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甘肃名贵皮毛

发布时间:2013-03-26 10:37:16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甘肃自秦汉始,这里就是著名的牧场,加之丰富的野生动物,"制裘为衣”捻"毛为线”,几乎遍及城乡。解放后,随着畜牧业和狩猎生产的发展,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人民生活以及外贸出口提供了大量的皮、毛、绒产品。特别是裘皮、毛绒,声誉日著,深为国内外市场欢。

 

                                                    水  獭  裘  皮

    水獭又名"水狗”、"獭”、"懒猫”、"水猫子”,属食肉目.鼬科,为半水栖脊椎动物,适应于水边岩缝和洞穴生活,体侧扁而长,头宽而吻不突出。它耳壳短小、眼睛也小,鼻垫小;触须发达而粗硬;尾长约为体长之半且前宽后细;四肢短,前肢五指后肢五趾,爪短而纯。后肢趾间具蹼。水獭体毛短而致密,为咖啡色富于光泽。绒毛基白,上半段为咖啡色。吻部毛色青淡.上唇白色。颈和面颊针毛尖端白
色,腹毛浅棕色,喉和胸部毛端白色。幼体毛色较黄,头部亦圆,当地人认为是另一种,习称"水猫”,实则为水獭幼体。
  水獭在甘肃分布较广,天水、武都、甘南、定西、张掖、武威以及兰州等地区都有分布,栖息于江河、湖泊、沟溪水流较缓,透明度较大,水生植物较少的岸边,穴居于土坡、石岩裂隙、大树根部或水边灌丛中。穴有多个出口,但其中必有一口与水相通。根据河边乱石堆或大石旁零散的鱼骨和水獭粪便,可判断其穴的位置。一般地说水獭的穴洞总是和水体中的潭或沱相近,这可能与水獭赖以为食的鱼类在这些地方较多有关。
  水獭主要食鱼类,有时也吃蟹、蛙、山湲鲵,在陆地也捕食啮齿动物,以及栖地水边的鸟类,通常昼伏夜出,极善游泳和潜水,在陆地上行走也很迅速。
  水獭四至五月份发情,交配可在水中进行,此时也白天出来,六至七月份可见其携仔在水中游泳,估计妊娠期约两个多月。每产二至三仔。
  水獭迁移能力很强,河的上下游固能迁移,也可由一河迁入另一河流,大都是追逐鱼群而迁移的。水獭听、视、嗅觉均甚良好,遇惊则迅急入水潜游,或则快步钻入附近石隙或洞穴。除人的干扰外,很少听说水獭有什么天敌。
  水獭皮被毛紧密,较平,针毛坚挺,长短适中,略粗,光泽油亮,颜色素雅,绒毛细密、平整,带有匀密的弯曲,不易被水浸湿,适于制做各种名贵的皮大衣、皮帽、皮领以及各种衣着的镶边。
  水獭裘皮是我国出口的名贵裘皮商品之一,制品美观,耐磨沥水,御寒性强,多年来一直被列为国际裘皮市场上的上等货。用水獭皮制裘多是利用天然色泽,染色的很少。其具体利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拔掉针毛制裘,被称为"獭绒”。另一种是针绒兼用制裘,被称为"獭皮”。
  水獭属国家三类保护珍贵动物,在保证资原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由甘肃省林业局有计划地安排猎取。在生产中应选择最佳季节、最佳年龄,采取最佳工艺,精心鞣制加工.以保证裘皮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应有的信誉。

 

