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名人档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名人档案

南通可视为“中国最伟大的城市建造者之一的自传” ——张謇与《密勒氏评论报》

发布时间:2022-07-13 16:59:20  作者:朱 江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密勒氏评论报》是美侨在上海出版的英语周刊,1917年由密勒创办,1953年停刊。《密勒氏评论报》见证了时代风云,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赴陕北苏区采访时与毛泽东的对话内容,最早就是在《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的。张謇与《密勒氏评论报》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密勒氏评论报》持续关注着张謇和近代南通的发展,并有多篇翔实的报道。

城市广告

美国杂志《世界召唤》在1925年4月刊登了《中国的模范城市》,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南通是独一无二的,在于它是全中国唯一在英文报纸上给自己做广告的城市。这句话曾经引发笔者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经过多方探寻,最终于2011年11月,在上海徐家汇藏书楼见到了1920年6月12日的《密勒氏评论报》,翻到第71页,就是《世界召唤》提及的整版广告《南通——中国模范城》。

《南通——中国模范城》首先介绍了南通的地理和人口情况:“南通地处长江北岸,距离上海100英里,位于富饶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南通城区人口15万,全县人口150万。”接着,广告枚举了南通的11项发展成就:

——“通州棉”的出产中心,其质量冠绝华夏,年产量超过100万包;

——拥有50多英里长的新式马路,大部分是石子路面;

——多个棉、蚕种养实验基地和学校;

——1所现代农业学校,126名学生在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指导下,从事实务操作;

——散布的334所学校接纳2万余名学生;

——2座现代化的棉纺厂,共有6万个纱锭、500台织布机和3000名工人;

——1个现代化的棉籽油加工企业,产能可供出口;

——5家银行和8个钱庄;

——火柴厂、面粉厂、缫丝厂、铸铁厂、电灯公司各一。水运线路直达上海等地;

——在上海拥有一座现代办公楼,内设银行;

——在美国纽约第五大街开设中国绣品商店。

对于南通经济的发展前景,广告作了如此展望,“南通方兴未艾的事业包括:总投资超过300000元的数百英里筑路计划;新建7个棉纺织厂;新建发电厂;保障工业发展的煤矿开采;对长江泥沙淤积形成的成千上万英亩土地的开垦”。

在广告的最后,南通向境内外的各界人士发出邀请:“南通欢迎四方宾朋。这里有2家舒适的旅馆。境内5座圣山之一的狼山,风景美不胜收。数百座庙宇和1座宝塔构成了无双的东方胜景。需要了解更多南通情况的人士,可与南通商会联系。”

《南通——中国模范城》与其说是广告,不如说是南通城市形象的宣传。1920年正是南通社会各项事业高歌猛进的时候,大生纱厂的盈利能力达到鼎盛。张謇的蓝图里还有天生港发电厂的建设,用于降低南通各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提供小作坊用电。张謇十分重视化学工业的发展,希望利用本地所产的盐作为原料,设立烧碱厂,来打破当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局面。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撑,他希望借助上海这个中国的经济中心,为南通的发展提供外来的支持。

张謇所创的各项事业,始终是各种先进要素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早期的大生纱厂为例,经营和管理层主要是本土的商人,他们经过商海的磨砺,拥有丰富的营商经验和市场适应能力;资金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募集;纺织机器来自英国,机器安装的指导依靠英国工程师汤姆斯;厂房的建筑则是由上海的曹协顺木作完成。大生纱厂盈利之后,南通各项事业渐次推进,在经济、人才和技术上,依然依托南通内外的各种资源。

因此,《南通——中国模范城》既是张謇和南通自信的体现,希望南通发展的成果能为更多人所接受,能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资源注入南通。这个广告从1920年6月12日至9月18日共刊载15次。1921年元旦,在原来广告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大达轮船公司上海至南通的航行信息,并且陆续刊登到1922年4月15日。

主编造访

1920年,张謇等人发起成立苏社,以推动江苏地方事业,特别是实业、教育、水利、交通的发展。《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应邀参会,他与上海美国商会的6位代表下榻桃之华旅馆,南通方面派出李敏孚等有留学背景的5人接待。

1919年8月9日,《密勒氏评论报》在《中国名人录》栏目对张謇的介绍。

早在1919年8月9日,《密勒氏评论报》就在其《中国名人录》栏目对张謇作了介绍,称张謇是中外人士公认的中国最杰出的实业领袖,成功地将落后的故乡转变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镇。对于南通之行,鲍威尔充满了期待。一方面,他饶有兴趣地关注苏社成立后的作用。1920年5月8日,《密勒氏评论报》头版社论对于即将成立的苏社是这样评价的:“上海所在的江苏省将成为另一个模范省?张謇,前任农商总长,中国实业的领头人之一,正组织苏社,期望借此成为构建模范省的重要一步。简而言之,这一团体的拥护者意图将本省建造成模范省,其他省市可仿效之。一般说来,除非人们自己推动改革措施,否则将一事无成。官员们总是懒惰且不负责任。有鉴于此,张謇发起了这一运动,推行自治。”另一方面,因为当时的南通声名鹊起,吸引了国内外人士纷至沓来,苏社的成立正是一个良机,能让鲍威尔一睹南通的各项成就。5月11日至13日,南通方面在苏社成立会议前后的参观安排,使得鲍威尔有机会全面地接触南通的企业、学校、公益慈善机构,也游览了闻名遐迩的五山风景区。

