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临夏砖雕

发布时间:2013-03-27 10:33:33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临夏砖雕,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艺术的一颗明珠,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久负盛名,运用颇广。
  砖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门建筑艺术。《左传》有"厚敛雕墙”的记载。注云:"彫,本亦作雕”,说明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在建筑中就讲究刻镂艺术了。据近年考古发掘所见,河州砖雕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清末明初则更臻完善精美,能工巧匠辈出,砖雕作品丰富多彩。
  河州砖雕有"捏活”和"刻活”之分。所谓"捏活”,就是先用加工配制的粘土泥巴,用手或模具捏制成龙、凤、狮及各种花卉鸟虫等图案,而后入窑焙烧成砖。所谓"刻活”,就是在青砖上用刻刀雕刻成各种图案和画幅。由于历代宫廷寺庙,雕栏画廊,普通家庭门房也讲究雕刻,这更促进了砖雕艺术的发展。在临夏,官廨公寓,民间居室以及回、藏、汉等各族寺院观庵,无不闪烁着砖雕艺术的光彩。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如山墙影壁、甬道洞门,因物设图,巧施雕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临夏红园和东公馆是河州砖雕艺术保存最完整的地方。红园的砖雕多系回族砖雕名家周声普及其族人所作。一字亭南侧照壁上的《泰山日出图》,采用国画荷叶皴的技法,两峰巍峨对峙,峭拔挺秀;中间石径奇险,逶迤曲折;更有宝塔耸立,泉水淙淙,崇阁朝阳,轩窗当风。北侧照壁上的一帧《石榴双喜图》,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一只喜鹊举起一只爪子,正在擦拭饱尝石榴后尖喙上的残汁。构思巧妙,雕工精湛,玲珑别致,意趣生动。
  东公馆是军阀马步青的私人官邸,修建于三十年代末,整个庄院亭台楼阁,曲径回廊,都用砖雕图案装饰。在这里,雕刻艺人运用自己熟练而高超的技艺,雕刻了许多佳作。花卉翎毛造型独特,神韵多姿,各种图案线条流畅,取材多样;山水图景,构图严谨,意境高远。天井正面壁的大山水,红日高照,山势峥嵘,黄河滚滚,青松郁郁,白帆点点,归鸿阵阵,高阙崇阁点缀其间,万里河山尽收一图。
  砖雕作为建筑上的一种艺术,其内容、形式,都要和建筑物的种类,形式和风格等相统一,以达到美观、和谐、艺术的目的。近代,河州砖雕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等艺术的特长,多采用高浮雕的手法。这种手法,在平面构图和层次布置上,把要表现的主题放在重点位置和浮雕的第一层,使表现的内容更为突出,更丰富多彩。《甘肃画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刊载《砖雕栏杆》、《博古图》、《竹》、《墨龙三观》、《王福捧寿》、《山河图》、《葡萄》、《满堂红》、《屋脊上的砖雕》、《碧波荷花》、《荣华富贵》、《荷花童子》、《王祥卧冰》等十六帧砖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刻工细腻,形象逼真,使人目不遐视,赞口叫绝,反映了河州砖雕高超的艺术水平。《碧波荷花》,巧夺天工,是一帧力作。清风徐徐,碧波荡漾,荷花的幽香仿佛溢出画页,香得使人心醉。《葡萄》更是雕工娴熟,生意盎然,一眼望去,象真的来到葡萄架下,使人馋涎欲滴。
  河州砖雕,意境新、刻工细、图案美,不少国际友人看了砖雕艺人的新作《飞天》和戏耍绣球的《雄狮》,以及奔跑如飞的《鸣鹿》,称为"惊世绝艺”。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