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名人档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名人档案

傅焕光与中山陵园的绿色情缘

发布时间:2022-04-20 16:00:57  作者:王敏红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傅焕光

傅焕光,字志章,1892年出生于江苏太仓,是我国著名的林学专家和水土保持学家,也是南京中山陵园的创建者。1927年6月,民国政府成立总理陵园计划委员会,聘请园林专家,对陵园进行整体规划。同年7月,傅焕光被任命为江苏省立第一造林场场长,场址即在紫金山前四方城一带。傅焕光建议将紫金山及造林场场址的全部土地用于创建中山陵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这一提议,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同,傅焕光也由此开启了他与中山陵园的不解之缘。

自1928年开始,傅焕光先后担任中山陵园主任技师、园林管理处园林组主任兼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勘定陵园的详细位置。位置确定后,傅焕光带人全面调查了陵园周围的地质、土壤等情况,对陵园的造林绿化作出了科学规划。他将全园划分为森林区、园艺区和植物园三部分,这一建设理念和实践,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园林科学的开端。傅焕光表示:“陵园建设与公园性质不同,非专供人游览,但自然趋势,已成南京郊外唯一胜地。”因此,他主张把中山陵园定位成“国际观瞻”的综合性陵园,并将其建设成全国自然公园的模范及“东方伟大自然之森林公园”。

傅焕光在《中山陵园造林设计方案》中指出:“紫金山之大部,山势险峻,仅适于造林之用。造林成功,则陵园全景立现苍翠葱茏之像,於总理陵墓各种纪念建筑及古迹名胜,益彰其雄伟壮丽之概。故陵园事业,首先注意造林。”而此时的紫金山,森林残毁已久,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复杂多样。山的上部多石砾、中间部分洼土层较厚、山麓地带土质较黏,且缺少腐殖质。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种植树木,才能改善紫金山的生态环境,其过程之艰巨,难以想象。

于是,傅焕光提出封山育林的办法,他认为,“如果保护得宜,则野生树木繁殖甚易,故目下造林应从山岩难处着手,逐年以次下移,迨山上造林成功,其下部野生树木但事整理,不难成为完美之森林也”。傅焕光将紫金山林区划分为陵墓区、东区、东北区、北区、西北区、南区等7个区,各区分设事务所,将造林绿化之责任落实到每个事务所,严格做好封山工作、禁止乱采滥伐;同时开展大规模育苗造林。在科学研究了南京的气候及紫金山的地质、土壤状况后,傅焕光确定了造林树种:高山以松类等常绿针叶树为主;山坡以麻栎、枫香等阔叶树为主。1927年至1931年间,陵园共培育苗木380万余株,其中适应性强、易成活的马尾松就达334.6万株。此外,傅焕光等人又从上海引进法国梧桐和枫杨等大苗1.1万株,经过精心栽植和妥善保护,各类苗木长势茁壮。

经过反复试验后,傅焕光发现,南京造林虽然向来以马尾松为主,但是黑松成活率却是马尾松的几倍。紫金山的地质结构和气候特点,更适宜采取混合植树法。因此,他决定在山腹以上种植赤松、黑松、马尾松;山腹以下种植刺槐、麻栎、枫香;陵园内及其邻近的主要道路旁种植法国梧桐,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抵抗病虫害,更能永久维持树木的苍郁状态。傅焕光的这一举措,也为中山陵园的绿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山陵园林荫大道

