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档海拾珍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海拾珍

清初重修兰州城隍庙史迹与“德政碑”渊源

发布时间:2013-03-26 15:29:46  作者:宋法仁  来源:中国甘肃网  浏览次数:

正在修缮的兰州城隍庙 资料图片

 

  这篇碑记的题目是《重修兰州城隍庙记》(以下简称《记》),作于康熙54年(公元1715年),原作未见作者姓名(载2011年版《兰州地方文献志》)。

  据明代黄谏《城隍庙记》称,兰州城隍庙初建于金明昌丙辰年(公元1196年),以后元明两代均进行过多次重修。清康熙43年,《记》的作者来兰州瞻拜隍庙之后,感到隍庙"栋宇湫隘,基垣逼仄”,跟兰州这个省会城不相称,因而提出要扩建它。为了筹集工程资金,他一面"陈情各上宪”,一面又"知会文武诸寀”,吁请大家"捐清俸”,这样一来,兰州的"绅衿耆庶,欣然乐输”。资金筹足后,从康熙44年开始动工,直到康熙47年竣工,工程历时4年。为了使工程情况和相关事项"求远存照”、"入志永垂不朽”,作者便作了这篇《记》,并刻石立碑。

  《记》的作者旧说为陈如稷,他是兰州人,康熙23年甲子科贡生,编有《重订兰州志》。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相信,他写出这样一篇很普通的碑记是有可能的。但是,当我们细读这篇《记》的时候,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是一位官员的口吻,其中的有些话也点明了作者自己的身份:

  余于甲申(即康熙43年)冬来牧斯土,甫下车祗谒隍庙……

  文中的"牧”,本义是放牧,引申为管理、统治的意思,如"牧民”,"牧斯土”,就是管理这个地区。也引申为地方长官,古代称知州为牧,由此可见,《记》的作者是一位知州,"来牧斯土”,就是来这里(兰州)作知州。查《重修皋兰县志》职官表,并无陈如稷的名字。在"知州”一栏却有个王国华,他恰好是在康熙43年任兰州知州的,他的任期一直到康熙57年,所以他在康熙54年作《记》就合乎情理了,看来他参与了重修隍庙的整个过程。

  王国华,满州正白旗人,监生,康熙43年任兰州知州,县志记载他在任上"厘剔奸弊,有丝毫者,悉为蠲除;尝革表笺奏销杂项”,他对减轻人民负担、节约政府开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事。由于他是一位清官,兰州人为他立了"德政碑”。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