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史话今鉴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史话今鉴

受琴却剑:唐琴“飞泉”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0-02-24 10:26:01  作者:刘国梁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成为一个“琴心剑胆”之人,是我国古代文人的追求之一。

    在传世唐琴中,有这样一张琴,由于文献失载,我们已无从稽考它在清中期之前1000余年的流传史。但是,在百余年的辗转流传中,它与“琴心剑胆”越走越近,甚至演化出“受琴却剑”的4字词语……

李伯仁受琴却剑

    1912年,刚刚在辛亥革命战斗最激烈的阳夏保卫战中,因率领舰队炮轰冯国璋部而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伯仁,来到北洋政府北京海军部任职。这时的李伯仁26岁,血气方刚。来京后,他专门寻至宣武门城南的一条小巷子里,找到当时北京最知名的琴师黄勉之,拜师学琴。黄勉之号称“广陵正宗”,晚清军机大臣张之洞、皇亲国戚溥侗、古琴大家杨宗稷都是他的学生。自此,李伯仁开始了他一生的琴缘……


1935年3月,李伯仁(第二排中间)参加南京青溪琴社雅集时与同人合影。


    一天,旅居燕京的李伯仁遇到一位壮士,他称父病,无力购汤药,携家中之宝:一剑、一琴求售。拔剑出匣,光芒逼人,取铁试之,如削泥一般。琴古朴典雅,金徽玉轸。岁月如刻刀般在它身上划出如蛇腹般的断纹。上手弹之,有金石之响,可谓神品。龙池上刻草书“飞泉”琴名,下刻“贞观二年”(628)方印。龙池下刻两方篆文印:一为“玉振”,一为“金言学士卢讃”。古琴鉴定家郑珉中先生认为:“贞观二年”印与“金言学士卢讃”印为后刻,卢讃为五代至北宋时期人,按此琴特征看,应为晚唐雷氏作品。龙池两侧刻篆书琴铭:“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说的是此琴的声音如高山中的清泉,空谷中的金石一般。只有道德修养很高贤明有智之人才能拥有这张琴。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真正做到这一点便能顺应天地之和,通达万物之情。

    李伯仁当即赠壮士百金,受琴却剑,说道:“琴吾所嗜,姑置吾所。剑君之宝,宜珍用之。”壮士大喜过望,为他拔剑起舞。壮士剑术极高,但见一道寒光织成剑网,几乎笼罩其人。舞毕,壮士轻轻摸了摸琴,依依不舍地将它抱给李伯仁。李伯仁问壮士姓名、住址,他均不肯语,惘然而去……

高阳侠剑舞“双龙”

    得琴之后,李伯仁发现琴漆面有部分脱落,便找到了当时的修琴高手张虎臣。他曾制琴数百张,修琴能做到剖腹而不损音色,髹漆而不碍断纹。由于技艺精湛,他常有机会修名琴,曾为杨宗稷先生修宋仲尼式“雪夜钟”琴、为李自芳先生修明仲尼式“中和”琴,等等。因此,张虎臣对当时京城各家藏琴都比较熟悉。一见此琴,张虎臣便说:“这是我小时候在来薰阁所见之物。时间已经过去了60年,它还在京师吗?原来为晚清刑部某主事所藏,因他不善琴,只当作字画张挂。现在又是怎么到您手里的呢?”


琴款“飞泉”与“贞观二年”印章 

 

琴断纹与“玉振”“金言学士卢讃”印章 

 

琴背面铭文

 

    来薰阁是清咸丰年间(1851-1861)京城琉璃厂有名的古琴店,专门经售各类古琴。当年,十几岁的张虎臣在来薰阁做学徒时曾见过这张“飞泉”琴。在买卖古琴的同时,张虎臣还跟随古琴大家张瑞山(与《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合著《十一弦馆琴谱》)、孙晋斋(著有《以六正五之斋琴谱》)两位先生学琴。学成后,张虎臣独自开办义元斋,为人修琴,并出售墨盒、眼镜等物。此时,李伯仁到的便是义元斋。当李伯仁把受琴却剑的故事讲给张虎臣听后,他吃惊地问:“剑上有无双龙呢?”李伯仁答:“隐约有之。”张虎臣说:“此高阳剑侠之子,父子均万人敌。君幸受琴而却剑,剑非君力所能得者。然其父病果愈,必更以剑至谢君。”第二年,壮士果携剑而来,称父病愈,愿将剑作为寿礼,李伯仁坚却之,壮士乃持剑长揖而去,自此一别,再无相见。


李琬玉指琴而逝

    那么,李伯仁是何时得到“飞泉”琴的呢?李伯仁曾在1929年1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忆十年前,携‘飞泉’偕敬甫至此共留一影。”可知1919年他曾携“飞泉”琴与友人出游,所以说李伯仁得琴时间最晚不超过1919年。

    李伯仁先随黄勉之先生学琴,后随同是黄勉之学生、“九嶷派”开山祖师杨宗稷学琴。李伯仁藏有名琴10余张,因此“飞泉”琴被他发现,绝非偶然。

    20世纪20年代,李伯仁曾将“飞泉”琴送给他的女儿李琬玉使用。李琬玉是北平艺专的高才生,善绘仕女;曾随其父学习古琴指法,后从杨宗稷先生学琴,习得《潇湘水云》《流水》等曲。李伯仁也曾亲授其《胡笳十八拍》,不数日竟得节奏。1928年,年纪轻轻的婉玉因病而亡。垂危之时,她望父归来,指“飞泉”琴而逝,令人唏嘘!

