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丝路风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丝路风情

甘肃省博物馆三件国宝亮相《国家宝藏》

发布时间:2019-04-24 13:43:11  作者:华静  来源:兰州日报  浏览次数: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驿使图画像砖

铜奔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自古以来,世人对甘肃大地总是充满了瑰丽的遐想。1月20日晚,在亿万观众的期待之下,《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七期专题关注了甘肃省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铜奔马、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驿使图画像砖。三件镇馆之宝由此悉数掀起神秘面纱,进入观众眼帘。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馆长携手三位“国宝守护人”亮相央视。

  飒沓如流星,飞鸟惊回顾铜奔马彰显盛世荣耀

  作为铜奔马的“守护人”,在兰州土生土长的青年演员黄轩在节目中提到:“铜奔马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看到铜奔马我就知道我到家了,在庞大的仪仗队中,铜奔马是一匹特立独行的马,他摆脱重力,扶摇而上,像是爆发了全身力量,却是又仿佛闲庭信步……”

  接着,节目以演绎的形式让观众们了解了铜奔马的来历,扮演“张掖县长”的黄轩带领将士征战沙场,歌曲《天马来》唱尽家国情怀,令人荡气回肠。众所周知,铜奔马不仅是中国旅游的标志,更是每一个甘肃游子内心的牵绊,正如黄轩说的那样,浪迹天涯的每一个甘肃人,只要一迈出兰州火车站,回望矗立在站前广场上的铜奔马,就感觉自己已经踏进了家门。正是从古至今的无数热血男儿,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拓展了中华版图的疆域,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众多父老的生命和繁衍。这种向死而生、舍我其谁的牺牲精神,或许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最为宝贵的气质和精神。

  出土铜奔马的雷台汉墓位于甘肃武威市北郊,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夯筑土台,台上因有明代建筑“雷祖观”而故名“雷台”。而就在雷台的下面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张姓将军夫妇的大型砖室墓葬,墓中共出土随葬品231件,古钱币两万多枚,其中由99件铜车马武士俑所组成一支庞大的仪仗队伍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而傲立其中的铜奔马更是夺人眼目。铜奔马头部顶戴花缨微微左扬,昂首扬尾,尾打飘节,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飞鸟之上,飞鸟展翅,惊愕回首,显示了奔马快如飞,神速超越的意境,而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一足之上,其他三足腾空,既表达了奔马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超越了飞鸟,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飞鸟的躯体以及展开的双翅扩大了着地面积稳定了重心,其造型完全符合结构力学平衡原理。

  贾建威在节目中提到近年来对铜奔马名称一事的争论。他说,铜奔马于1969年10月在武威雷台汉墓出土,设计构思巧妙新颖,艺术造型精炼优美,铸造工艺卓越精湛,拥有“马踏飞燕”“天马”“马超龙雀”等美称。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一则消息——“马超龙雀”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的消息。当年国家旅游局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和研究,才确定选用这尊铜奔马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作为声名赫赫的中国旅游标志,长期以来却为一个名字所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天马”“飞马”“铜鹔鹴马”。称谓被杂乱混用,甚至错误称名。旅游部门一般沿用社会惯用的“马踏飞燕”称谓,而当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马超龙雀”的说法反而难觅踪影。我们现在统一称为“铜奔马”。与它同时出土的还有威仪浩荡的铜车马仪仗队。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透视远古时期的亲情与浪漫

  被观众们昵称为“三石弟弟”的青年演员吴磊是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的“守护人”。镜头中,他来到甘肃省博物馆,一个带有“刘海儿”的陶瓶引起了他的注意。省博物馆讲解员王岚告诉吴磊:“这是1973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在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它是唯一一件塑有人像的彩陶瓶。瓶口呈圆雕的人头像,短发齐额,五官端正,挺鼻小嘴,面庞秀丽。眼和嘴都雕成孔洞,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可以垂系饰物。五官镂空造成的深色阴影,成为头像富有表现力的因素。从制作手法上看,这件彩陶瓶上的圆雕人头像已运用了雕镂、贴塑、刻画等不同的雕塑手法。瓶身图案的韵律节奏及对称均衡的形式美,不仅显示出当时的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也浓缩了先民的审美意识及其丰富的社会内涵。”

