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档案馆 甘肃省科学院 举行档案超高精度数字采集成果交接仪式
12月19日,甘肃省档案馆召开了档案超高精度数字采集成果交接会议。馆长张秀丽,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胡俊锋出席会议,副馆长白静主持会议,省档案馆和省科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2023年,甘肃省档案馆、甘肃省科学院共同申报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甘肃省档案馆珍稀档案超高精度数字化表层信息提取与典藏的研究》。省科学院应用自主研发的多光谱图像超高分辨率采集设备,完成馆藏大宝积经、甘肃全省舆墜图、葛姓宗谱图等珍贵档案数字采集680件,1379页,并运用多维度数字资源信息深度挖掘算法,为档案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会上,双方就科技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数据采集情况进行交流。
胡俊锋指出,此次与省档案馆携手合作,顺利完成珍贵档案超高精度采集工作,不仅标志着双方在数字智能研究领域和档案专业领域的学科融合与优势互补,也体现了科技赋能档案工作的深度应用。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合作,探索档案数字应用、利用挖掘等方面新模式、新路径,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转型赋能、协作共享上下功夫,让档案数据资源活起来。
张秀丽强调,加快档案资源建设,推动档案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希望以此为契机,深化拓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一是深化项目研究。在完成馆藏珍稀档案信息提取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档案信息资源挖掘与研究,争取项目成果丰硕,并按期结项。二是加强科研合作。积极搭建省档案馆与省科学院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的桥梁,坚持优势互补,依托省科学院全省高新科技研发高地、精尖技术人才集聚高地及我馆丰富的档案资源,促进科研项目推进和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人才培养。馆院之间定期开展学术研讨,邀请专家讲学,通过互访交流促进思想融合,建立长期合作模式。
胡俊锋院长一行还参观了省档案馆档案查阅大厅、甘肃记忆展厅,观看档案馆宣传片、档案信息化系统等,对档案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