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文殊寺石窟群

发布时间:2012-11-14 18:27:43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教育处  浏览次数:

  
 

  
  文殊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境内
  文殊寺石窟群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声名远扬。文殊寺院,藏语称"嘉木样贡巴”,汉语意即"文殊大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据传说和《安多政教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故名为"文殊寺”,很多中外佛教著作中都有记载。随着中外游客的逐年增加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这个千年古刹又呈现出勃勃生机。文殊寺石窟群全境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区域,是藏、汉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活动处所,由文殊寺、百子楼、普化寺、千佛洞,万佛塔、五百罗汉堂、观音洞,等七部分组成,有魏、晋、隋、唐、(西夏)、元、明、清不同时期的洞窟三十余个,保存有珍贵佛像500余身,壁画1200多平方米。分布绵延在数十里蜿蜒的文殊山间,极为恢宏壮观。

 


  文殊寺景区前山石窟群是中国早期佛教遗存,位于凉州模式石窟的范围内,尤其是千佛洞、万佛洞洞窟中的壁画是研究十六国时期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河西地区与西域的佛教建筑、艺术关系有重要价值。其壁画具有河西地区早期洞窟壁画的布局特点,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则是敦煌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现存的西夏时期的壁画是研究西夏佛教及其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文殊寺后山昔日寺庙庵观齐全,木阁石窟同建,佛教道教共存,规模宏大。山底到顶,建筑林立,石窟密布,现存有古佛洞、红钧洞、文殊洞等多处风格独特的石窟群,特别是古佛塔,除阿富汗等一些阿拉伯国家外,在我国实属罕见。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评审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睡佛殿、五百罗汉堂等部分古建筑得到了修复,已成为新的景观,尤其是五百罗汉堂形象逼真,在河西独此一家,游客络绎不绝,使您在寻古览胜的同时,还能领略到藏、裕固、蒙古族民族风情,更使您留恋忘返。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