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史话今鉴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史话今鉴

红色珍档里的苏皖边区政府

发布时间:2022-03-11 09:47:40  作者:朱万悦  来源:《中国档案》  浏览次数: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中有一组红色珍档,它们形成于1945—1947年间,这些档案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解放区人民开展民主政权建设、恢复根据地经济、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开展自卫战争、重建家园的历程,还原了华中地区的民主联合政府—苏皖边区政府从成立、执政直至撤销的全过程。

苏皖边区政府的成立

苏皖边区政府组建有两方面的背景因素,一方面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在苏皖地区建立了广阔的解放区,另一方面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抗日战争时期,苏皖各地先后沦陷,新四军、八路军深入敌后,带领人民杀敌守土,救亡图存,在苏皖地区分别创建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根据地,成为抗敌的中坚力量。1946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委员、苏皖边区政府主席的李一氓在1946年2月《民主建设(创刊号)》中曾说过:“八年抗日战争所自然形成的苏皖解放区,当然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地方自治的单位,谁也不能否认它的优越存在。”抗日战争结束又随着两淮战役的告捷,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5年8月28日,应蒋介石邀请,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43天的激烈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然而,《双十协议》刚刚签订,10月13日,蒋介石又密令国民党军队将领按照《剿匪手本》,“督砺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全国内战危机日益严重。面对国民党的武装挑衅,党中央和华中分局为了巩固发展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的革命形势,决定统一四大解放区的行政机构。

1945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在淮安成立。1945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所管辖地区有江苏32县、安徽18县、河南3县。作为苏皖解放区的行政机构,苏皖边区政府在其存续的短短2年时间里进行政权建设实践,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规律,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治理和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主要作为

1945年12月10日,李一氓在接受《新华日报》(华中版)记者采访时,详细阐述了边区政府施政方针,包括三大方面:统一四个地区的政令法令制度;推进民主工作;巩固苏皖边区。不久,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正式讨论通过了《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明确提出施政总方针、总任务,提出保障民权、巩固与扩大人民自卫武装、加强民主建设、改善民主政策、增加工农业生产、实行财政收支统一、提高人民政治文化水平等10项任务。

1. 统一政令法令制度,发展人民民主

早在1940年3月,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中强调要在华北、华中等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苏皖边区在政权建设中继续贯彻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三三制”原则。1945年12月3日,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将“三三制”原则列入其中。“三三制”原则一方面限制了共产党员在政权机关中的数量,树立了民主的形象;另一方面各阶层人士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极大地调动了党外人士参政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各方面智慧力量。

随后,边区政府又颁布《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组织法》《苏皖边区政府组织法》并进行宣传动员,把厉行民主政治、建立民主秩序作为解放区政府进行民主建设的首要任务。1945年12月颁布的《苏皖边区各行政专区专员公署暂行组织条例》规定,“各行政区最高权力机关为各该区之人民代表会议,各行政区最高执行机关为各该区之行政委员会,由各该区人民代表会议选出正副委员及行政委员十五至二十五人组织之”。同月颁布的《行政干部任免条例》明确规定,“乡镇村行政委员会委员,由乡镇村公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及改选之,选举罢免或改选之后,由区政府专呈县政府备案。区(市)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由区(市)公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及改选之,选举罢免或改选之后,由县政府专呈专员公署案……”1946年4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正式发出通令,“所有新老解放区自即日起迅即废除保甲,建立区(乡)组织”,并颁布《乡(镇)组织条例及选举条例之原则》,规定“凡年满18岁之中华民国国民,无论其原籍居民或外籍居民,在公民登记前,到达选举区域,经公民登记取得公民资格者,不分男女、阶级、党派、宗教信仰、职业、教育程度之差别,一律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一系列政策的颁布,是边区政府废除封建保甲制度,彻底改造基层政权,推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巩固了民主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2. 恢复发展根据地经济,巩固苏皖边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满目疮痍”的苏皖解放区面临着恢复生产、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苏皖边区政府刚刚成立就遇到大灾荒,再加上常年战乱,灾情惨重。档案记载:“单淮安仇桥区,总户数二千五百四十四户,能维持三个半月的七百一十户,到四月半的四百户,目前断炊的已达一千二百三十二户,占全户数二分之一。复兴区二千六百二十一户,够吃一月的二百十七户,够吃半月的六十五户,断炊的八百六十三户,占全户数百分之三十四,逃荒的已达六百八十八户,占全户数百分之二十七强,饿死人的不幸事件,已经一再发现了,这是日益严重的问题。”救灾工作成为边区政府最紧迫的任务。1946年1月9日,华中分局发布《关于生产工作的指示》,在此纲领下,苏皖边区政府明确提出“自力更生、自救救人、互助互济、生产救灾,使救灾工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运动和群众运动”的方针。同时,在财政极度支出情形下,先后筹出边币2.9亿万元,约合法币120亿万元进行救灾。