南通之行给鲍威尔留下深刻印象,他在5月22日《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不受日本影响的南通天堂》,对于张謇及其统领下的南通给予高度评价:

南通现在以“模范城市”而著称,而它所在的区域被称为“模范地区”。这一地区的现代发展归功于张謇以及他的兄弟张詧,两位多年苦心经营,推动了这一长三角重点地区的进步。不可能以只言片语表述这一地区的生动图景,只有通过现实的造访与观察才能获得。从上海前往南通的旅程大约需8到10个小时,然而仍然值得亲自去看一下“中国人间天堂”的实例。

1920年5月22日,《密勒氏评论报》发表的《不受日本影响的南通天堂》。

1920年5月22日,《密勒氏评论报》头版社论在简单地介绍苏社成立情况以后,指出:“张謇,因为引领南通的发展而树立起的杰出样板示范作用,成为这一推动中国发展的新运动理所当然的领导者。如今,人们希望他的影响力能够逐渐延伸至中国的其他地方。”社论接着引用赛茨在上一年纽约《亚洲杂志》的文章中关于张謇的一段评价,来表达对张謇的钦佩:“他(张謇)不仅是杰出的实业推动者,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文人。然而,他却是直接生长于旧式学校的。一些其他与他有同样勇气与正义感,与他共同推动中国工业发展,改善人民福祉的中国商人也同样值得称道。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的脊柱,他们的影响力将在国家事务中不断得以显现。”

模范城市

1920年6月12日,《密勒氏评论报》刊登的南通城市广告。

《密勒氏评论报》对于南通的评价,不仅在当时,就是放在当下,都不失其独到之处。《密勒氏评论报》强调南通的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的成果,是中国人自主经营的结果。《不受日本影响的南通天堂》里提及:“南通的现代发展完全是一项中国成就,除了那些通过各领域的归国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可谓完全不受外国的影响。”

1921年3月26日,裴德生在《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的《张謇:中国的城市建造师》对此阐述得更深入。在裴德生眼里,“创造天才不分国界与种族,勿论背景与阶层,可以在任何地方展现才华。从上海沿扬子江往上100英里,创造天分体现在中国最伟大的工业领袖与资本家张謇身上。通过南通这个模范城市的建造,他为中国未来的工业化树立了里程碑。孤立于那些受外国影响的城市之外,没有铁路带来的便捷,也没有走商业发展的寻常路线。南通成为张謇与其同僚和亲属(包括其子张孝若与其兄张詧)行政才能、视野与组织能力的不朽作品”。

1923年3月17日,《密勒氏评论报》刊登了《中国实业之进步观——中国模范城南通州》的中英文两个版本,文章指出:“此城为完全中国人所经营,无外人营业于此,而居留之外国人,仅限于传教师及教育家而已。以其为中国人所经营之商埠,故年来变化之速,革新之进步,实堪为吾人注意也,而有中国模范城之称。观此城,亦可表率中国人建造革新之能力。”

《密勒氏评论报》不仅洞察了南通在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中,与以上海、天津等为代表的条约口岸城市的区别,而且还分析了张謇与南通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系。《张謇:中国的城市建造师》认为:“张謇所拥有的经验与远见,并非西方国家所赋予。没有哪所西方的技术学校,能够光荣宣称他为自己的校友。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内省与精神追求而非工业扩张,有着深厚传统根基的张謇,他人生的第40年与此后的29年很难调和。”但是,张謇却显示了迥异于中国传统文人的特质与雄心:“24年前,张謇的梦想,是在南通古城墙外兴建一个工业城市,不仅作为工业中心,同时也是慈善事业与教育汇集之地。”随着各项实业取得迅速发展,“以实业为核心,张謇开始了他的梦想之城——南通模范城镇的建造”。

因此,裴德生认为:

南通可以视作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城市建造者之一的自传。25年间,南通在长三角北冀平原迅速崛起,兴旺发达。它的影响力与发明创造在过去数年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带来了国际声誉。

通过南通,张謇成为建造优良道路的先驱。

南通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张謇在其同僚的协助下,为年青一代的中国人提供了范例,如果薪火相传的话,将会使这个国家走向世界最伟大的工业国家的前列。每个年轻的中国人都有必要花费一些时间,在南通城吸取它的精神,学习它的内部建设,从而培养未来的城市与国家建造者。南通对于外国游客也是令人愉悦的体验,它的好客让人回想起美国南部地区传统的礼貌。

毕竟,南通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特性,它极大的活力以及活泼进取的精神,在于这一切诞生于中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张謇的脑海中。

值得一提的是,《密勒氏评论报》于1920年10月7日举办“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读者投票选举活动。其10月14日发布的中文公告表明了本次选举的目的:“论中国政事经济者,每谓中国乏强有力之领袖人物。盖国中出类拔萃之人才,昔已凋谢。而自共和创始以来,各方之领袖人物,尚未产出也。夫中国今日岂乏此项人才乎?为解决此问题起见,阅者之意,以中国何人具有此项资格,可选出十二人。”公告要求“投票者所举之人物,须于各方事业中,择其名望素著,堪为一业中之代表者”。投票截止日期为1923年1月1日,每周在报纸上刊登选票。6日,《密勒氏评论报》公布了投票结果:孙中山、冯玉祥、顾维钧等12人入选,张謇名列第8位。尽管《密勒氏评论报》的读者主要是在中国的外国人以及中国的年轻知识分子,投票读者有一定的局限,但张謇在这次民意投票中名列前茅,至少表明他在这部分人心目中的地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7月8日 总第3854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