                                                    旱  獭  裘  皮
  旱獭又名"哈拉”、"塔尔巴干”、"雪里猪”,属啮齿类动物,状似松鼠,又似獭、头短阔,耳小,体肥胖,四肢粗壮,前肢发达而灵活,因穴居草原、山丘地带,特别是地势起伏的高地或坡地洞穴中,不入水,故名"旱獭”。
  旱獭皮毛依生活地区和品种的差异,有深褐、草黄、棕褐等颜色。绒毛呈深灰色。腹中线呈橙黄色,尾端为褐黑色。一般体长为零点四至零点六米,尾长约零点一米。穴居群栖。一般冬季住的洞穴较深,只有一个出口,夏季住的洞穴较浅,常有几个出口。视觉、听觉良好,多在白天活动,晴天喜晒太阳。
  以青草茎、根及种子为食。有冬眠习惯,一般从九月中下旬至翌年三月中旬为冬眠期。冬眠后交配。怀孕期约一个月,每胎产四至六仔,仔兽第三年达到性成熟,寿命六至八年。
  早獭在我国分布甚广,按各地区生产的品质特征,大致分为内蒙路、新疆路、西藏路和甘肃路。
  内蒙路主要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锡林部勒盟及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和辽宁省西部。
  新疆路主要产于北疆的塔城、裕民、温泉、霍城、伊犁。南疆主要产于喀什、英吉沙、莎东、叶城、皮山、墨山、和阗、洛甫、民丰、阿合苏等地。西藏路资源较多,但未充分利用。甘肃路主要产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早獭皮可制做皮帽、皮领、毛朝外的妇女大衣和童大衣等,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裘皮商品之一,由于制品针毛光亮,颜色鲜艳,可与水獭裘皮相媲美。
  甘肃旱獭裘皮的生产几乎遍及全省,十分广泛。所产裘皮多为晚秋老毛已经全部脱落、新毛基本平齐时捕获剥取,故具张幅较大,皮板较厚,油性大、针毛长短适中、平整、光亮、绒毛稠密而灵活、毛色褐黄美丽的优点,而且生产历史悠久,鞣制加工精细而讲究,故在国内外皮毛市场上颇受欢迎。                                  

 

                                                    扫  雪  裘  皮
  扫雪又称"石貂”,或曰"崖獭”。体形似紫貂,但体躯较大。体色黑褐或烟棕,但体毛基部灰白。背部针毛较长,尾毛也长。喉、胸部呈白色,四肢与尾毛颜色较深,绒毛为白色。其皮色淡素美观,绒毛紧密、细柔,呈暗白色,光泽好,弹性强,板质细韧,向为人们所喜爱。主要适于制做妇女春秋衣的装饰,只有极少数制做皮大衣、皮帽和皮领,为我国传统出口的一种珍贵小毛制裘皮,被列为国际裘皮市场上的上品。
  扫雪属食肉目,鼬科,行动敏捷,捕食各种啮齿动物、小鸟、野兔、旱獭甚或野鸡,也食鸟卵、小型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它栖息范围相当广泛,如河谷、沼泽、森林、山地等。扫雪皮主要产于河北的唐县一带,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青海的青沙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的陇东、陇南、甘南、河西走廊。
  扫雪裘皮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毛绒的品质。由于生产地区和季节不同,品质有异。在国内外皮毛市场上素享盛名的甘肃扫雪裘皮,属国家三类保护的珍贵动物。根据"护、养、猎”并举和兴利除害等方针,猎取量由甘肃省林业局在保证资源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安排。这就保证了扫雪裘皮的质量即在冬季生产。由于冬皮针毛紧密,底绒丰厚、灵活、色泽光润,皮板白而细韧,加之鞭制加工极为精良,这就是甘肃扫雪裘皮可与唐县扫雪裘皮相媲美,争荣于国际皮毛市场。因此,不少国际友人和侨胞,来甘肃旅游和探望亲友,以能得到甘肃特产的扫雪裘皮为幸事。

 

