积极参加了荔波当地反日讨袁的爱国运动,并带头上街演讲,抵制日货。

1917年,邓恩铭求学心切,寄信给山东的亲戚,表达了自己想赴山东读书的愿望,得到了亲戚的同意和支持。在辞别亲友之际,邓恩铭引吭高歌:“赤日炎炎辞荔城,前途茫茫事无分。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

家境窘困,于年少立下为民之志;时局动荡,以诗歌表达爱国之心。邓恩铭在成长的过程中,见证了民生多艰,痛斥过社会不平,“南雁北飞,去不思归?志在苍生,不顾安危。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头颅热血,不朽永垂”。邓恩铭心中那颗饱含热情与正义的“种子”在快速萌芽和成长。少时的经历,远大的志向,为他日后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身体力行,与工人们同吃住、共进退,成为劳苦百姓信任的工人运动领袖打下了坚实基础。

男女平权:理想之树逐渐繁茂


64006a68cfae21d105dc02.jpg
1920年3月1日,邓恩铭写给父亲的家书。 贵州省博物馆藏


1921年1月15日,邓恩铭在励新学会创办的半月刊《励新》第三期《山东教育号》上发表了《济南女校的概况》一文。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中国女子教育的弊病,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上各国的女子教育要算中国为最坏,而山东这地方的女子教育又是中国之最坏的了。”他大声疾呼,启迪和警醒女同胞们要自立自强,“要知道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种种事体,都是要你们自家作的。社会上谁是你们的助手?谁是你们的良朋?不用光指望别人帮你们,说句厉害的话:社会上的人,大多数是压迫你们的,是玩弄你们的,快快起来罢(吧)”。

有一次,邓恩铭的恩师高梓仲随校方祭孔,未带年幼的女儿玉鸾去,玉鸾就倚门啼哭,邓恩铭上前安慰她说:“孔夫子是专制皇帝的圣人,他从来就不喜欢女子读书,你为什么还要去祭他?现在共和了,男女平权,女子一样可以读书,一样可以立足社会,你该象(像)你祖母一样,当女教习。你看汉朝的班昭,帮助他哥哥班固修《汉书》;木兰替父从军,立了汗马功劳,真是扬名史册的奇女子。你也要为女子争光!”从中可以看出,“男女平权”的意识早已深植于他的脑海。

在与家人的书信往来中,邓恩铭更是从“小家”的男女平等做起,不仅对弟弟、妹妹的成长给予同样的关心,还力劝家人将男女教育的平等落到实处,打破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桎梏。1920年3月1日,他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写道:“今年三菊、小印的书籍,等男回济南一定寄来……”信中的“三菊”就是邓恩铭的三妹。9月14日,他在另一封家书中又询问父母:“小弟妹们读书有进步没有?”从这些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邓恩铭已经十分重视女子教育问题,对家中弟弟、妹妹的读书情况十分关心,平等对待,毫无偏袒。

邓恩铭对弟弟、妹妹教育问题的关注是持续的。他经常叮嘱父母一定要让弟弟、妹妹坚持读书求学,并说明男女平等是时代的进步。在1922年8月29日的一封家书中,邓恩铭再次提道:“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不读书也要吃饭,读书也是一样吃饭。所以,无论如何总要叫他们念书。如今贵阳设女子师范了,三菊用用功,可以送到省城读书去,钱不够我可以在这边想法子。此刻比从前不一样了,男女都是一样,男子能做官做议员等等,现在女子都能做了。总而言之,叫做(作)男女平权。”

邓恩铭在1923年11月给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刘仁静的信中写道:“此间女教员亦缺乏,有S.Y女同志愿来青否,亦请告我,以便预先交涉。”这也是邓恩铭积极鼓励女同志投身教育事业的体现。

“男女平权”这四个字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可谓掷地有声,它宛如一声惊雷,划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那片黑暗天空,这也正是邓恩铭的革命理想之一。“男女平权”的重要意义,随着他在革命斗争中的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思想内涵。而在年少时就已播下的那颗热情、正义之种,也在悄无声息中逐渐枝繁叶茂。

