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发 菜

发布时间:2013-03-22 09:15:22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发菜是甘肃特产,以古浪、永昌、景泰等地最有名。因其色黑、形如乱发而得名。古名"龙须菜”、俗名"头发菜”、"龙须菜”。
  发菜是一种野生的陆生藻类植物,属蓝藻门念珠科念珠藻类。它既不生长在大海,也不出自深山,而是生长在荒漠、半荒漠戈壁的植物下面,偶尔也生长在流水之中,当地群众又称之为"地毛”。在地球上生长的几十万种植物中,发菜属于构造比较简单的低等藻类,然而说起它的生长过程却是很有趣的。烈日当空,天气比较干旱时,它体小丝细,紧贴在地面上,象被弃之于地面上的一小团乱发,这时发菜处于休眠状态;一经下雨和气候潮湿时.它苏醒活跃,疾速地吸收水分而发育膨大变软,呈蓝绿色和橄榄色。雨雾绵绵的连阴天,是发菜生长的最佳气候。
  发菜不是我国所独有,但直到一八五七年,英国的两位藻类学者才在北美发现了发菜,而我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就采集、食用发菜,并销至南洋等地了。现在发菜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视为"山珍”,作馈赠亲友的佳品,是筵席上的上等材料。
  发菜鲜美可口,回味隽永、营养价质很高据分析:每一百克发菜中,含有蛋白质二十克,铁二百毫克,其营养成份高于同量的肉类与蛋类。近代医学认为,发菜性味甘、寒、无毒,归经入肝、肾、膀胱,具有利尿、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滋补、顺肠理肺等功效。食用发菜,对高血压、佝楼病、营养不良、慢性气管炎、内热痰结、甲状腺肿大、妇女月经不调等病也有效。
  甘肃发菜得天独厚,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载: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曾于康熙年间,作为靖远候张勇的宾客来到甘州(即张掖)。当时李渔借居张勇官署的后花园,赋诗饮酒。当他倦游思归浙江故里告别张勇时,突然见炕上有一堆"乱发”,他误认为是使女梳洗后留下的。使女说:这不是"乱发”,是本地出产的头发菜,是这里士绅送的礼物。李渔就把发菜收起来,带回江南,招待宾客。宾客们尝了这种异味,无不交口称赞。有的说,这比南方的藕丝可口得多了;有的说,山珍海味也比不上发菜的味儿好。李渔在他的《偶集》中写道:"此物产于河西,传至江南,亦千古一时之幸也。”
  发菜是一种别具特色的菜肴。甘肃有名的临夏"酿发菜”,兰州的"小鸭发菜”"金钱发菜”、"和平发菜”、"绣球发菜”、"杏花发菜”和近年来名厨师陈贵章新创的"月宫发菜”和青年名师贾吉祥新创的"熊猫发菜”等都是酒筵和高级宴会上的珍馐。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