                                                    孤  狸  裘  皮
  狐狸似犬而瘦,狡猾多疑,神出鬼没,行动敏捷,故与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鬼怪传说、寓言童话结有不解之缘。然而,更为世人称绝的还是它那名贵的皮。狐理皮毛长绒厚,光润灵活,针毛带有不同的色节,颜色美丽,皮板较薄,适宜于制作保暖、轻便、美观的各式皮裘、皮领、全狐围脖等,是全国各族人民珍爱的皮制品,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两品之一。
  我国利用狐狸皮的历史极为悠久。《礼记》有"君衣狐白裘”之记载。司马迁《史记·孟尝君传》中,载有战国时期养贤士食客数千的"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值千金。”孟尝君之狐白裘,并非白狐狸皮所制。据《辞海》载:"狐腋之皮,其毛纯白,集以为裘,最轻暖,故贵也。”其实这种"最轻暖”而名贵的狐白裘.目前已不限于"君”了,各地不仅用"狐腋之皮”裁制"狐白裘’,还用狐脊部之皮制成"狐脊裘”,用狐腭、喉部之皮制成"狐嗉裘”,用狐颈背之皮制成"狐砖裘”,用狐腹部之皮制成”狐肷裘”一,用狐腿之皮制成"狐腿裘”,用狐小腿之皮制成"狐干尖裘”或"狐倒干尖裘”,用狐全皮制成"全狐裘”等等。
  甘肃森林、草原、山峦、丘陵遍布,为狐狸主要栖息地之一。从河西走廊到陇南山区,从甘南草原到陇东黄土高原皆有狐狸分布。其品种有狐狸和沙狐狸之分,在地处南秦岭山地的康县还有黑、白狐狸。所产狐狸皮,毛绒丰足,色呈深黄,有芝麻花,十分美丽。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带所产狐狸皮,张幅大,针毛较粗,绒毛较其他地区略薄,多呈灰黄色,多带黑毛尖。由于甘肃,民间利用狐狸制裘,在藏、蒙等民族制帽、制皮领历史悠久,裁制方法精细而考究,所制狐狸裘皮在国内外市场声誉颇高。产于河西走廊等荒原及半沙漠地区的沙狐皮,毛绒丰厚,针毛细,脊背毛呈青灰色,腹肷毛有青灰色或白色,色泽光润,主要适于制做皮帽、皮领、背心、长短皮裘、裘皮褥子。其制品轻便、美观、保暖、御寒,为国际裘皮市场上的上品,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特别是用沙狐肚部所制的"金银肷”和"吉祥肷”,在国内外皮毛市场独占鳌头,声誉尤高。

 

                                                   猞 猁 裘 皮
  被誉为大毛制裘皮"王座”的猞猁裘皮,以其针毛较长,粗细适中,柔软灵活,色泽光亮,富有弹性,绒毛细足,保暖耐磨,被毛斑点清晰,颜色美丽;张幅大,皮板柔韧、结实称誉国内外市场。我国采用不同裁制方法制的各种猞猁裘皮衣着,如用全皮制成的"猞猁抱月”、用背皮制成的"猞猁脊”、用腹皮制成的"葡萄肷”、用腿皮制成的"猞猁腿”等皮筒,款式新颖,高贵美观,保暖耐穿,轻便柔软,在裘皮市场上售价昂贵,颇受欢迎。
  猞猁又名"林曵”、"猞狸狲”、"马猞狸”。因形体似猫,故又有"大山猫”之称。它头圆,颜面短,两颊部毛较长,耳基部宽,耳端生有耸立的笔毛。体躯粗壮,四肢粗而较长。体长零点九至一点三米。背部毛绒多呈灰棕色或粉棕色,背中线棕红色较深,背毛基部绣红色,毛尖黄白色或灰白色。在两肋及四肢外侧遍布棕揭色斑点。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我国猞猁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甘肃猞猁分布较广。陇东、天水、甘南和河西走廊均产猞猁皮。其皮张幅较小,不及黑龙江,但毛绒灵活,颜色漂亮,褐色斑点明显而清晰,这就使甘肃猞猁裘皮身价百倍,而且光泽美、弹性好,耐磨性能好,加之加工精细,工艺精湛,制裘历史悠久,在国内外市场声誉颇高,经久不衰。国内外许多人都能以得到甘肃猞猁裘皮为幸事,所以,至今猞猁裘皮仍不失为甘肃特产。

