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名人档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名人档案

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才女袁晓园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2022-07-13 17:04:20  作者:朱芳芳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袁晓园(1902—2003),江苏常州人,原名袁行洁,后改名晓园,她是我国第一位女税务官和驻外女领事。解放战争时期,袁晓园出走美国,后进入联合国秘书处工作。

自20世纪70年代起,袁晓园频繁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致力于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1985年,她毅然放弃美国国籍,回到祖国,先后担任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民革中央监委会常委,为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世家奇侠女 向着战火来

袁晓园

1902年6月,袁晓园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其祖父袁学昌曾任湖南提法使,祖母曾懿是清末著名的女中医、女诗人;其父袁励衡于民国初年任交通银行第一任行长,被称为“中国银行业之父”;其二伯父袁励准曾任清宣统帝师,现北京中南海的“新华门”匾额,即出自其手。袁晓园天资聪颖,受家学熏陶,她自幼便工诗善画、博古通今。但天生要强的袁晓园,并不甘心只是“窝在闺房里绣花”。

1924年,父亲袁励衡前往河南开封银行任职,袁晓园随之进入开封天主教中学读书。在此期间,她得以学习法文,为之后赴法留学打下了基础。1926年,袁晓园只身一人,前往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军阀割据、派系林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1926年1月,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3月,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大沽口事件,激起国民的极大愤慨;7月,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誓师,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短短3个月,便攻下了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南方重要城市,击溃吴佩孚、孙传芳等部。1927年,袁晓园投考江苏省政府,被录用为江苏省农矿厅厅长的秘书,她开始投入到北伐战争的宣传工作中。

1928年8月,袁晓园辞职赴法,进入法国都鲁斯大学攻读经济专业,后转入巴黎大学。

1933年,著名爱国将领蔡廷锴与蒋光鼐等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新政府,广揽人才。时任福建财政厅厅长范其务托人邀请袁晓园出任思金营业税副局长(厦门税务局副局长),由此,袁晓园成为中国第一任女税务官。在职期间,她制定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使税务局的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但袁晓园两袖清风的工作作风成为浑浊官场上的一股清流,她处处受到贪官污吏的刁难,任职仅一年,袁晓园便主动辞职。之后,她再次到法国,就读于巴黎政治学院外交系,同时攻读巴黎大学语言学研究班。

1936年7月16日,国民政府福建省财政厅厅长范其务签发的

关于聘请袁晓园任思金营业税副局长的证明。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子发起一二·九运动,这场抗日救亡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觉醒,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始走向高潮。为参加抗日工作,袁晓园毅然归国,供职于国民政府外交部。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陷落。袁晓园和丈夫叶南随迁至湖北汉口,发起成立“中国青年救亡协会”,号召、动员广大青年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同时,他们参与了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工作,先后向四川安全转移了28批,共1.5万余名烈士遗孤和难民子女,并由此结识了周恩来、邓颖超、叶剑英等多位中共长江局领导人,与他们建立了深厚友谊。

武汉沦陷后,袁晓园辗转到重庆,任外交部欧洲司专员。1943年,她被派赴印度,担任驻加尔各答副领事,成为当时第一位女外交官。远在异乡的她,从未忘记此时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她将大量时间用于奔走动员海外华侨进行捐款,以购买抗日军事物资。此外,面对当地政府无理扣押物资,袁晓园时时与他们据理力争,一次次打通从印度通往中国的军事物资运输通道。

战后再出征 海外写新篇

抗战胜利后,袁晓园出任国民党政府侨务委员会驻法委员,1948年,她当选为第一届“国大代表”。面对国共内战不断升级,袁晓园夫妇联名给国民党政府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他们痛陈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疾呼国共合作,实现国家统一。蒋介石对此大为恼火,以“附匪有居”之名,将两人开除党籍。

之后,袁晓园夫妇取道香港,转赴美国,开始了他们近40年旅居海外的生涯。在美期间,袁晓园先后担任美国新泽西西东大学汉语师资训练班副主任、旧金山大学客座教授,后考入联合国总部秘书处,成为一名中文职员。

