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丝路风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丝路风情

沧桑往事说甘肃

发布时间:2013-12-23 16:10:03  作者:文元文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浏览次数:

  甘肃在地图上的形状,如同一只奔跑的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甘肃大地上诞生了足以让后人值得骄傲的文明。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遗址、精彩绝伦的彩陶、人文始祖伏羲、周秦文明、数万枚简牍、敦煌莫高窟所有这些让人们为之震撼。
  甘肃一只奔跑的九色鹿
  甘肃位于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地处黄河上游。介于北纬32o11′-42o57′、东经92o1 3′-108o46′之间。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海拔在1000-3500米之间。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仅有25公里。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最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森林资源多集中于此,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甘肃地形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六大区域。
  "甘肃"一词源自西夏
  "甘肃"作为一个名词,出现于北宋。西魏改张掖郡为甘州,隋改酒泉郡为肃州。西夏时期,李元昊设立12个监军司,其中"甘肃军司"(属军事建置)驻甘州,辖甘、肃二州, "甘肃"一词是合甘州、肃州首字而得。元代设甘肃行中书省,"甘肃"作为省名开始。 1281年,甘肃正式设省,称"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省,治所在甘州路的甘州(今张掖的甘州区),省辖7路、5个直隶州、4个府、22属州、24县。明代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甘肃隶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巩昌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将治所从巩昌移至兰州。当时甘肃辖区除包括今新疆、青海、宁夏一部分外,大体与甘肃今天的境域相同。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分出。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从1934年开始,在甘肃省县的行政建制上,又新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的辅助机关。解放前夕,甘肃共设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71县、1市、3局。全省总人口约300万人。 2004年全省完成撤地改设市工作,共设兰州、天水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 87个县(市、区),总人口达2618.78万人。
  伏羲、女娲和黄帝的故乡
  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8000年的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中发现了6个全国之最。
  甘肃是伏羲、女娲和黄帝的故乡,被称为"羲、轩桑梓"。史籍记载:"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即今秦安县北、静宁县南一带。女娲乃母系氏族首领,也诞生于成纪。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据《水经注》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邹城东七十里"的轩辕谷(今清水县)。五帝中之颛顼高阳氏也"西行于流沙"(流沙,在今张掖市北,一说在敦煌)。
  周人秦人兴起之地
  夏末,周族兴起于陇东一带,后周人势力越来越大,活动范围遍及今陇东和天水、陇西一带,后又迁至陕甘交界一带,于公元前1066年起兵灭商,建立周朝,所以甘肃又被史家称作"周道始兴之地"。
  商周之际,秦人西迁定居在今甘肃礼县、西和一带,属"西戎之人"。后得到今清水、秦安、天水、张家川一带大片封地,建都于西垂(西犬丘,今礼县东),奠定了基础。前68 8年(秦武公十年),设邹县(今天水市)、冀县(今甘谷县)二县,它们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县,人们称它为"中华第一县"。后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民族众多文化多样
  早在商周时期,甘肃境地居住着许多戎族部落,古代甘肃又被称为"西戎之地"或"戎羌之地"。自周、秦至宋,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党项和杂胡人都在甘肃大地上活动过。如今在甘肃境内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裕固和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渗透,宗教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沟通,构成了甘肃文化的多样性。宗教文化、彩陶文化、简牍文化、长城文化、敦煌文化等享誉海内外。
  "兰州"最早出现在隋朝
  作为西北重镇,兰州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兰州"是如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的?专家研究认为,"兰州"一词的出现与少数民族有关。
  两汉出现第一个人口高峰
  公元前81年,西汉中央政府再次加强了对兰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控制,设立金城郡,所辖13县。从此"金城"一词一直沿用到今天。
  两汉时期,兰州一带的人口变化较大。西汉时,金城郡所辖的十三县,有三万八千多户,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人,这是金城人口达到的第一个高峰。随后不久,羌族同中央政府多次在兰州地区发生拉锯战。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公元184年,金城郡人口统计仅有三千八百多户、一万八千多人。到三国时期,金城全郡"户不满五百",人口只有西汉时的百分之一二了,到晋代金城户只有两千。 "兰州"与皋兰山有关
  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正式设立兰州总管府,其意思皋兰山下的州,简称为兰州。
  兰州的来历和皋兰山有直接的关系。专家研究认为,皋兰有两种来历:其一来自于少数民族语言,有人认为皋兰是匈奴语,因为匈奴语称天为祁连,而西北的皋兰、乌兰、贺兰诸山名都与"祁连"读音接近,其意思是"高峻"。也有人认为,皋兰是蒙古语,其意是"飞奔的骏马";而更多专家将这些问题连在一起进行考虑,他们认为皋兰是古羌族的语言,随着羌族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多次融合交流,皋兰一词也就在匈奴、蒙古等民族语言中出现。这些民族把河称之为"皋兰",那么皋兰山就是河边的大山,也有人认为皋兰是大沟的意思。其二,有人认为,皋兰一词,来自山中生长的一种兰草,皋兰以兰草众多而得名,但是这一说法依据不足。由此看来,"兰州"一词和少数民族密切相关。
  隋代兰州总管府最初设在子城(兰州城关区一带),后来曾经迁到过金城(今西固城)。 605年(大业元年),废兰州总管府,后复置兰州总管府。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唐置兰州,改子城县为五泉县、允吾为广武县。其时,兰州管辖五泉、广武、金城三县,州治在五泉。那时兰州人口比较少,到开元二年(714年),兰州三县人口不到一万五千人
  李宪收复兰州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占据陇右各地,兰州城为吐蕃的牧地,直到1081年宋军攻占兰州。300多年间兰州大部分时间和地域处在吐蕃和西夏的统治之下。
  元丰四年(1081年),李宪率军于9月2日,进占兰州。宋朝派李浩守兰州,同时开始修筑兰州及其周边的城寨。当时的兰州城位于解放前兰州城的西南角,城比较小,东西600余步,南北300余步。
  公元1083年,人们整修隋唐时修建的兰州城。因为隋唐时期的兰州城主要靠近兰山,距黄河比较远,不能充分利用黄河天堑。于是人们在濒临黄河的地方展筑兰州城,废旧南城。同时依照百步法,设定兰州守城人数为6456人,整个兰州共计8000名驻军。后来为增加防御力量,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时,苗履建议修复金城关,并在黄河上架设浮桥。4月,兰州军事推官钟传,趁宋夏在灵平会战,于6天之内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修筑金城关。后来苗履再次增筑兰州北城。宋徽宗时(1104年),人们再次增筑兰州北城,由于战乱不断,这时的兰州只有981人。
  兰州文化奠基在明代
  很快兰州就被金所占据,一百多年后又归属蒙古。到明代兰州的地理位置异常重要。由于明政府放弃了嘉峪关以西的地方,且长期同漠北的蒙古族处于战争状态。为守卫西北,明政府消除边患,朱元璋一方面将大批江南的罪犯充军甘肃,另一方面将山西晋南的大批居民迁移到西北的甘肃等地。
  同时,朱元璋所封肃王和韩王也从江南带了大批的护卫、仆役、属官来到甘肃。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府迁至兰州。大批移民进入甘肃,不仅将原居住地的饮食、服饰、语言、生产方法、风俗习惯以及方言词汇带入新的环境,还将一些神话传说带到了甘肃,也在兰州形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移民习俗。同时,文化也在这种融合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众多著作问世,大批学者的出现、一批外地民俗嫁接保留、众多建筑的建设,奠定了今日兰州乃至甘肃本土文化的底蕴。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