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陇上非遗生活】 激情飞扬的陇原民间舞蹈

发布时间:2022-07-13 17:38:27  作者:王冰迪  来源:每日甘肃网  浏览次数:

陇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甘肃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凝聚着陇上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追求及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传统非遗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非遗传承在走近千家万户的同时,有了更多现代化的表达。

生活版全新栏目《陇上非遗生活》,通过推进陇上非遗融入百姓生活的宣传,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非遗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认识到非遗对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更主动地参与到陇上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在璨若星河的各种舞蹈类型中,那些经千古岁月而流传下的陇原传统民间民族舞蹈,尤其动人心魄,异彩纷呈。

陇原民间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陇原人民日常文化和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智慧,饱含着他们对劳动、生活的理解和期望,成为陇上民俗的亮点。这些传统舞蹈始终像一朵朵盛开在原野上的花,照耀着河流村庄,温暖着陇原儿女。你瞧,锅庄舞跳起来了,夹板舞跳起来了,顶碗舞跳起来了,太平鼓舞激情飞扬起来了……

  太平鼓舞

  太平鼓舞,如万马欢腾黄河奔流

太平鼓舞

每年春节,兰州城乡闹社火,太平鼓一直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蓝天白云黄土情,高原汉子擂太平,霹雳惊雷响万里,脚下腾起五洲云。”这是对兰州太平鼓舞入神的描述。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人们为消灾而驱魔祛邪,因战争而祈求和平,因盛世而欢腾高歌,兰州太平鼓舞正是为此而生。

兰州太平鼓舞是一种具有浓郁西北风情的汉族鼓舞,主要流传于甘肃兰州、酒泉等地,因其含有庆贺太平的美好寓意,是当地人民很喜爱的表演形式之一。表演时其成员一般为24至48人,多的达到108人。鼓手左手执鞭,右手执槌,在当地称为“双鞭”,表演时鞭槌飞舞,动作刚劲潇洒。击鼓动作也融进了民间武术成分,幅度大,力量强,忽而擎鼓至头,忽而抡鼓落地,骑鼓腾跃,前打后击,表演起来十分不易。鼓队一般以牙旗作指挥,锣跋击节,鼓身飞舞,三者起落有序,场面十分壮观。

经过几代民间艺人和艺术大师的编排和完善,兰州太平鼓逐渐形成了高鼓、中鼓、低鼓三种基本打法,高鼓打花样,中鼓打技巧,低鼓打深沉。所谓低鼓,是指鼓带较长,鼓置于脚面。表演时鼓基本上贴于地面,鼓在抡打时右腿跨鼓,左小腿和脚内侧将鼓夹起来进行旋转,也可以两腿交换做此动作;中鼓,是指将鼓置于鼓手膝关节下方,这时鼓完全失去支撑点,鼓手打起来难度最大。鼓手要在一系列的动作中完成击鼓,还要加上双手鼓条和鼓花在头顶缠绕的动作及亮相等表演技法。高鼓,指鼓身置于鼓手的胯部,表演时左手撑鼓,利用鼓的自重和运动时的惯性甩带抡挥,形成人鼓翻飞的壮观场面。常用的打法有“鹞子翻身”“二踢脚加劈叉”“扫堂腿”“燕式跳”“猛虎下山”等技法。

如今,每逢重大的庆典活动,兰州太平鼓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铿锵有力的鼓点,显示了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其独特的风格,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魅力。流传至今,兰州太平鼓舞不仅对继承和丰富中国鼓舞文化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增进中国古代舞蹈、音乐的学术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锅庄舞

  锅庄舞跳起来,震撼人心

锅庄舞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你若经常去民族地区,就会看到他们曼妙的舞姿,时而旋转着轻盈的身子,激情飞扬;时而刚劲有力,温柔如细雨。在数不胜数的少数民族舞蹈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藏族的传统舞蹈锅庄舞了,他们“循”着乐声走来,十几个人围成一圈,踩着节奏,甩开胳膊,翩翩起舞。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锅庄舞在藏文里是大家围着圈跳的意思,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主要分布于西藏昌都、四川阿坝、云南迪庆及青海,在甘肃主要分布于甘南州。关于锅庄舞的起源,并无确切的史书记载,但从锅庄舞的表演形式、动作构成及舞蹈语言来剖析,可以确认这是一种原始的舞蹈形式。在传统文化中,锅庄、火塘是神灵集聚之地,是维系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所在。

锅庄舞在表演形式上比较灵活,草原、庭院、广场、舞台等都可为场地,人员可多可少,十人、数十人、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均可以进行表演。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男子穿肥大筒裤,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要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甘南锅庄舞动作大多来源于高山牧区,舞蹈动作往往以雄健、奔放、敏捷、豪壮的气势节奏而著称,有牧民挤奶的动作,有夯土垒墙的动作,有放牧瞭望的动作,有打猎奔跑的动作,也有宗教祭祀的动作等,实际都是对日常劳动生活的模仿和再现。舞蹈经规范起来后,主要有“前后甩手”“单手统袖”“双手绕花”等动作。甘南锅庄舞的特点在于队形多变,脚步的踏、踩组合,舞步沉稳柔韧,舞者自身动作丰富,其中男子伸展双臂,如雄鹰盘旋奋飞,动作豪放刚劲,女子点步转圈,如凤凰摇翅飞舞,动作则端庄优雅,由此形成强烈对比和独特的视觉观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锅庄舞也开始走向更加多元的舞台。由于锅庄舞舞姿优美,生动活泼而且简单易学,容易上手,比较适合大众学习。逐渐成为广场健身舞的主要舞蹈形式。如今,在黄昏的兰州,随处可见的广场舞中,锅庄舞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