国而忘家:伟岸人格光辉永恒



64006a68cfae21d105fc03.jpg
1924年5月8日,邓恩铭写给父亲的家书。 贵州省博物馆藏


邓恩铭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当官为民、清正廉洁的信念融入到了“正家风、齐家规”的家书里。他在1922年8月29日写给父母的一封信里写道:“无论做官为宦,总要处处体贴老百姓,不用助人为恶,剥夺人民。二叔做官数年,一清到底,到哪里,哪里的百姓没有不爱戴的,所以名誉很好!因此,父亲千万千万要像二叔一样才好,不要让人家背地恶骂。接陆老康来信,说蒋县长如何不好,被人控告,有私逃消息。如果属实,千万别和这贪官共事,至要,至要!”当时,正值邓恩铭在山东淄博矿区深入矿井、工棚、农村、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主张,调查工人劳动生活状况之时。通过实地调查,他更是耳闻目睹了民间疾苦,体会到了百姓生活的不易,因此,即使远在千里之外,邓恩铭依然对家人有“明大义、识大局、严于律己和不与贪腐势力同流合污”的深切叮嘱。

1924年5月,邓恩铭在写给父亲的信中坚定表明了自己对名利嗤之以鼻的态度:“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三爷与印寿回南,儿本当同行,奈职务缠身,没法摆脱,故只好硬着心肠不回去……”信中提到的三爷与印寿分别指他在山东的二叔黄泽沛、堂弟黄幼云。此时的邓恩铭正全身心投入于工人运动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工作中,早已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之中。他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离家数年未曾返乡,对家人的思念也只能在书信中借助寥寥数语以遣其怀。

1925年2月8日,胶济铁路工人掀起了青岛市空前规模的工人运动。担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和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的邓恩铭,当时其家乡正在遭遇灾荒,弟弟来信希望他能寄钱回家以济时艰,但他只能无奈地回信写道:“我从济南回到青州,就知道家乡米贵。但我没有分文汇回去,使老少少受点苦,实在是罪过……在外漂泊两年,只能谋个人的温饱,无力顾家,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不是我目无家庭也。”此时的邓恩铭对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弟弟、妹妹只能心怀愧疚和歉意。

时光飞逝,到1930年时,邓恩铭自远赴山东求学开始,已离家有10余年未归。是年12月,他在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中再次透露出对家人的亏欠之情:“离家十余年,一事无成……并且祖母和父亲之丧,儿都没有在家,这是多么不成器,多么不孝呵!但是儿之本心又何尝如此,不过为环境所使耳……”邓恩铭在信中虽然没有任何有关家国情怀的字眼,但深深的自责可谓感人肺腑,这种“不成器”和“不孝”的自责是他为革命奔走呼号,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结果,是他为理想和信仰忘我工作、不怕牺牲勇敢无畏的执着,信中之语让人读之泪下,其革命形象跃然纸上,更加鲜活。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邓恩铭的一生始终将民生之疾苦与自我之荣辱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把这份大爱融入了对国家危难的担当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对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忠诚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1931年3月,邓恩铭给家中写了最后一封信,他在信中写下一首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4月5日,邓恩铭英勇牺牲。他的一生,虽和中国正从苦难中觉醒的浪潮不断辗转浮沉,但其坚定执着追求光明的步伐却散发出一名共产党员伟大而永恒的人格光芒,为人们所钦佩和敬仰。正如他在留下的唯一的一首词《江城子》中所写:

长期浪迹在他方,决心肠,不还乡。为国为民,永朝永夕忙。要把时潮流好转,大改造,指新航。

年来偏易把情伤,披荆棘,犯星霜。履险如夷,不畏难经常。天地有时留我在,宣祖国,勃兴强。

这首词可谓字字真诚,句句铿锵,犹如铮铮誓言穿越时空,振奋人心。2009年9月,邓恩铭烈士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4月2日 总第3660期 第一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