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宗号 247《甘肃省教育厅》
(一)机构沿革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甘肃行政公署下设教育处,处长辛安亭,内设秘书室、行政、中教、初教、社教四科。1950年1月,随着行署改为省人民政府后,教育处即改称省文教厅,内设经费、人事和文化三科。1953年4月,文教厅一分为二,成立了省教育厅,厅长刘海声。省教育厅是负责全省教育事业行政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内设机构有秘书室、人事、经费、中教、初教、社教五科,基建组和扫盲委员会。1954年,由副厅长李成斌主持厅务工作,增设普通话推广科和教育视导室。1955年甘肃省与宁夏合并后,王志匀任厅长、党组书记,增设教育研究室、民教科、师范教育科,改基建组为科,社教科为工农教育科,撤销普通话推广科。1958年,甘肃与宁夏分省后,副厅长李成斌主持工作,撤销师范教育科,改工农教育科为工农教育局。
1960年1月,成立省高级教育局,副省长张鹏图兼任局长,副厅长杜瑞兰主持厅务、党组工作。同年8月,刘海声为厅长、党组书记。撤销民教科。1962年改科为处,撤销视导室,中教、初教二科合并为普通教育处、撤高教局设高教处,撤工农教育局设工农教育处。1965年又成立工读教育局,并恢复了民教处、视导室。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作停止。1970年成立省革委会后,改省教育厅为省教育局,于鹤鸣(军代表)任革命领导小组组长。1972年9月,刘海声为党核心小组组长。1974年1月,刘海声担任局长。1976年8月局内改设党委,刘海声兼任书记。1977年11月改为党组,刘海声兼任党组书记。1980年1月,改省教育局为省教育厅,邓品珊任厅长兼党组书记。1983年至1987年10月,张昌言任厅长兼党组书记。
(二)档案内容成分
馆藏省教育厅全宗共有档案4020卷,上架排列长度31.54米,起止年代为1949年至1988年。主要内容有:
1.综合。机关党政会议记录;各院校情况汇报;高等院校政治工作会议文件;教育工作计划,历次政治运动安排、总结、简报,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领导讲话,高等院、校及中小学整编、民族教育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规划,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招生统计报表,人民来信处理报告等。
2.组织人事。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任免、启用印章、人事变动的报告、批复、通知,党组织、党员和干部统计表、登记卡片,历次政治运动中犯有错误人员的处理、甄别、平反材料及其结论、报告、批复,党(团)员组织关系、干部档案移交、转递清册和存根,大专院、校教师和各专县教育局长花名册,工作人员转正定级、调整工资及编外人员的待遇报告、批复,少数民族教职员工及学生调查统计报表,招生选送工农兵学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资、招生分配;晋升、恢复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档案移交清册等。
3.教学管理。高等院、校、中技、中专以及中、小学教育工作和招考新生计划、总结、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考试和考查规程、规定,工农教育、民族教育、幼儿教育、半耕半读、扫盲工作规划、计划、总结;教育工作简报;工人大学座谈会文件讲话;全省中小学及其它教育综合报表汇总表;各类学校综合统计年报。
4.财务、会计。经费开支标准和财产清理办法,教育事业费支出、预算、决算,基建经费、劳动工资及职工福利收支情况年报表,教学仪器厂移交要目表;教师毕业分配工资计划、班主任津贴、退休费标准;事业费开支、助学金、兼课及稿酬、购买教学仪器的函、批复、规定、通知。
5.其它。学校保健、劳动生产的规定、办法,销毁案卷目录和机要文件清册,教育学院、天水师范校址、校舍问题;基建和仪器生产;省属院、校、厂地皮划拨和财产移交的报告,各中学平面图和教学楼图纸等。




全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