除了生产救灾,边区政府在经济领域积极开展了反奸、反霸、清算、复仇的斗争,1946年3月14日,苏皖边区政府颁布《苏皖边区没收汉奸土地放领办法》中规定:“没收汉奸的一切土地”“没收汉奸的土地实行廉价放领”“所得地价由没收汉奸财产管理机关举办公益事业(如救灾抗优等)”。

党中央《五四指示》下达后,1946年5月,华中分局先后发出《关于贯彻中央“五四”土地政策新决定的指示》《关于在减租减息清算中解决土地问题办法的指示》,苏皖边区开展土改试点,五分区鹅钱乡创造了华中土地改革第一个典型范例,邓子恢在《从鹅钱乡斗争来研究目前土地革命运动》一文中盛赞这一土改实验。在土改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土改运动迅速在苏皖解放区推开。

1946年3月23日苏皖边区政府关于颁行《苏皖边区兴修水利暂行办法》的训令.jpg

1946年3月23日苏皖边区政府关于颁行《苏皖边区兴修水利暂行办法》的训令


苏皖边区政府公债券.jpg

苏皖边区政府公债券

3. 发展根据地教育事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苏皖边区政府特别重视教育的发展,教导人民识字、明理、翻身、兴家、立业,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1946年2月颁布《苏皖边区教育工作方案(草案)》明确边区政府教育方针、基本精神、内容,明确教育政策、学制、课程,旨在普及新民主主义思想,培养新公民。1946年5月又发布《关于充实地方教育经费规定原则的通令》。1945年11月—1946年6月,华中分局和边区政府先后将华中建设大学、华中医务职业学校迁至淮阴,并创办了苏皖教育学院、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华中医务职业学校等。至1946年8月,全边区有近100所中等以上的学校,将近1万所小学,5万个各色各样的群众学习组织。《新华日报(华中版)》也正创刊于此时,成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机关报。另外,《江海导报》《人民报》《盐阜大众》《淮海报》《拂晓报》《淮北大众》《江淮文化》《生活》《民主建设》等一批报刊也于同期创办。此外,一些文化团体、文化设施逐渐兴起,华中文化协会、文艺协会、新闻协会、美术协会、自然科学协会、教育协会等经常举办讲座、展览,开展学术交流。文工团、戏剧团甚至在各地巡回演出。

4. 开展自卫战争动员,支援解放战争

边区政府施政纲领中明确规定:“巩固与扩大人民自卫武装,加强民兵组织与训练,实行拥军优属,亲密军民关系,保障其兵员补充与物资供给,以巩固军心,提高士气,保障解放区人民利益。”就在边区政府全面开展和平民主建设的时候,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国民党加速了发动内战的步伐。1946年6月10日,华中分局发出《关于目前自卫战争的指示》,要求各地立即进行战争动员。8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在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的领导下,成立以李一氓为领导的自卫战争动员委员会,进行全区备战工作,统一指挥两淮地区军事后勤工作。其一,参军热潮。边区政府规定,凡年满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男子均须按《苏皖边区人民服役暂行办法(草案)》参加服役。人民服役范围包括修筑公路、桥梁、架设电话及其他公共建筑、运输粮草、转运伤病人员,机关部队其他必要之运输。其二,后勤保障。1946年7月1日,中共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联合发文《关于战时后勤工作的指示》中成立后勤组织明确工作任务,包括组织民兵参站团、组成供应站、组织运输站、鼓舞士气、保护交通线工作、油盐菜之供应问题和赏罚工作。其三、人民支前。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人民群众恢宏的支前力量,有了这支数以千计的支前大军抬担架、运粮草,还有留在家中的姐妹团缝衣纳鞋,忘我劳动、争作贡献,苏皖边区政府完成了两淮保卫战、涟水保卫战、宿北战役的支前任务,为华中野战军战略反攻、夺取解放战争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苏皖边区政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存续的短暂时间里,带领解放区人民开展民主政权建设、巩固边区,恢复经济、重建家园,发展教育文化,进行土地改革,为争取华中乃至全国的解放作出重大贡献,创造了辉煌的革命业绩,更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