 

                                                  靖 远 滩 羊 裘 皮
  滩羊是我国特有的裘皮用绵羊品种,主要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两岸的银川、贺兰、平罗、石嘴山、陶乐、灵武、吴忠、青铜峡、永宁、同心、盐池、中卫、中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陕西省的定边和甘肃的靖远、环县、景泰、会宁、皋兰、白银、榆中等相互毗邻的干早半荒漠、面积约九万多平方公里略呈三角形的地带。据统计,上述四省区约有滩羊二百二十九万多只。其中甘肃七县约八十三万八千多只,占三分之一以。上滩羊因放牧于干旱半荒漠戈壁滩,故名。滩羊裘皮为滩羊羔皮。滩羊羔因生活时间长短和被毛的长度、密度、光泽等特征不同,所生产的羔皮有滩二毛皮和滩羔皮之分。出生四十五天左右,被毛长度约七厘米以上所剥取的皮,称"滩二毛皮”。出生一个月左右,被毛长度在七厘以下所剥取的皮,称"滩羔皮”。
  滩二毛皮,被毛洁白如玉,细长,均匀,柔软,每根毛从根到梢有波浪形弯曲,底绒少,绒根清楚,不粘连,被毛灵活。皮板薄而细韧,伸延性好滩羔皮被毛洁白,毛轻胎软,长度较滩二毛皮短;张幅较滩二毛皮略小,皮板轻薄。滩二毛皮和滩羔皮,一般多制做毛朝里的皮筒,如裘皮袍、裘皮大衣、茄克、背心等,是国内外皮毛市场久负盛名的夺冠商品。
  甘肃滩羊裘皮,以靖远为代表。其特点是被毛洁白、细长、均匀、柔软、毛绒丰满、板质较薄而细软,闪闪动人,引人悦目。常见的毛绺花弯形状有小串字花,串子花、软大花。
  小串字花:毛绺较细小,毛绺的根部和梢部粗细较一致,从毛根起就有弯曲。弯曲的弧度小,花弯多,均匀,一般每个毛结上有八至九个弯。绒根清,柔软、灵活,横置或倒置毛结都能自然下垂,毛梢抱扭较紧,略扁,不易松散和缠结,是最好的花形。
  串子花:基本上与小串字花相似,但毛绺较粗,根略粗大,一般每个毛绺上有五至七个弯曲,弯曲度略大较均匀,约占毛绺全长的四分之三,根部四分之一略显直。其他特征与小串字花相同。是很好的花形。
  软大花:毛绺粗大,毛根粗,毛稍细,花弯较小,一般每个毛绺有四至六个弯,弯曲弧度较大,毛绺上部三分之二有花,根部三分之一较粗直,底绒较多,绒根不清,欠灵活,毛稍抱扭较松散。是不太美观的一种花形。
  滩羊裘皮和哈思梨、鸽子鱼统称"靖远三宝。靖远滩羊裘皮,多以农历腊月和正月前后所产的羔皮,即冬羔皮裁制,板质良好,品质尤佳,毛色洁白而光润,毛绍花弯形状以小串字花为多,串子花次之,可与有名的宁夏平罗、贺兰、银川滩羊裘皮媲美。其产品远销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和港澳地区,颇受欢迎。
  为了加速滩羊的发展,不断提高滩羊的品质,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甘肃省科委已将滩羊本品种选育列为研究课题,而且有了新的进展。近年,为适应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持养育滩羊专业户、重点户和联户放牧的经济联合体,据环县、靖远、皋兰、会宁、榆中和白银等县区的不完全统计,目前这六县区牧养滩羊专业户已达一千四百多家,牧养滩羊约二万八千二百多只。全省现有国营滩羊场四个,区乡办滩羊场十一个,共牧养滩羊一万三千多只,一九八二年向兄弟省市区提供种滩羊七百多只。