  镜头回到现场,吴磊变成守护妹妹的“金阳哥哥”,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成为了已逝妹妹的化身,“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怀揣着哥哥的思念和愿望温情阐释了藏在星空背后的思念之情与人类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人头形彩陶瓶,不仅是中国美术、雕塑的起源,也是先辈们美好而朴素愿望的载体。

  对于这件陶瓶,贾建威馆长认为:“甘肃彩陶起源时间早、延续时间长。8000年前,大地湾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彩陶,它一直延续了5000多年,是中国唯一没有中断的彩陶文化。此外,甘肃彩陶的造型更是大气独特、色彩瑰丽,其中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更是达到了‘彩陶艺术的巅峰’,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

  驿使图画像砖再现古代邮驿的样貌

  驿使图画像砖描绘了驿传通行的场景。画面为一骑马疾驰的信使,头戴小冠,神情肃穆,身着宽松长袍;一手紧控缰绳,一手举示棨传文书,稳坐马背,反衬出驿马速度的快捷与信使业务的熟练。奔马迅疾的身姿,显示出驿递任务的重大和紧迫。特别是图中的驿使脸上五官独独缺少了嘴巴,意在表明昔日驿传的保密性。骑使所举棨传,是通过关门哨卡的凭证,飞驰中仍需手持擎示,是为通关验符节省时间。图中马的刻画最为精彩,粗颈肥臀,鼻阔耳削,细腿小蹄,显然是一匹善于奔跑的良马。它四足腾空,长尾平甩,高速驰骋的雄姿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画师使用了勾填法,先以土棕色颜料起稿,再用墨线勾勒人物、景象的轮廓,然后在其中填绘相应的色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尾的处理,浓墨飞白,笔势如虹,一挥而就。这幅驿使图高度体现了魏晋墓画所崇尚的意象在胸,操作一笔到位,达到流畅洗练、形神相融的艺术风格。

  被大众所熟知的青年演员杜淳是驿使图画像砖的“守护人”,他在节目中变身侠气飞扬的“杜掌柜”,上演了一段驿途传奇:虽然,与历史悠久的中国邮驿制度相比,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只不过是一个新生儿,然而,它取得的成绩却是令世人瞩目。今天,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密密麻麻地遍布着三大运营商的637万个基站。他们就像古代的驿站一样,保证人们随时随地与家人交流和沟通。

  驿使图画像砖是嘉峪关新城堡魏晋墓群出土文物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墓室壁画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驿使图写实场景,是中国邮政标志。

  贾建威馆长点评道:“我国古代把骑马送信称为邮驿,古代邮驿是国家为传递政令、军情而建立的专设机构。供邮驿食宿,换马的驿站,也只服务于官府,不给平民寄书信,也不留一般商旅住宿。曹魏时期制定《邮驿令》,加强了这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邮驿法,对后世影响深远。魏晋墓彩绘《驿使图》画像砖,真实记录了1600多年前,嘉峪关地区邮驿速度快捷,信使业务熟练。1982年,邮电部以《驿使图》为原型,发行了一枚面值1元的小型张纪念邮票。1995年,《驿使图》又代言邮政储蓄绿卡,悄然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三件珍宝绚丽亮相引发世人探索甘肃亘古魅力

  贾建威馆长在参加完节目后告诉了记者他的感受。“在厚重而多元的甘肃历史文化中,甘肃省博物馆摘取了这些历史过往中的珍贵的点滴,这些点滴就是陈列在我们馆中的珍贵的文物,它们历经了千年的尘埃落定在这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好好保护它们、传承他们、宣扬它们。此次甘博上了央视的《国家宝藏》,正是宣传的好机会,通过央媒的平台把我们的镇馆之宝介绍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让大家认识和了解它们,这是我们的荣幸,也让我感受到作为甘博人的自豪。”

  当然,甘肃省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远不止以上三件,根据甘肃省博物馆的最新统计,甘肃省博物馆现有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共计8万2千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720件(组)(包含国宝16件)二级文物2606件(组)、三级文物48164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粹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甘肃省博物馆期待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带着探索和好奇的心前来发现和探索我们甘肃的亘古魅力。”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  □图片由省博物馆提供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