傅焕光将园艺建设的重点,放在阶梯墓道和各级平台两侧的树种选择与主要建筑物周围的园景布置上。根据不同的背景需要和树木立地条件,他选择以高耸苍绿的雪松、挺拔雄壮的银杏、碧翠多姿的龙柏为主,再配合其他著名园林树种,如槐树、桧柏、罗汉松等,使得陵园保持庄严雄伟的同时又绿荫婆娑。此外,各式各样的观赏植物也是陵园的一大亮点,傅焕光从各地搜集了许多珍贵的菊花品种,锦绣繁花点缀于林荫深处,显得陵园格外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为将陵园建设成一流的植物园,1929年初,傅焕光首先邀请到林学家陈嵘共同勘定植物园园址。勘地确定后,他邀请了植物学家钱崇澍、秦仁昌进行详细勘察,根据陵园实测地图及地形,将植物园划分为:植物分类区、树木区、松柏区、灌木区、蔷薇花木区、水生及沼泽植物区等18个大小不一、各具特色、各有功效的区域。其中,植物分类区“按照植物天演顺序而排列之,使群众对于植物演进程序,可以一目了然,并供各学校学生,实地观察之用,面积一百四十亩”;松柏区“聚集国内外松柏科植物,自成一园景,专供研究,面积一千亩”。再如热带植物区,“既富且美,为温带人民所罕见。故特设大温室移植其中,以供科学研究及观察”,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之后,傅焕光又邀请到园艺学家章君瑜对植物园进行绘图规划,同时设计各区布景。

南京紫金山

自植物园筹建之日,傅焕光就十分重视种苗采集工作。为使植物园拥有品种繁多且珍稀的植物,他先后向国内外各种苗公司购买了数千种种苗。凡是珍奇种子,均采用盘播和床播双管齐下的方法,以保障其存活力。同时,他又与菲律宾、英国、美国、法国等国进行交换,引进树种1300余种,开创了中国大规模从国外引进树种的先例,使得中山陵园与国外许多著名的植物园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并且绵延至今。此外,傅焕光十分重视国内野生树种的驯化栽培,陵园先后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中央大学农学院等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并派遣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工作队,到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江苏宜兴、江西庐山等地采集回野生苗木1.5万余株,种子1500多种,开创了大规模野生树种驯化栽培的先河。

傅焕光在中山陵园工作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广纳贤才。不管是来自国内的技术人员,还从海外归来的专家学者,他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傅焕光时常与工作人员进行学术探讨,言传身教,重视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他也在生活层面给予大家关怀,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建园初期,傅焕光任用了大量专家、学者担任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如造林方面,由著名林学家林祜光负责;园艺方面,由留学日本的王太一负责果树种植,章君瑜负责花卉;并派遣时任植物园筹备助理员的叶培忠前往英国爱丁堡植物园进行学习,回国后,继续参加植物园建设。这些专家、学者日后都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我国园林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傅焕光常说:“哪个国家森林多,哪个国家就富强。”他将造林绿化事业视为自己一生的使命,严格遵循孙中山先生“要做大事,不做大官”的教导,放弃高官厚禄,专心“种自己的树”。1928年至1937年,整整十年的时间,傅焕光担负起中山陵园的植树、育苗、布景等重任,并主持了紫金山全部风景林区的营造工作。他把自己最美好、最富有活力的岁月,全部奉献给了中山陵园。在傅焕光的领导建设下,中山陵园成为我国第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植物园,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有言道:“游南京者,必游陵园。”每当7月盛夏、酷暑难耐的时候,漫山遍野、绿树长青的中山陵园便人潮涌动,大量游客和本地市民都会前来乘凉。正如傅焕光所说:“陵园绿荫,四匝人烟稀少,温度比城中低数度,山上高处阴凉,将来树林长大,陵园境内将成为(南京人的)避暑处。”

“十里梧桐我规栽,如盖亭亭左右开,隔尽俗尘飞不到,游人清步好徘徊。”斯人已去,但肃立在陵园大道两旁,那一排排参天的梧桐树每天都迎接着成千上万前来谒陵的各界人士。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犹如人与自然的温柔对话,细细诉说着傅焕光与中山陵园的绿色情缘。当年,傅焕光为紫金山灵谷寺塔铸刻的“有志竟成”4个大字,如今仍悬挂在60多米高的纪念塔上。而这,也正是他呕心沥血、建造中山陵园的真实写照。

江苏省太仓市档案馆供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4月8日 总第3815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