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破困局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的“一把米运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多次遭遇艰难困境,不仅要与敌人浴血奋战,还要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我党发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鼓励党政军民节省每一粒粮食、每一个铜板支援革命事业及经济建设。全体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省吃俭用,有力巩固了红色政权。
1941年,日本侵略者把整个华北划分为“治安区”(即日占区)、“准治安区”(即中日双方军队争夺的游击区)、“未治安区”(即抗日根据地),分别采取不同政策。其中,敌人对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毁灭性“扫荡”和“清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给根据地人民带来极其沉重的灾难。同时,国民党顽固派认为可以依靠美、英力量进行抗日战争,因而继续加紧反共摩擦。不仅停发八路军的薪饷、弹药、被服等物资,还动用几十万军队对各边区和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及经济封锁,断绝外界对边区和根据地的援助。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秋粮大幅减产。其中,太行区的五六分区尤甚,粮食“平均收成不到二成五,果木减少去年收获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菜蔬几无收成”。当时,除亟待救济的灾民外,还有从冀西、豫北和黄河以南国民党统治区逃过来的7万多难民需要安置。全区军民衣食短缺,机关和部队给养近乎枯竭,经常是饿着肚子同日伪军作战。然而,此时很难从根据地外部购买或调运粮食,“节衣缩食”便成为一项有效举措。
1942年10月22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布的《为发动一把米运动、募糠运动的指示》(部分)。
10月22日,边区政府发布《为发动一把米运动、募糠运动的指示》:“敌人在游击区、敌占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掠夺对根据地的资材(财)的摧毁造成了今年我五六分区的严重灾荒。”“严重的问题不仅在此,而尤在于敌人既已制造了灾荒,却又利用灾荒机会……企图争夺民心,掠夺壮丁,仅武安一县现在已有2200青年被敌人拉走当日伪军或做苦工。目前,正在利诱鼓动灾民到根据地……我们要充分了解五六分区的灾荒是全区问题关键,我太行区根据地的……建设问题是全太行区所有党政军民,尤其是政府干部神圣责任。”最后,号召各党政军机关的工作人员每人每日节约小米半两,动员工厂、学校、报社、书店、商店、剧团等单位也要积极参加。募集的物资种类不做限制,捐米、捐糠、捐钱、捐物皆可,但一定要做到自愿,反对摊派现象。由此,轰轰烈烈的“一把米运动”在边区范围内展开。
为扩大运动影响力,边区政府制定相关细则,如“动员全县干部(特别是区、村)进行这一工作,并教育群众、鼓励同济”“奖励积极救灾的干部与群众”等。同时,要求各县在开展工作时拟定适合本地情况、简单有力的宣传纲要与口号,如“允一把米自己无伤,救一个人功德无量”“四两米能救活人”等等。通过广泛宣传,大大激发了根据地军民的抗灾斗志和救灾热情。
在这场运动中,八路军第129师及中共中央太行分局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节约,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师部命令,部队的小米供应,主力部队由每人每天一斤半减到十六两,地方武装由一斤减为十五两,机关工作人员由一斤减为十三两。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只能每天采野菜、树叶加到小米饭中。在这种半饥半饱的情况下,大家仍严守部队纪律,看到百姓家树上结的果子没有一个人去摘。当时,兼任太行分局书记的邓小平也节约用粮,每天只吃一份小米野菜饭。此外,师领导干部带头助耕,参谋长李达帮助群众运送粪肥、修筑漳河堤坝、平整河滩地。后来,他回忆起这段艰苦岁月,仍记忆犹新:“尽管物质生活那么艰苦,可是精神生活仍然是丰富多彩的。军队与地方之间,部队与部队之间,首长和下级之间,充满炽热的战斗友谊。艰苦的斗争环境,把大家团结得更紧密了。”
除党政军机关外,各团体、学校也积极参与“一把米运动”。《新华日报》全体职工在每月初就将该月应节约的粮食交至救灾委员会。太行山剧团、先锋剧团等奔赴各地开展救灾公演,为灾区募集食物和资金。各根据地学校的学生也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课间挖野菜,以此来节约粮食。当时,有不少灾民就是吃了这些救济粮才活下来的。
由于救灾需要129师制作冬装使用的土布和棉花,至1943年入冬才筹措到。当时,来不及集中缝制,只能把这些物资分发给各单位,动员大家自做自穿。没有染料,就用草木灰和树根、槐花染色,不会剪裁便请来有经验的老同志和老乡帮忙。邓小平同大家一样,穿的是深一片、浅一片的灰土布衣服。据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他始终穿着和战士一样的服装。有一年,供给处的同志专门做了一套细灰布棉军衣,却被坚决退回,并严肃指出,这不是对我们的爱护,是要我们脱离群众。”
1943年4月10日,平顺县政府关于《一把米运动及二两米节约等》的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10月至1943年4月,一专区各县“募捐米350石、糠20万斤”;三专区各县“募捐米690石、糠30万斤”;四专区各县“募捐米300石”;各剧团公演“募集小米2353斤、杂粮4382斤、副食品2000余斤”。这些物资有力保障了边区灾民的生命安全。
就这样,晋冀鲁豫边区军民在我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最终战胜灾荒,渡过难关。
文中所示档案为山西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7月18日 总第4316期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