新中国成立后,袁晓园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发展。1971年4月13日,中美两国开启了“乒乓外交”。在这之后,袁晓园积极组织旅美各界人士访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访华的美籍华人学者。此后,她更是一年数次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袁晓园欣喜若狂,她公开在报上发表文章,直抒胸臆。

袁晓园的爱国行动让台湾当局十分震怒,1974年7月,台湾当局登报表示“袁行洁附共被通缉”。8月,袁晓园在美国纽约写下铿锵名篇——《致台湾“国大代表”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她指出自己回国的缘由,是因为想要“热切关心祖国,为急迫地要以目证耳”。她表示,自己在回国前“心间的一堆怕、怕、怕”,最终“被祖国一番亲切关怀冲洗得干干净净”。她号召台湾“国大代表”及人民群众,要跟她一样,“亲自回到祖国试一试,就确信国是可爱,绝不可怕了”,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放过“对当前祖国统一、爱国一家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机会”。袁晓园以“总理遗嘱”对“国大代表”苦口相劝,请他们“看看事实,到底是谁在实现中山先生的理想?谁在发扬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的精神”,并严厉斥责某些人“为要对抗祖国,竟愿和魔鬼握手”。她动情说道:“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的人民是中国人民的骨肉同胞,人民政府与人民极为关注怀念。”字字苦口,句句铿锵,尽显她渴望统一、向往安定的爱国情怀。

白发归家燕 拳拳统一愿

1985年,久居海外的袁晓园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放弃美国国籍,申请回国。当她到美国驻华使馆咨询有关事宜时,工作人员都感到十分惊讶,彼时正值出国潮,大多数人前来询问的都是怎样获得美国国籍。3月15日,袁晓园正式恢复中国国籍,她带着半个世纪的风尘,毅然离夫别子,只身回国,在海内外引起极大轰动。回国后,袁晓园受邀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她发起成立“海峡两岸书同文促进会”“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等组织,为沟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她倡议建立“国际友谊林”,创办“晓园中医院”,助力中国外交。

1981年9月,袁晓园手书《参观南京长江大桥寄望》。

在袁晓园的《自序》中,她称自己是一个“痴心爱国者”,她利用自己与国民党的渊源,始终致力于宣传两岸统一。1981年仲秋,在参观南京长江大桥时,袁晓园写下著名诗句:“茫茫水上路空腾,两岸长江若比邻。安得飞虹跨海峡,金瓯无缺慰苍生。”1985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政协第六届第三次会议时,袁晓园写下遥寄怀想:“四方群彦集华堂,灯火辉煌庆共商。隔海何当重聚义,同心同德共兴邦。”199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她勇于发声,表示祖国的统一是伟大的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一小撮“台独”分子,鼓吹台湾独立,已经丧失了一个中国人的起码人格,他们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是历史的罪人。1994年,袁晓园写下《新罪言》:

翻开一部百年史,尽是日寇侵华编。

血肉换来联合席,心酸跻得四张前。

须知战后民力尽,满目疮痍未复元。

痛定思痛齐对外,何容煮豆再自煎。

莫令苍生永涂炭,捐嫌修睦大团圆。

锦绣河山皆吾土,九州骨肉共黄炎。

中华已可傲天下,一水何须分两边!

除此之外,袁晓园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她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汉字文化,花费20余年苦心钻研汉字,设计出“汉字现代化双拼带调兼表义的方案”,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支持,被印发至各大专院校及有关单位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袁晓园创办了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出版《汉字文化圈》小报及《汉字文化》杂志,她从祖国统一及汉字的历史与现状的高度,提出“识繁写简”的主张,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袁晓园始终将爱国精神铭刻于心,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她坚强勇敢、独立自主,从未因巾帼而稍让须眉,袁晓园历任世界和平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联合国教育文化科学大会中国代表团专员,她坚持用文化建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彰显着中国女性的魅力与风采。

文中所示档案为江苏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6月17日 总第3845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