 

                                                  沙  毛  裘  皮
  甘肃沙毛裘皮,即山羊羔皮,又称"猾子皮”,是主要分布于腾格里沙漠边缘,黄河两岸山区的我国特有优良羔皮用山羊。
  甘肃以景泰和毗邻的靖远、白银一带生产的数量最多,约十六万只,质量最好,故名景泰猾子皮。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中卫香山一带生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又称"中卫猾子皮”。与中卫毗邻的中宁县、同心县、海原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右旗的边缘山地也有饲养。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地区的东南部。西接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南连兰州市皋兰县、白银区,东邻定西地区靖远县,北靠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县。这个县有东祁连山向东延伸的支脉。黄河从县境东部流过。北部属温带干早气候,南部属温带半干早气候。年降雨量一百八十九毫米,蒸发量为三千三百多毫米。全年日照二千九百多小时。景泰山羊是在这种气候严酷多变、干早缺水、植被稀疏的半荒漠地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精心培育而成的地方良种。它体质健壮,抗病力强,耐寒抗暑,能终年放牧,具有十分耐粗饲的优良特性。羔羊出生后即能站立、吃乳、跳跃。成年山羊胆大、好动活泼,行动敏捷,喜登悬崖峭壁,善奔逐而食,能远牧。在与滩羊合群放牧中,常为羊群前导。故当地有"精山羊,疲绵羊”之说。比之滩羊,这种山羊更能适应干旱气候和生有灌木的山地草场。特别是能利用滩羊所不能利用的陡峭山地草场。
  甘肃沙毛裘皮,是山羊羔出生后三十五天左右剥取的皮。皮毛长约七至八厘米,毛色有白、黑、青三种。以白色为多。黑色皮,毛油黑发亮,尤其可爱。青色皮,毛色黑、灰、白相间,分布均匀,色调素雅,十分珍贵,可与驰名的济宁青猾皮媲美,但数量极少。景泰猾子皮,毛绺多,呈波浪形弯曲,构成美丽的花穗;皮板细致、柔软,可与滩羊裘皮相媲美,是一种珍贵的轻裘皮。在十九世纪,随着皮毛加工工业的迅速发展,景泰猾子皮经加工鞣制,变得又薄、又轻又柔软,所制大衣,毛丝细密,花穗弯曲均匀,形状规则,毛梢闭合,花弯排列在一个水平上,能纵横倒置,无灰无味,轰动了国内外皮毛市场。
  一九五一年在北京展出后,声誉更高。之后曾展销印度,颇受欢迎。目前,沙毛裘皮尤为南方人民所喜爱。

 

