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据管理 筑牢安全防线
12月19日上午,甘肃省档案馆电子文件管理处与甘肃省档案装具标准化管理中心共同学习有关档案数字化以及保密安全相关文件,并结合浙江省档案馆原副馆长韩李敏在《兰台拾遗》公众号近日发表的《档案信息化及数字档案馆建设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一文展开研讨,重点围绕现阶段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甘肃省档案馆电子文件管理处处长张寅主持会议,电子文件管理处及档案装具标准化管理中心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为进一步推进省馆档案数字化、档案数据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档案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大家共同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提升:
一是加强规范学习夯基础。要学习掌握《国家档案局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标准》《数字档案馆测评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规范,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馆建设业务知识的领悟。利用各种学习机会,与相关业务单位多交流、多请教,不断汲取建设经验。二是强化安全管理固流程。数字化加工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安全管理工作,电文处和档案装具标准化管理中心应定期举办培训班,强化技防、人防。要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试行)》等相关制度,确保数字化场所、数字化加工过程符合档案安全要求。强化意识形态教育,除涉密档案外,凡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的档案,在数字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密,严守工作纪律。三是深化系统应用提效率。配合相关处室及部门积极完善省馆馆藏系统功能模块,构建好文书、专题、专业等门类数据库,持续推进OCR转换(双层PDF)和全文检索,更好地实现馆藏档案数字资源管理,提高档案查阅利用效率。四是深入探索研究促转型。电子档案存在信息宜复制、宜修改,载体寿命有限,以及电子印章对计算机软硬件的依赖性等特点,如何突破电子档案现有的种种局限,做到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和科学管理,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最新要求,从保存策略、技术保障等方面深入研究。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让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都变得更加便捷,进一步推进档案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