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花椒
地处陇南山区的武都和古秦川水所产的大红袍花椒,因色泽鲜艳,形态美观,肉厚、麻味足,气味浓香,蜚声内外,是甘肃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品。
大红袍花椒,又称伏椒。寇宗奭注《本草纲目》云:花椒"此秦地所产,故言秦椒。”《尔雅·释木》中的"檓、大椒”为花椒。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多生于海拔一千米以上的温带燥寒山地。它树高丈许,分枝甚多、且有刺,叶互生,羽状复叶,由多数小叶而成,各小叶为卵状披针形,有透明的小点。四、五月开花。花为绿黄色,多簇生,单性,雌雄异株。至六、七月结实,慢慢成熟色变赤红应市,种子为黑色。
花椒树的生长分幼树期、盛果期、衰老期三个时期,因各期的生长特点不同,管理有异。幼树的生长特点主要是长根生枝。为结果打基础。武都、天水地区的农民,管理大红袍幼树的经验是:在春秋两季中耕除草,促进根系深扎多发。树高一米二、三时,打顶、培土,促进根部潜伏芽萌发侧枝和根系,扩大树冠,增加吸收面积。盛果期即产量高峰期,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需肥水最多,除适时中耕外,在春季施足腐熟的猪粪或其他农家肥。衰老期,根系衰老,吸收能力减弱,抗病虫害能力差,叶片小,防止早衰的关键措施是换土,即将树根部的旧土掘出换上新土,掺合农家肥堆在树根旁。因为花椒树往外分泌一种麻味油脂;枯枝落叶中也含有麻味油脂,这种枯枝落叶多落在根部,使根部土壤变麻,以致影响到根系的生长。所以换土不但能增加土壤肥力,而且能使根系多发,从而能达到促苗先促根目的,使老树换新貌,同时结合修剪,剪除干枝、病虫枝。适时收获,对花椒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武都、天水一般采收大红袍花椒在农历六月中旬,但也因树势及土壤差异,采收时间有前后。最适宜的时间是,全树椒粒呈大红色,有极少数椒粒裂口含仁,选择晴夭,边摘边晒,等晒干,全部裂口,用菜刀轻轻乱剁,除去果梗,过筛即可上市。
花椒含有柠檬烯、枯醇、香叶醇等挥发油及甾醇和不饱和有机酸等成份,具有特殊而强烈的芳香气,辛麻而持久,是烹调中不可缺少的原料。酸辣为甘肃口味之长,各地人民喜食的传统菜肴"酸辣里脊”、"麻溜野鸭’、"酸辣海参”等均少不了花椒;炒洋芋丝、萝卜丁,用花椒代替葱花,别具风味;清蒸鱼、干炸鱼等放点花椒可去腥味;烹制羊肉,花椒可减少膻腥;腌花、泡莱可提高风味;调料中加些花椒,味更鲜美;热油炸花椒再加酱油,用以拌面条或凉菜,清爽可口;用花椒盐烙饼、蒸花卷,滋味更好,有助食欲。
花椒不仅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有很好的医疗效用。祖国医学认为,花椒性温,味辛,有毒,入脾、胃、肺三径,有温中祛寒、祛湿杀虫、健胃止泻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腹内冷痛、呕逆反胃、腹胀肠鸣、肺寒咳嗽;杀蛔虫;外洗治脚气,湿疮等疾病。至于城乡人民用花椒治病的验方举不胜举。如花椒一撮,水煎服,可治白痢;用花椒一粒,放龋齿上,用力咬住,或用花椒末塞入龋洞,可治虫牙疼;花椒叶晒干研末,调浓茶敷患处,可治乳痈初起,秃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