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臼匕仿古地毯
地毯是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史籍中已有记载。不过古时不叫地毯,而叫"氍毹”或日"地衣”。
相传地毯,始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地毯的需求不断扩大,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如跪垫、椅垫、坐垫、鞍缇,及铺地、挂壁等。至唐朝已有题名《红线毯》的颂诗:"丝彩绒绒香拂拂,绒软花虚不脱物,美人踩上歌舞来,罗丝绣鞋随步设。”由于当时的地毯全为皇家贵族所享用,故诗人们发出:"地不知寒人要暖,土夺人衣作地衣”的不平呼吁。据《大元毡罽工物记》载:元成宗皇室一间寝殿中铺的五块地毯,总面积达九百九十二平方呎,甩羊毛约千斤。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中国汉代文化、印度佛教艺术、伊斯兰艺术的汇流地区,羊毛资源又丰富,地毯发展较早。据安西地方志记载,远在唐代甘肃已有地毯生产。敦煌壁画中对地毯的描绘甚多。伎乐天脚下踩的地毯有个美名叫"舞衣”。到明、清两代,除民间使用地毯外,寺院、皇宫也大量使用地毯。相传,清乾隆皇帝看到西藏喇嘛贡献的藏毯后,非常喜爱,传旨在北京设立了"地毯传习所”,并从甘肃请去匠人织做地毯,传授技艺。明代以甘肃、宁夏为代表的西北地毯,是我国现代地毯艺术的基础。
我国的地毯向来以做工精湛和图案优美见长。特别是手工栽绒地毯,融汇了各民族艺术的精华,成为世界上著名的高级工艺美术品。甘肃地毯生产尤多,目前全省地毯厂有三十家之余。兰州地毯、天水地毯、甘南地毯等都是名牌产品。临洮飞天牌仿古地毯更是名牌中的名牌,它以染色谐调,图案布局合理,剪花花纹灵活,毯面平整,手感好,光泽美,弹性强而著称,大有所向"无敌”之势,被视为我国地毯产品中的一朵奇葩,在国外被当作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临洮飞天牌仿古地毯已有一、二百年的生产历史。它选用纤维长、粗细适度、光泽好、拉力强的当地土种羊毛中的秋毛和滩羊毛经过图案绘制,特殊植物染色,手工织做,化学洗制而成。其品种有地毯、床毯、马褥子,群众叫"栽绒毯子”。解放前,临洮仿古地毯行销西北各地。五十年代临挑县组织民间老艺人办起地毯厂,为东欧一些国家生产出口地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厂的生产迅速发展,特别是图案上,吸取了我国历代艺术纹样和构图的特点,配以谐调的色彩,经过片剪、洗光工艺处理后,花纹突出,富于立体感,一跃成为全省地毯产品花色最多、质量最好的产品。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瑞典、瑞士、丹麦、巴西、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名闻遐迩,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第一,一九八三年又获得轻工业部的优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