                                                   岷县黑色二毛裘皮
  岷县黑色二毛裘皮,是岷县黑裘皮羊之皮所产。这种裘皮羊,又称"岷县黑紫羔羊”,亦称"岷县黑羊”,因裘皮色黑保暖,耐脏,深受群众喜爱,尤以生产黑色二毛皮闻名。岷县黑裘皮羊是在沿洮河和岷江上游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和长期进行人工选择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地方绵羊品种,据体型来看属山谷型藏羊。目前中心产区为挑河流经岷县的两岸地区、岷江上游宕昌县的部分地区,边缘产区为临潭县新城以下的山岔、店子和陈旗等,和临洮县的牙下、三甲、潘家集、苟家滩、以及渭源县的峡城、麻家集、康乐县的莲麓、景古等地。中心产区约八万五千只,边缘产区约一万九千只,共十万零四千只。
  岷县位于甘肃省武都地区的西北部,地处洮河中游。西南、西北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接壤,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与天水地区接壤,是甘南高原与陇南山地的接壤地区。海拔较高,一般为二千五百至三千米,山峰都在三千米以上,北有秦岭山地横贯全境,和洮河、渭河分水岭,南有长江、黄河分水岭,洮河干流在县境内自西向北向东流过。谷地开阔,河谷两岸有阶地发育。根据山系走向:南有达拉岭、北有木寨岭和岷山等三个草山草坡地带,约有可放牧地百万亩,而且植被覆盖度较好。牧草则以禾本科为主,尚有大量的柳丛灌木及部分森林草场。
  岷县气候高寒阴湿,年平均气温摄氏五点五度,无霜期为九十至一百二十天,年降雨量为六百三十五毫米,雨水集中在七、八、九月。岷县黑裘皮羊的主要特征是体小,成年公羊体高五十六点二厘米,体长五十八点七三厘米;成年母羊体高五十四点二七厘米,体躯、四肢、头、尾和蹄全呈黑色,头清秀,鼻梁隆起,颈长适中,背平直,四肢端正,尾小呈锥形,体质比较纤细,结构紧凑,行动灵活敏捷。公羊有角,母羊无角,很少有小角。岷县黑裘皮羊适于山区放牧。
  岷县黑裘皮羊主要生产黑色二毛皮。所谓二毛皮是羔羊生长到两个月左右,其毛的自然长度长至七厘米时,将羔羊宰杀所剥取的皮叫二毛皮。这种皮的主要特点是:毛股明显而成花穗,其尖端为环形或半环形,下有三至五个弯曲。好的二毛皮毛纤维从根到尖漆黑,光泽悦目,皮板薄而轻。皮张面积为一千三百五十平方厘米。所制裘衣为裘羊皮之上品,在国内外市场被视为珍品。
  岷县黑裘皮羊还生产二剪皮和老羊皮。二剪皮即剪去羔羊之首次春毛,至秋季第二次剪毛前宰杀所剥取的皮。这种皮的特点是毛股明显,从尖到根有三至四个弯曲,光泽美观,皮板面积大,保暖而耐穿。比之二毛皮,则绒毛较多,毛股易粘结,皮板较重。老羊皮为第二次剪毛之后食肉宰杀或自然淘汰等原因所剥之皮。
  岷县黑裘皮羊由于个体小,重量轻,成年公羊活重只有三十一公斤,母羊只有二十八公斤,产肉性能较差。其产毛量年平均约一公斤。崛县黑裘皮羊由于饲管粗放,不注重选种选配,致使一些地方羊群体型变小,部分羊的毛色杂乱,有的毛梢紫、根黑,有的则梢黑根紫,有的或棕或褐,还有少数个体毛丛中夹杂白色毛纤维。为探索提高岷县黑裘皮羊质量,一九七三年甘肃省畜牧领导部门建议在非中心产区引用卡拉库尔羊杂交试验,效果明显,品种质量大为提高。

 

                                                  三 北 羔 皮
  三北羔皮,因原产于波斯湾地区的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阿富汗以及苏联等国,故又称"波斯羔皮”、"卡拉库尔羔皮”,是世界上珍贵的羔皮之一。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裘皮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为国际皮毛市场的三大支柱之一。
  八十年代初,三北羔皮交易量约八、九百万张,它的价格变动,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裘皮市场总的情况,所以又有裘皮市场"寒暑表”之称。近二十多年来,三北羔皮的价格一直是上涨的趋势。由于三北羔皮在国际裘皮市场上的重要地位,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国家饲养三北羔皮羊。
  我国饲养三北羔皮羊始于一九五一年,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解放以后,我国先后引进三北种羊一千多只,投放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区进行纯种繁殖,并用以杂交改良当地土种绵羊。目前,三北羔皮羊的饲养已遍及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甘肃三北羔皮羊主要产于山丹、民勤两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由于三北羔羊在甘肃处于大力发展阶段,一为保证种群的不断扩大和羔皮质量迅速提高,一般只能宰杀那些毛皮质量较好,而又不适于留种的公羊,故所产羔皮品质优异,皮板薄韧,被毛色泽纯正美观,光亮,密度和长度适宜,丝性良好,手摸时有丝绸般的光滑、柔软而有弹力感.花形图案比较理想,毛卷花纹清晰而坚实。常见的毛卷有轴形、卧蚕形、肋形、鬣形、环形、半环形、杯形和豌豆形,鞣制工艺独特。加工技艺精良,制品轻便适体,远销国内外主要皮毛市场.而且声誉日著。

