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档海拾珍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海拾珍

民国开建天兰铁路始末

发布时间:2013-06-20 16:53:40  作者:杨兴茂  来源:《甘肃档案史话》  浏览次数:

  在谈及天兰铁路之前,有必要说说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陇上倡建铁路的来龙去脉。据清代《德宗实录》所载,甘肃最早筹建铁路之嚆矢,始于光绪三十二年二月(1906年3月)。其时,光绪帝谕军机大臣:"商部奏陕甘绅士筹筑陕甘两省铁路一折,着升允、曹鸿勋督同各绅详晰妥筹,奏明办理”。 同年十月,御史赵炳麟续奏:"陕、甘、新疆、伊犁,亟宜修筑铁路”。不久,尽管由陕甘绅商公举李联芳会办陕甘铁路事宜,也仅是侧重于筹划陕西省境的西(安)潼(关)铁路而已。在陇上修建铁路一事,仍然停留在舆论宣传阶段。直至1935年,随着宝(鸡)天(水)铁路的开工,甘肃铁路的建设方才进入实质性的开办运作阶段。不过,由于宝天铁路的付诸修筑,备受资金、技术、地形、设备等客观条件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这条铁路时建时停,多年难以告竣,一再延缓了在甘境内接轨续修铁路之事。
  据甘肃省档案馆典藏档案《甘肃天兰铁路工赈处》记载,1942年9月,在甘肃临时参议会一届六次会上,议员提案建议,请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从速完成陇海铁路,并将宝天铁路延修至甘肃首府兰州。1944年,宝天铁路甘肃段征集天水等地沿线10县民工约20余万人筑路,这使得修路进度明显加快。终于在1945年,将全长154公里的宝天铁路建成通车。从而使天兰铁路的修筑时机趋于成熟,并相继付诸实施。
  1946年3、4月间,甘肃省政府成立天兰铁路工赈处,处长由专员胡受谦兼任。工赈处内设总务、补给、赈务、会计4组和医务室。下设兰州办事处和武山办事处以及各县工赈分处。又相继成立第一(洛门)、第二(鸳鸯镇)、第三(兰州)补给站和第四(甘谷西四十里铺)、第五(桑园子)补给组,以及盘安镇和桑园子派出所等机构,并配备工程师、督导等技术和管理监督人员多名。从而,拉开修筑天兰铁路的序幕。
  与此同时,天兰铁路沿线的皋兰、榆中、定西、会宁、通渭、陇西、武山、甘谷、秦安、渭源10县,以及后来增加的礼县、漳县、西和3县共13县,抽调大批民工,于同年5月15日,全线动工兴建天兰铁路工程。天兰铁路土方工程首期全长370公里,先期开工修筑武甘段和兰榆段土方路段。自开工之时起,由国民党行政院责成财政部按时拨付以工代赈款,以敷工程所需资金。至同年10月底止,累计完成土石方450.5万立方米,共收路局拨付的工赈款45.5亿元.其中,实际支各县民工工资款38.3亿元。经过近半年的施工,当年实际筑就了武甘段和兰榆段的土方路基。嗣以"气候渐寒,施工不易”为借口,遂将陇定段路基的土方修筑工程搁置未动。虽然后经国民党行政院于1946年12月,核定天兰铁路1947年度的工程费为390亿元,似有续修之意。终因国民党当局发动的内战不断扩大,已无暇顾及大西北筑路事务,遂使天兰铁路的修筑被迫停工。
  在1947年至1949年的3年时间里,天兰铁路工赈处奉命留守人员则忙于处理一些遗留问题。诸如,移交各种设备,价售工地器材物品等。保留天兰铁路工赈处档案200多卷,至今仍完好地珍藏于省档案馆,记载着当年部分筑路实况和未竟全功的一段艰辛史迹。
  甘肃解放后,迎来了大规模修建天兰铁路的美好时光。在天兰铁路修筑中,利用了原民国时期所修筑的大部分土方路基。1952年国庆节,这段在新旧社会先后历时7年之久的天兰铁路,全线通车,为大西北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