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栗子
栗子,又称板栗,毛栗子,肥厚甘美,极富营养,可蒸、煮、炒,还能制栗干、栗粉、栗浆、栗酱、糕点、罐头等食品。栗子羹更是老幼皆宜、营养丰富的糖果。栗子鸡则是我国著名的菜肴。高级厨师还可以用栗子烹制多种多样的名菜。以栗子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品种颇多,在国内外市上备受欢迎。由于栗子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因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
在我国,板栗的分布极广,西自天水、陇南,东至辽宁、吉林,一直到西南的四川、云南皆有栽种。京西迁安、遵化是全国板栗的主要产区。吉林的集安等地还以板栗作粮食,终年食用。甘肃板栗主要分布于陇南山区,尤以文县所产,个体肥大,皮色红亮,身骨干俊,肉厚味甜,品质甚优。
我国是板栗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的《吕氏春秋》中已有记载:"果之美者,有箕之栗。”箕山亦称崿岭,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尧时,巢父许由隐于此,又称许由山。其后,伯夷也曾隐避箕山。由此推断,许由、伯夷是不会少食板栗的。至于古今中外,关于板栗的故事和传说甚多,流传甚广。据《清异录》记述,晋朝时,一天,晋王率部队追击敌人,因军饷断缺,于是命令士兵采食当地板栗,蒸煮为饭。这个故事说明,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用栗子当粮食了。
栗子树属山毛榉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二十米,寿命很长,往往达数百年。其树初夏开花,秋日结果,霜降后成熟。花黄色白,雌雄同株,雌花着生于雄花穗的基部,内藏坚果二至三枚,熟时裂开,即为栗子。栗子初上市时,含水分多,不宜多备。追至年底,身骨已燥,可贮至翌年清明。所以,秋冬之际,是炒食栗子的季节,特别是陇南,炒食栗子遍及城乡。每逢佳节,或朋友之来,热情的陇南人民,总是以香甜的板栗款待客人。
板栗营养丰富,且有强身治病之功效。据分析,板栗含蛋白质、脂肪、糖、淀粉、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素有"铁杆庄稼”的美名。中医认为,板栗性甘温,无毒,有健脾补肝,强身壮骨的医疗作用,经常生食可治腰腿无力;果壳和树皮有收敛作用;鲜叶外用可治皮肤炎症;花可治瘰疬和腹泻;根可治疝气。民间验方多用栗子,每日早晚各生食一、二枚,可治老年肾亏,小便溺频;生栗子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且有止痛止血、吸出脓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