 

                                                   黑 猾 皮
  黑猾皮是一种名贵的制裘山羊胎毛皮,在国内外市场上声誉颇高,为甘肃传统的出口裘皮商品之一。据史料记载:"山羊本野生,嗣因豢养于人变种颇多。”"毛色或白或黑或灰,或黑白混杂。”山羊在我国分布较广。
  我国黑猾皮主要产于内蒙、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被毛的花形,依照山羊的品种、生活地区、幼体在母体内发育的时间长短、流胎或自然死亡的季节、母羊体质、怀孕期间营养状况的差异而不同。常见的花型有播式花纹、分脊、紧中片花纹、片花、圆花。
  播式花纹毛长约一至一点三厘米,毛杆多有均匀的卷曲倾斜、紧密地扣压在皮板上,花纹坚实、清晰,色泽光亮。
  分脊:由肩部到臀部.以一条纵向无毛皮肤带,将脊毛分成明显的界线.呈脊沟状。分脊皮的毛,一般不超过一点三厘米,粗细适中,扣紧皮板,被毛光滑,色泽显亮。
  紧中片花纹:一般毛长一点七厘左右,毛尖向下扣卷,呈半握拳形相互连接,以波浪形花纹。
  片花:一般毛长二厘米左右.呈较松散的波形片花。花纹较明显、清晰的称"小毛片花”。毛长三厘米以上,花型松散,花纹不明显的,称"大毛片花”。
  圆花:毛长二至二点五厘米,毛绺弯成环形、半环形,花型明显,较清晰。毛长达三厘米以上,环形松散而不清晰的,称"大毛圆花”。
  甘肃黑猾皮,主要产于庆阳地区的环县、华池和平凉地区。以平凉所产数量最多,毛色显赤红色,品质最佳。甘肃黑猾皮和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呼和浩特一带,陕西的榆林、安堡、绥德、延安,宁夏的银川、盐池、中卫,山西的交城附近所产的,统称"西路黑猾皮。"西路黑猾皮”,为我国裘皮中之名品,作为一项出口商品,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
  黑猾皮有大毛和小毛之别。小毛黑猾皮,毛短,弹性好,光泽强,花纹紧密,坚实,花型雅致,或分脊显明,被毛光滑;皮板薄嫩,乳头层较厚,弹性纤维较发达,板面光滑、细致,张幅较小。鞣制加工后,适于制作妇女、儿童翻毛大衣,各种皮帽、皮领、皮手套、春秋服装的银边等。其制品,花纹坚紧、光亮,好似彩缎一样,闪出夺目的光彩。近年来,我们多以半成品、成品出口,很受用户欢迎。大毛黑猾皮,毛纤维粗长,花纹松散,光泽较差:皮板略薄,张幅较大。适于制做内销的皮帽、皮领、皮衣、皮坎肩等。其制品,具有轻便、保暖、耐磨的优点,但因毛粗直,不如小毛黑猾皮美观。
  甘肃黑猾皮的利用历史悠久。据平凉地方志记载,远在宋元时期,民间已将流胎和出生后不久死亡的黑山羊皮剥取,精心鞣制而为轻裘,轻便柔软,极为美观。至二十年代,天津、山东等省市皮货商即来平凉收购黑猾皮加工出口。甘肃加工出口黑猾皮始于解放以后。其制品新颖别致,美观大方,花纹坚紧而闪亮,光彩夺目,酷似绸缎,深受外商欢迎。

 

