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武都绣花线

发布时间:2013-03-26 11:05:47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绣花线为刺绣原料,是一种传统的妇女手工艺品。
  我国刺绣,谓之"女红”,唐、虞之世已有之。自周以迄魏晋,宫殿以为陈设之美,衣裳以为都丽之观,刺绣普及于朝野上下。至唐、宋,刺绣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皆刺于绣,为我国刺绣昌盛时代。元代刺绣稍衰,明、清又复兴,盛名天下,出现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声誉更高。
  武都绣花线由生丝加工而成,经过解线、浸泡、揉搓、水煮熟化、变色、冲洗、染色等九道工序。即先将生丝解线后,投入温水或冷水中浸泡一夜,挂线架上搓。搓好后,投入碱水锅中煮,使其熟化,然后加进适量的猪胰子,使熟丝变白,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冲洗干净后,将线分开,染成各种颜色。染色后,将线投入洋芋粉溶液中浸泡,使线条膨胀、发光:最后,将线挂到竹杆上晒至能将洋芋粉抖掉,整理成二十卡的小把子,即可应市。
  武都绣花线主要由武都县安化公社曾家街大队加工生产。这个大队是有名的"花线村”。据说,这个村加工生产绣花线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由于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女孩子们从小就跟母亲加工生产绣花线,相沿承袭,工艺娴熟,经验丰富,所产绣花线具有软、亮、柔、轻的特点,色阶多达一、二百个。产品远销新疆、青海、内蒙、山西,陕西、湖北、云南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备受欢迎,名气很高。"花线村”的社员,则把加工生产绣花线视为传家宝,家家户户加工生产。来到这个村子,房顶上、屋檐下挂晒的花线,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巷道、院场,搓线的架子林立。心灵手巧的刺绣工人,用它绣出各种美丽的刺绣品,美化了生活,给生活增加了绚丽的色彩。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