    1931年8月10日,李伯仁曾再次为“飞泉”琴张弦。之后,他的日记中,便再也未见“飞泉”琴的记载。1940年,他的好友雷渝在“万壑松风”琴铭中写道:“(李伯仁)及丁丑(1937)去金陵,琴书彝器丧失过半,惟兹孤桐得相偕归隐于蓉峰下。”据此可知,1937年李伯仁离开南京时曾有半数古琴、图书、铜器丢失,不知此时“飞泉”琴是否还在李伯仁手上。

程子容献“飞泉”琴

    1944年,41岁的程子容(1903-1995)已随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学琴多年。他曾担任北平阜民建筑公司经理等职,颇有资财。这一年,东城区古玩商人唐绍武用一张唐琴作为借款的抵押存入后门大街平易银号。平易银号经理徐子才知程子容爱琴,便据实相告。程子容闻讯,就近携琴至帽儿胡同找琴家夏莲居先生鉴定。夏先生看后认为此琴甚古,但索价甚高,又请来管平湖先生相看。管先生看后,认出这是同门李伯仁先生旧藏,杨宗稷先生断为鸿宝的唐代“飞泉”琴。至此,程子容收琴之意遂决。无巧不成书,恰好程子容的朋友,当时的建筑工会主席宋华清与唐绍武为结拜兄弟。几经磋商,最终程子容以半价5万元联银劵(伪币)收此琴。要知道当时买一张明代琴不过只需数十元而已,这张琴在当时也算是天价了。

唐代 “飞泉”琴正面、侧面、背面图 故宫博物院藏 董建国 摄

    琴买来后,程子容觉其发音不甚理想,便带至管平湖先生处,管先生按修治唐代“清英”琴之法修治此琴。不想就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程子容因曾被迫担任伪华北新民会北平总会主计局局长而身陷囹圄。管平湖先生赶紧将爱徒的名琴保护起来,将它交给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使用,名义上琴已归他所有。1947年,该弟子参加革命,又将此琴交付师弟保管。北平琴会的多位琴友也在此时得以抚弄此琴,琴家们还专为此琴的铭文制作了拓片。1949年北平解放后,程子容无罪释放,“飞泉”琴回到主人手中。

    1966年,程子容被遣回原籍(山西省平陆县)务农,遣返时他因妻子重病同行,携琴不便,特意将琴交付给在京执教的长子程世佐保管。程世佐为在动乱年代保护好这张琴,便将琴放入丝棉琴套,再装入琴盒,而后用棉线把琴盒拴在床板之下,这样“十年动乱”之中,才得以人琴俱安。1976年7月,河北唐山发生大地震,程世佐北京的住房外山墙塌倒半片,所幸人琴无恙。为护琴周全,程子容赴北京,携琴返晋。

    1979年夏,程子容的老同学、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毛铎来山西运城考察工作。当时,已76岁高龄的程子容与子女商量后,决定将“飞泉”琴捐献给国家。于是,他写信请毛铎转交国务院:

    我有唐贞观二年(628)琴。名曰“飞泉”,千年古物稀世之珍,我已暮年,为保存文物不使流落毁坏并庆建国三十周年,拟捐献国家。并赋诗一首作为简介:

捐献飞泉古琴

我有飞泉琴一张,贞观二年著初唐。

形制富丽出内府,声音雅润叶宫商。

焦尾久虚存名字,四化日新见文章。

同庆建国三十年,也教逸响为国光。

    1980年5月,程子容接到国务院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通知:“接受捐赠,欢迎寄京。”程子容将琴送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为他举办了献琴颁奖仪式,向其颁发奖状和奖金(人民币1000元)。

    198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制作了程子容献琴事迹的节目,并在节目中播放了他用“飞泉”琴演奏的曲目。在制作这期节目之前,“飞泉”琴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按照规定是不允许演奏的。但根据节目需要,故宫博物院破例请程子容两次来故宫录音,这也成为故宫文物收藏史上少有的演奏文物的实例。


20世纪80年代,程子容用“飞泉”琴演奏。


    2010年5月28日,程子容先生捐献“飞泉”琴30周年之际,其家人专程来故宫博物院观摩“飞泉”琴。故宫博物院的老师热情地接待了程氏一家,现场还播放了程子容先生1984年用“飞泉”琴演奏的《流水》和《平沙落雁》两曲。    



             《北齐校书图》(宋摹本残卷) 北齐 杨子华 绘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2月21日 总第3489期 第四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