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丝路风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丝路风情

中国葡萄何处来

发布时间:2020-02-24 10:27:39  作者:周 晓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人类种植葡萄最早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两河流域,而葡萄的名称最早则出现在西汉时期,当时葡萄又被音译为“蒲萄”。有这样一首诗,以意象化的语言描写了葡萄传入中国的历史。“曾向流沙取梵书,草龙珠帐满征途。轻包短策难将带,记得西风月上初”。

西域来风美酒香

    秦汉时期,北方匈奴强盛。为抵御他们的入侵,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派张骞出使西域,意图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自此开启了中原汉族和西域少数民族乃至欧亚大陆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

    《汉书》载,汉武帝“发使十余辈,抵宛西诸国求奇物。……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萄(即葡萄)苜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萄、苜蓿离宫馆旁,极望焉”。讲的是李广利伐宛(即大宛)后,中土与西域往来频繁,许多物种传入中国内地。

    葡萄传入中国后,因其稀有味美被皇室视为奇珍异果,并多有记载。曹丕就曾写道:“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葡萄,当其末夏涉秋,尚有余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新食耶?他方之果,宁有匹者?”

    在唐代小说家段成式撰写的《酉阳杂俎》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晚年归乡后,在一次聚会时,他提到葡萄的“奇有滋味”,便与几位好友聊了起来。有人说葡萄“类于软枣”,有人则说形似橘柚。一番讨论后,座中北魏来使尉瑾给出了权威解释,称:“此物出自大宛……有黄、白、黑三种,成熟之时,子实逼侧,星编珠聚,西域多酿以为酒,每来岁贡。在似亦不少……五十亩中有葡萄百树,今在京邑非直止禁林也。”可见,葡萄的种植已经从皇室禁林开始走向民间。然而,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数百年间,葡萄在中土的传播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始终保持着神秘色彩。

葡萄美酒夜光杯

    到了唐贞观年间,葡萄的传播迎来一个转折点。史料载:“蒲萄(即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代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目损益,造酒为丸,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



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陕西历史博物院藏


    唐代初期,东、西突厥是中原王朝西部的主要敌人。贞观年间,高昌国依附西突厥,阻断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为打开通此路,唐太宗派大将前往征讨,并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大破高昌。随后,葡萄的新品种引入,葡萄酒也开始在中土流传。

    美酒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唐诗中开始出现葡萄酒的身影。其间既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迈,也有“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的柔情。正如唐朝诗人鲍防所写,“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在长达千年的岁月里,这些甘美的醇浆,穿越高山与大漠,迎着风沙与骄阳,在驼铃声中,从遥远的西域不断地被送到中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小小见证。

乾隆万里觅良枝

    不知是否受汉、唐两代帝王的启发,到了清代,对西域有“野心”的皇帝,对葡萄也颇为在意。

    康熙帝在其《康熙几暇格物编》中曾专门为葡萄写过一文:“葡萄来自西域,中土所有之无多。近得哈密各种,植于苑御中。结实有白者、绿者,长如马乳者;又一种大葡萄,中间有小者,名公领孙;又一种小者,名琐琐葡萄。种类虽殊,实皆甘美,移种南方,便失本味。大约其性于北方沙石水土相宜。”

    乾隆帝则在大军征讨西域时,不忘命臣子为其搜罗葡萄良种。据档案记载,清乾隆二十年(1755)八月,清军西征准噶尔战争初见成效,乾隆帝便寄信定北将军称“据闻准噶尔地方产好葡萄,著乘便送来新鲜或干货”。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平准战争胜利在望,乾隆帝又命臣子将阿克苏等地无核绿葡萄枝送往京城以供栽培。

    3个月后,阿克苏办事大臣舒赫德便将拇指粗细的葡萄枝仔细打包好送到了京城。这葡萄枝的母本来自比西域更为遥远的安集延(即今阿富汗东北,乌兹别克斯坦等处)。从此这迢迢万里而来的葡萄枝便在紫禁城扎下了根。

珠帐遍插紫禁城

    到了清嘉庆年间,曾在宋末元初画家温日观的诗中出现的“草龙珠帐”已遍布大江南北。据档案记载,紫禁城内的慈宁宫有葡萄5架、小花园22架、南花园10架。紫禁城旁的南海丰泽园、春耦斋、勤政等处有绿葡萄26架,中海紫光阁前有葡萄99架,其中绿葡萄5架。由此可见,皇宫禁庭内的葡萄十分繁盛。这种来自遥远中东地区的珍奇果品已然稳稳扎根紫禁城了。

    物候往复,四时更替。内务府的工匠们小心呵护着这些葡萄枝条,并且还在御花园和南海建了5座葡萄窖。他们在每年12月安排葡萄枝条入窖,次年2月再将其搬出。到了5月葡萄枝条生发,工匠们领来竹竿麻绳,搭起架子,结出果实后,又逐串以白布做套加以保护。炎炎盛夏间,满架绿荫,其情其景,怎不令人心生喜悦!

珍果佳酿为图强

    随着与西域日趋稳定的商贸往来以及内地葡萄种植的普及,葡萄这一水果慢慢出现在皇室食谱之中。

    清道光六年(1826)的一份档案记载,自初伏开始,皇室开始吃葡萄。除六月初十日紫禁城内的寿皇殿、安佑宫供奉祖先用葡萄水5斤外,自初伏至处暑,皇帝、皇后饮食份额内,每日各有葡萄水5斤、盆糖4斤、蜂蜜8两。



清道光六年(1826)六月,紫禁城内寿皇殿、安佑宫供献面饭外膳房

初伏用葡萄水等项数目清单(部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随着葡萄在中国的广泛种植,其逐渐成为常见水果。到了清末,国家积弱积弊,葡萄酒工业被士大夫们当成了实业兴邦之路的救命“稻草”。光绪二十二年(1896),爱国诗人文廷式在一份奏折中,将发展葡萄酒工业与开渠种树、蚕桑织布、畜牧呢绒并列,作为富民强国的“四大法宝”。提出“应请旨饬下出使法国大臣秘派专员考求此事,购觅佳种、雇募西人、选购制酒机器来华,于直隶山东先行试办,逐渐推行”。其实,在光绪十八年(1892)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张裕酿酒公司”已经在爱国华侨张弼士的推动下创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2月21日 总第3489期 第二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