                                                    河 西 驼 毛
  在"丝绸之路”要冲的千里河西走廊,浩翰无垠的腾格里沙漠横贯其北,巍峨起伏的祁连山连绵东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远自汉代已有"畜牧为天下饶”之誉了。在河西的家畜中,最"饶天下”的,还是悠然漫步在沙漠边缘的骆驼。
  骆驼是一种很奇特、经济价值很高的动物。群众说它有十二种"属相”:头似羊,眼似鼠,兔子嘴,马耳朵,老虎身子,鸡腿,牛蹄子,猪尾巴,狗屁股,猴毛,背上有一副自然的"肉鞍”。它被称为"长命吉祥之物”。来到河西走廊的中外友人,特别是探访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的国际友人,总爱乘 坐上那可以憩息的"肉鞍”,领略使世人神往的边塞风情,但也以能得到声誉卓著的河西驼毛为幸事。
  驼毛是由长度、细度、拉力、弹性及用途完全不同的鬣毛、正常粗毛、细绒毛构成。它纤维细长、均匀,拉力大,弹性好,比重小,耐磨性强,抗酸性强,遇碱较稳定,轻便保暖,颜色素雅,吸湿性强,是制做高级大衣呢、运动衫、围巾、袜子、驼毛毯和机械设备中的衬垫、毛绳、衬布、优质传送带等的原料,还可做人们喜爱的被褥、棉衣服的填充物。驼毛与细羊毛、半细羊毛或山羊绒混纺后,可织成新颖、艳丽、光滑、丰满的高级平纹织物和毛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西走廊饲养骆驼约七万峰,主要分布于与历史上曾被称为质量最佳的"王府”驼毛产地接壤的金塔、肃北、敦煌,和历史上称为"东口”驼毛的民勤等县。年产驼毛约五十万斤。河西驼毛纤维细长,手感柔软,光泽好,拉力大,弹性强,颜色正,多呈杏黄色或棕红色,为甘肃一项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据报道,近年兰州第一毛纺织厂用河西驼毛设计生产的驼绒毛毯,手感光滑、柔软,色泽自然素雅,独具一格,远销日本、香港等市场,备受欢迎。

 

                                                   山 羊 绒
  山羊绒是一种高级的毛纺原料,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我国利用山羊绒的历史已有四五百年。据史料记载,很早以前,西藏人民就用山羊绒手工织出精致的披肩和绒衫,远销国际市场,并享有"开士米”的美称。之后,羊绒织品早已实行机械化生产,但是这个传统商品的名称仍然沿用至今,闻名中外。目前,随着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山羊绒经水洗、拉毛、染色、纺纱等加工以后,可以织成美观轻便的各种羊绒衫、运动衫、连衣裙、围巾、披肩、手套、袜子等。用山羊绒和绵羊毛、驼毛、人造纤维混纺,制做水纹羊绒大衣呢、羊绒毛涤伦和纯羊绒毛毯等新产品。其制品具有手感滑软丰厚、绒毛密集细腻、呢面平整匀净、质地轻薄美观、光泽自然柔和等优点,畅销国内外市场。
  山羊绒的种类较多,按其颜色分为白绒、紫绒、青绒三种。其中以白绒用途较广,价值较高。
  我国山羊绒主要产于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区,以及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甘肃年产约六十万斤,多为白绒。山羊绒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其细度、长度、拉力、伸缩力、光泽等。甘肃山羊绒绒毛细腻,柔软、光滑,平均细度约十三至十四微米,几乎比六十支的绵羊毛细一倍,而且粗细均匀,变异系数范围较小。其长度一般在五厘米左右。毛纤维结构无髓,鳞片稀薄,毛质层厚度大,拉力强,弹性好,光泽自然柔和,可与内蒙古自治区有名的狼山、乌拉山一带的白绒媲美。据《甘肃日报》、《兰州报》报道,近年,兰州第一毛纺织厂生产的山羊绒花呢,手感滑软丰厚,绒毛密集细腻,呢面平整匀净,质地轻薄美观,颇受外商欢迎。每米山羊绒花呢创外汇是羊毛同类产品的十三倍。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