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档海拾珍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海拾珍

解放战争烽火中的父子情 ——1948年5月,解放军通讯员高云锦收到其父高振吉的家书

发布时间:2023-07-04 09:24:59  作者:梁少波 纪建敏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西柏坡纪念馆中,保存着1948年战斗在解放战争前线的解放军通讯员高云锦收到的其父高振吉写的一封家书。薄薄的一页草纸,寥寥的100余字,却有千金重。信上那隽秀的文字,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其远在战场的爱子的牵挂,以及听闻其爱子打胜仗后的自豪,还有试图通过告知家庭现状使其爱子消除后顾之忧、安心作战的良苦用心。

家书遥寄思念


1948年5月,解放军通讯员高云锦收到其父高振吉的家书。


这封家书写在一页长41.2厘米、宽21厘米质地粗糙的草纸上,内容由毛笔竖排书写:“云锦吾儿,见字知悉至今尚未接到来信,也不知你在何处,时常惦念。昨日忽接来函,内容已悉知。儿得到了很大的胜利,身体也很强壮,使咱家人等非常高兴。再者,咱处早先洛(落)了好几次雨,□(字迹难以辨认)来麦子正在用雨的时候,每日不下雨,广(光)挂(刮)风,麦子大受损失,大概今年麦收很强不了。这次土改咱家是中农成份。你四舅在四纵队侦察连,你弟在四纵队十旅七连。咱全家人等都很平安,别不多嘱。祝你及各位仝(同)志均安。”落款处为“父谕 四月初八日”。

家书的收件人高云锦,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孙庄村,1947年11月入伍,1948年12月22日在平津战役第一仗——新保安战役中光荣牺牲,年仅26岁。高云锦的家庭是一个光荣的革命之家,他的四舅和胞弟先后入伍,其中,他的胞弟高秋来还在1949年的太原战役中荣立一等功。

血洒平津战场

1948年5月9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下辖2个兵团,8月上旬成立第三兵团,共11个纵队、32个旅、46万人。高云锦被编入3纵9旅26团,成为一名通讯员,主要负责上传下达的通信任务。通讯员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和精准的方向感,经常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战场上来回穿梭,非常危险。


1948年12月,我军向新保安阵地发起冲击。

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仍在紧张进行之中,毛泽东在西柏坡运筹全局,当机立断决定发起平津战役,从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的“七寸”——张家口入手,以阻断其西逃之路。而新保安是北平与张家口之间的一座小城,是平张公路、铁路的咽喉。29日,包围张家口的战斗打响,平津战役拉开序幕。傅作义急命他的“王牌军”第35军火速由北平赶往张家口支援,后又命令35军立即撤回北平,直到12月7日下午,35军才在军长郭景云的带领下艰难进入新保安驻扎。当毛泽东得知敌人东逃至新保安时,紧急发出一份电报:“望杨罗耿全力在宣化、下花园线坚决堵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接到电报后,命令离新保安最近的4纵12旅不惜一切代价堵住敌35军,同时命令3纵、8纵和4纵的两个旅加快行军赶往新保安。大部队连夜行军的时候,4纵政委王昭率领4纵12旅一度占领新保安,而后在郭景云所率敌35军的猛烈攻势下主动撤出,同时在新保安周围修筑了3道阻击阵地,切断了敌人的退路,随后杨得志率领第二兵团主力赶到了新保安,将敌人牢牢困住。


1948年12月,战斗结束后的新保安。


1948年12月,解放军将士英勇登上新保安城头。


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得知此消息后甚是欣喜,他同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地认为,敌35军已是瓮中之鳖,目前是要防止敌人突围,“暂时不要打,以便吸引平津之敌不好下从海上逃走的决心”。杨得志准确领会了毛泽东“围而不打”的用意,重新部署包围敌35军,做好攻打准备,并将中共中央的精神及时传达给每一名战士。当时,《野战报》刊登了一首诗:“三十五军好比山药蛋,已经放在锅里面;解放军四面来烧火,越烧越煮越软绵。同志们,别着急,山药蛋不熟不能吃;战前工作准备好,时间一到就攻击。”这首诗以直白质朴而又生动活泼的语言将敌我双方的形势描绘出来,鼓舞了解放军战士的士气。

在围困新保安的日子里,解放军官兵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大练兵。12月19日,杨得志向平津战役总指挥罗荣桓、刘亚楼等人报告:我兵团攻歼新保安敌35军的准备工作就绪,拟于21日清扫外围,22日发起总攻。最后的总攻打响之前,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向东北野战军4纵借了一个炮兵团,弥补了大炮空缺。12月22日清晨7时,华北兵团3个纵队和东北野战军1个炮兵团如期发起总攻。上午9时,4纵11旅首先从新保安南面城墙杀入城内,接着10旅从东门突破。原定5天的战斗,加上21日清扫敌人外围阵地,也只用了25个小时,傍晚时分全歼敌35军1.6万余人。新保安战役消灭了傅作义引以为傲的“王牌军”,促使他真正开始考虑同解放军进行和谈,为解放平津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新保安战役中,解放军将士表现勇猛,前赴后继迎着敌人的枪弹冲锋。在战斗中,高云锦等解放军通讯员准确迅速地将文件、信件、作战部署、作战命令等传递于指挥部和各战场之间。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果敢,为保障信息通畅,各部队能及时接到上级命令,团结一致发起攻击,凝聚强大的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无情而猛烈的炮火吞噬了无数解放军战士的生命,这其中也包括26岁的通讯员高云锦……

2016年,高云锦的侄子高石辉将高振吉所写的这封珍贵家书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6月2日 总第3991期 第二版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