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史话今鉴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史话今鉴

1955年,川江的首次正式夜航

发布时间:2020-02-11 09:00:43  作者:程锡勇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长江,最险要的一段就是川江(四川重庆至湖北宜昌段),这里峡谷险峻、滩险水急、暗礁密布,尤其到了夜晚航行更是异常艰难,自古就有“川江不夜航”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川江航道的助航标志、信号设施的改革力度。1955年11月,首次开启了川江枯水季夜航。

川江夜航 期盼已久

    自1908年川江有轮船航行后,夜航问题就有不少人提及,但终因川江航道艰险而作罢。抗战爆发后,大量人员、物资亟待抢运入川。1938年9月,民生轮船公司向国民政府海关长江上游巡江事务处建议,在宜昌至南沱以及万县、丰都、唐家沱等航道上,设置信号设施以增加航行时间。海关长江上游巡江事务处却未予同意,担心“灯标可资敌夜袭”。在此期间,国民政府多个单位虽然也曾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川江夜航问题,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20世纪80年代,轮船在灯标的引导下进行川江夜航。


    当时,尽管官方无能为力,但民间有识之士却进行过大胆尝试。1940年8月中旬,引水员杜嗣祥紧急导引满载军火的“民勤”轮,从重庆连夜启程火速东下补给。在既无灯标又无航标的航道上,杜嗣祥凭借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和超群记忆力,在茫茫夜色中躲避开无数暗礁惊险闯过位于重庆奉节县的瞿塘峡,再经巫峡,于17日夜抵达巴东码头。连夜卸货、装货后,他于黎明前又继续导引“民勤”轮东下,闯过川江上的牛口滩、八斗滩、上石门滩,于19日清晨抵达位于湖北宜昌的秭归台子湾。此时,突遇日机空袭,杜嗣祥帮助船长迅速将船靠岸,指挥船员50余人疏散躲避才幸免于难。但是,这次实现夜航的“民勤”轮却被日机炸坏。

    另一起夜航事件,是国民党“郝穴”舰、“永安”舰在川江起义。1949年11月29日晚9时20分,停泊在四川忠县江面的国民党海军“郝穴”舰、“永安”舰阵前起义。两舰冒着敌舰追击和两岸炮火封锁的危险,向下游的宜昌解放区疾驶。在“郝穴”舰、“永安”舰聘请的引水员江必全和崔永全的引领下,两舰于次日凌晨,惊险冲出巫峡天堑,成功驶抵解放区的宜昌码头。

    这两次夜航都是在情急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但也证明了夜航川江是可行的。

航标改革 分段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华东地区遭受水灾,中共中央决定从四川调运大米到华东地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上级有关部门要求考虑开启川江夜航。随后,航长莫家瑞、曹维端等在面临川江河床狭窄、暗礁遍布、白天行船都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开启川江夜航的任务。


 

20世纪70年代,航行在川江西陵峡的轮船。


    此次事件也加速了长江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部长江航运管理部门对川江的航标和信号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据史料记载,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三峡航道的航标和信号设施十分薄弱。1877年,清政府在宜昌海关设立后,三峡航道内只有几个航标。1914年,在秭归庙河、新滩险滩处各设标杆(悬挂信号)1处。1949年,川江只有12个航道站。

    从1950年12月至1951年4月,在川江以下4段:宜昌至莲沱、大舟溪至狐滩、丰都至鹭鸶盘、大兴场至重庆设立灯标78座。1951年2月,交通部长江航运管理局在武汉召开江务会议,提出“试办川江分段夜航”的问题。12月3日,在宜昌至莲沱、大舟溪至狐滩、丰都至鹭鸶盘、大兴场至重庆4段首次开放枯水季分段夜航,并取得成功。

    分段夜航的成功,证明只要加强对航道改善,进一步全线开放夜航是完全可能的。1953年,国家除了对川江“日航困难、夜航危险地段”进行整治外,还对旧的助航标志、信号设施改革,重建了新型“锁链式”导航标志,增加设立灯标的里程。随后,航运部门专程请来已年逾七旬的引水员杜嗣祥协助“民铎”轮船长进行夜航。这次在新型助航标志和信号设施的引导下,他轻松完成夜航,并为后来川江全线夜航提供了宝贵经验。

试航成功 全线开放 

    1955年,第二期航标改革完成。夜航灯标里程由1952年的91.5公里增加至513公里,基本具备了川江在枯水季全程夜航的条件。11月,交通部长江航运管理局与重庆分局分别成立特别试航工作组,汇聚宜昌指导试航。

    11月27日,凌晨4时,在灯火通明的宜昌港内,“华源”“民权”“夔峡”“江渝”“民苏”“江展”“航川”等9艘试航轮船汽笛齐名。“江渝”轮率先由宜昌港起航,其他轮船紧跟其后,开始了川江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枯水季(宜昌水位39.7米)夜航试验。29日上午10时许,“江渝”轮首先抵达重庆港,其他各轮也于当日先后泊港。

    这次夜航成功后,“锁链式”导航标志和灯标的设置里程进一步增加。至1957年,由试航时的513公里增加到588公里,随之,川江全线实现夜航。

    川江枯水季夜航是川江航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结束了川江航道“日航夜泊”的落后局面,提高了运输效率,加速了船舶的周转。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月31日 总第3481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