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档案信息 赋能经济发展 ——甘肃省档案馆开展助力经济发展档案开放日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挖掘档案资源价值,助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3月20日,省档案馆、省政协妇联界别委员工作室联合省经济研究院开展“解码档案信息 赋能经济发展”档案馆开放日暨委员工作室活动,旨在搭建档案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桥梁,通过跨界合作共同探索档案资源服务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
沉浸式体验:感受档案背后的历史脉动
活动中,省政协委员和省经济研究院党员干部实地参观了档案查阅大厅,了解数字化查询平台在民生服务、学术研究中的便捷应用。在档案裱糊修复室,近距离观摩了破损档案的无损修复技艺,体会档案保护工作者“匠人匠心”的职业精神。在《历史将永远铭记》《甘肃记忆》档案文献展的生动课堂,参观者仿佛踏入一条蜿蜒的时光长廊,泛黄的档案文献以独特的叙事方式重构着这片热土的发展密码。从简牍里的“以物易物”到现代期货市场的数字交易,从三线建设的“备战经济”到新能源基地的战略转型,档案文献不仅记录着经济形态的嬗变,更揭示着发展智慧的传承。省政协委员在参观中特别关注档案中的妇女发展史料,建议推动相关主题档案的开发和展陈。
精准对接:问卷调研架起需求桥梁
档案是经济研究的“原始数据库”。省政协妇联界别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职能,结合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联合省档案馆向省经济研究院发放“经济研究档案需求问卷表”,就经济政策沿革、产业发展数据、社会民生变迁等研究方向征集具体需求,旨在打破档案部门与研究机构间的“供需断层”,为构建我省经济发展模型提供档案数据,让更多的“档案密码”转化为发展动能,共同探索“档案+智库”服务模式。
学术赋能:共话甘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柴丽萍为参加活动的政协委员和省档案馆干部职工作了《关于甘肃高质量发展若干思考》的专题讲座。柴丽萍院长立足甘肃省情,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当前甘肃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全省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客观指出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甘肃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参加报告会的委员和同志一致表示,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分析透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对全面了解甘肃经济发展现状、准确把握省情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此次活动是省政协妇联界别委员会工作室、省档案馆与科研机构互动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省政协妇联界别委员工作室、省档案馆将推动建立“档案+界别”长效协作机制,加大与各行各业的交流互动,通过档案馆开放日活动,让“界别智慧”与“档案密码”共同成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双引擎”。
省政协委员张秀丽、李娟、曾丁丁、张自霞、毛晓燕、张小娟及省档案馆、省经济研究院的干部共10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