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档海拾珍
左公柳诗话
发布时间:2012-11-14 18:24:00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教育处 浏览次数:
缘缘堂主人曾绘制过一幅画,名为《翠拂行人首》,依依垂柳之下,并坐姊妹俩,正静静凝望远方,柳丝轻拂着云鬓,委实好看!由此联想到《点石斋画报》中题为《甘棠遗泽》的"左公柳”画,驿道两旁,绿荫葱笼,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经典话语,即刻闪进我们的脑海。
"左公柳”已不单是一种自然景物,或许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说它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当不为过。正因如此,作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它也成为审美的象征。
最著名的应推杨昌浚那首吟颂左宗棠的诗:"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系《嘉峪关》七绝两首之一,气势豪迈,高唱入云,影响颇广。但其作者、题目和文字,历来说法不一。如民国时期著名记者范长江在其《塞上行》中认为,此诗为左宗棠自作,还有张扬明在《到西北来》中也持此说。更值得商榷的一是,当代青年学者王开林在新近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将此诗的著作权判归陈迪南,并称曾目睹到陈的遗稿,首句当为"大将筹边未肯还”云云。
清代诗人萧雄,字皋谟,湖南益阳人。清同治季年西域用兵,参都统金顺、提督张耀戎幕,往还三次,历数十年。著有《西疆杂述诗》四卷,对新疆地理风俗人事各项,叙述綦详。其中一首吟到"左公柳”,诗云:
千尺乔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
应同笛里边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
对新疆天山地区种植"左公柳”的情景,诗的自注中作了如此记载:"左文襄公檄饬湘楚诸军,各于驻处择低洼闲地,搜折树枝,排插为林。方及数年,已乎蔚然深秀,民甚德之。皆榆柳也”。
当代诗人吟颂"左公柳”的诗词更是不少。著名词人张伯驹在其《杨柳枝》中这样写到:
征西大将凯歌还,种树秦川连陇川。
绿荫多于冢上草,春风一路到天山。
著名诗人袁第锐,在其《边塞新咏》组诗中称颂到:
众口谁言可铄金,左公杨柳尚成阴。
一从弭却硝烟后,坦荡通途直到今。
并加自注说:"左公柳,清左宗棠入新时沿途所植,今尚有存者,为国家保护文物。”
上述诗章,或借史抒感,评论人物;或托物寄兴,关注生态,各具风格,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一幅幅"左公柳”的生动画卷,正如陈乐道七律《春柳》所云:
左公遗爱问谁怜?望里春云罩碧烟。
千种离思萦别渚,万条吟绪托吹棉。
浓遮关塞停征马,翠拂楼台忆锦年。
看取神州新画幅,河山染绿浩无边。
上一篇:档案记载的清代甘肃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