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酥油花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隅.有一座古老的宗教寺院,宛若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曼达拉山和龙山环抱的一块小盆地上。这就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古称扎西奇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即公元一七0九年。此寺规模宏伟,占地约一千三百余亩。原有六大学院(闻思学院,修显宗,藏语叫"铁桑浪瓦扎仓”、续部下学院,修密宗,藏语叫"居万巴扎仓”、续部上学院,修密宗,藏语叫"居多巴扎仓”,时轮学院,修天文,藏语叫"丁科扎仓”、医药学院,修医药,藏语叫"曼巴扎仓”、喜金刚学院,修法事,藏语叫"季多扎仓”),十八活佛公署(藏语叫"囊欠”)、十八佛寺(藏语叫"拉康”),以及金塔、办经坛、藏金楼、印经院等建筑,遍布山腰以上,崇楼广宇,金瓦朱甍,墙垣均红、黄色,寺顶四隅立铜质馏金宝瓶,飞檐描金错彩,华丽非凡。其中寿瘩寺为六层宫殿式建筑,内供铜佛像一尊,为全寺最高处。僧舍万间,粉噩如雪,建于寺下平地上,近处有千手观音殿,寺内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书籍六万余册,在全国嗽嘛寺中名列前茅。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晚,拉卜楞寺举行盛大的酥油花灯会,各扎仓、昂欠、班级的僧侣们,就将工艺精巧、造型逼真、色彩鲜艳夺目,千姿百态的酥油花,抬到大佛殿前展出比赛。
相传酥油花源于西藏。公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从京都长安带去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供在大昭寺内。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学佛成功之后。便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冠,佛身上献了披肩,还供了一朵酥油花及大量的酥油灯。后在西藏成为习俗,其后传到拉卜楞寺。每年春节前后,酥油花艺人们便将纯净的酥油揉以各色石质矿物染料,塑造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 飞禽、走兽等,构成美妙神奇的神话故事,使人眼花缭乱,浮想联翩如《唐僧取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天仙配》、《嫦娥奔月》等,更是维妙维肖,吸引着四川、青海和省内数万计的藏、蒙、土、汉等各族群众,堪称拉卜楞寺"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