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开新 深挖馆藏档案资源 积极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穿越历史的风起云涌,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始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兰台使命“传承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档案文化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其独特社会文化作用,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今后档案工作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指明了方向。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从未间断过,中国的档案工作也延续了近四千年。中国古代的史官记述国内大事,保存文化典籍、统治者的文牍、言语等材料从事着类似的档案工作。大家都熟悉的孔子,也是一位善用典籍的思想家,他利用保存在鲁、周等国的文献档案,整理删定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书,编《诗经》,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的档案工作正是在将人类的文明具体化、实体化,连接过去、承接现在、沟通未来。档案人的代代相传,使我们可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了解中华文明的由来,从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交往密切、局部冲突不断,世界文化也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更新。如何守住中华文明的魂、筑牢我们的根?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兰台人”,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组织,要把对党忠诚转化为爱岗敬业、履职尽责、苦干实干、勇创佳绩的实际行动,永远热爱党、拥护党、相信党、依靠党、服从党,切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档案文化。
二、把握“两个结合”,成为业务建设“工匠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讲政治体现在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对标对表甘肃省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从对党的事业忠诚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档案工作重要性,紧扣主责主业,紧盯中心工作,把准档案工作方向,明确档案工作目标,不断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政治自觉。
档案文化建设离不开档案业务建设的支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认真制定工作方针,切实夯实业务能力素养,循序渐进,为档案业务建设添砖加瓦。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对标中央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永恒主题,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跟进到哪里,自觉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档案工作各个方面,善于从政治上考量档案收集、保管、信息化、开发编研、利用等工作,强化政治把关,确保档案事业与中华文明现代化的发展步调一致、方向一致。
作为档案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业务、懂业务、做业务,弘扬工匠精神,增强做好“兰台人”的责任意识。要把握文件的收集、鉴定、保管、信息化、利用、服务等各个环节,必须要用心用情才能做好档案实践工作,要秉持一颗敬畏的心,爱护每一份档案、每一件卷宗。档案业务工作是个细致活,既需要甘守清贫的定力,更需要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无论是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及档案各要素的著录、输入、核对,档案的检索查询,还是破损档案的拆分、修补、排列、装订等,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和践行。要想努力成为一名档案业务的“工匠”,必须坚持从每个细节做起,把简单的事用情做,把重复的事用心做,才能使档案史料保存完好,历史记忆得以传承,才能履行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
三、牢记使命嘱托,做好档案资源的“守门人”
要切实增强“心中有档”的思想自觉,尤其是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放在首位、贯穿始终,认真领会核心要义,准确掌握精神实质,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做真抓实干、忠诚档案事业的模范。
档案文化忠实记录、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变迁,档案文化的绵延维系了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整体性,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档案文化既凝结了“过去”,又促生了“未来”,这种继往开来的连续性与档案文化自身的固有特性决定了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收集、整理、保存好过去的档案资源,还要用好用活现有的档案资源,让档案发声、让档案还原历史真相。通过汇编档案资料、编写档案工具书、编史修志等工作,不断提高档案开发利用水平,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特别是要利用好馆藏红色档案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推动中华文化而努力。积极参与筹办档案展览,把价值高、社会关注度高的档案展现给公众,有效拓展档案服务功能、扩大社会影响。通过用活、用好档案资源,激发档案创新动力,大力弘扬档案职业精神,提升做好档案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
贯彻好新修订《档案法》,是依法治档、依法管档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特别是全馆干部职工要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的风险防范意识,深刻认识做好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刻绷紧档案安全这根弦,把好关,守住门,做到警钟长鸣、安全至上。
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文明观,赋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中华文化蕴含的“天下观”崭新内涵。时间会消散,但是历史会告诉现在的人们,那些真实存在过的灿烂文明,就在我们与他们共同生活的这片沃土上,中华文化仍然保持着那可以触摸到的温度,以及震颤人心的力量。“顺大势,担大义,行大道,谋大同”,我们要站在档案文化发展新的起点上,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担负好新的文化传承使命,发挥好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