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美观大方造型奇特镶嵌精美的天水雕漆

发布时间:2013-03-27 11:16:4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天水雕漆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特种工艺美术品。它造型奇特, 漆质坚硬、漆面光亮,耐酸、耐碱、耐热、耐烫、做工玲巧、色彩清雅协调形式美观大方,赢得了国内外人民的赞誉,被誉为艺苑的一枝绚丽鲜花,与景德镇的瓷器、湖南的湘绣同被誉为我国工艺美术的"三长”。
  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乡。唐代 著名诗人杜甫曾在这里居住、游览和生活过。她南以秦岭为屏,北有以六盘山为主峰的群山环绕。这里山川峻秀,气候温润。与天水相连的陇南、秦岭山区,森林茂密,杂木丛生,是我国最佳大漆产区之一,为天水雕漆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漆器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据史料记载,远在春秋战国 之前,我国已有漆器的制作和应用。而雕漆则始于北宋庆历年 间,即公元一千零四十一年之后,于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天水雕漆历史尤早,开始为木漆艺人用生漆涂棺梆,继而用生漆、 桐油制罩来漆箱子或其他家俱。二十世纪初叶,天水道尹张继洪从西安聘请来雕漆艺人汪基成、汪俊杰二人,在陇南十四县 集银元九万元,创立了"甘肃省陇南第一工艺工厂”,内设漆 科,以汪家父子为技师,招收学徒七人,从事漆器生产。之后,又有张直忱、焦海山、叶云等人,相继成立了"协济工厂”、"连叶公司”、"民生工厂”等,但由于贪官污吏的严酷盘剥 和互相倾轧,这些工厂于一九二0年先后倒闭。这枝古老的艺 术之花日趋枯萎凋零。解放前,这里只能生产一些简单小型的 漆木碗、手杖、印盒、笔筒、砚盒、茶盘、梳妆匣、小圆桌、 凳等小件。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雕漆老艺人郭力学、  郭丙学、周杰、巨珍、董珏、梁兆贵、郭笃学等二十七人于一 九五三年组成了雕漆生产合作社,使这枝优秀的民间艺术之花 如枯木逢春,欣欣向荣。一九五六年,天水雕漆步入国际市场, 产品亦扩大到烟具、挂盘、花瓶、茶几、躺椅、俄式摇椅、古式书架、果盒、大饭桌等,质量也大有提高。一九五八年,建立了天水市雕漆工艺厂,生产逐年扩大。现在厂房已经由原来不过五百米的二十几间平房,发展成建筑面积为九千平方米的七栋大楼;生产方式由手工操作部分向半机械化过渡。
  雕漆是在漆器上雕镂花纹,杂以色粉,工艺复杂,每一件 工艺品,都要经过木工、漆工、石刻、镶嵌、描金等大大小小 一百多道工序。天水雕漆,继承了古老的雕漆传统操作方法。 艺人们一手制胎、髹漆、自绘、自刻、自填色彩,一手在漆好的漆器上绘上竹、兰、梅、菊等画,用刀刻好,填入颜料漆,然后, 放在地窖里阴千、磨平、退光。一刀、一画、一刷漆,凝结着艺人们 的心血,表现出高超的技艺,是美与力的结合,是智慧和劳动的 结晶。为了提高工艺水平,发展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在五十年代,他们请了名画家、艺术家郝进贤、张筱辰、杜礼庭、马颂清等人设计指导,使优秀的民间艺术和传统的中国画融会贯通,巧 妙结合。同时,他们还学习了著名的浙江石雕、扬州木刻、北京玉石、象牙雕琢的优点,继承了敦煌壁画、麦积山雕塑,以及史 前彩陶、宋元瓷器、明清玉器,和民间剪纸、刺绣、木刻、年画 等优点,并开创了石刻镶嵌技术,融多种艺术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天水雕漆的独特风格。
  天水雕漆选用东北上等红松、椴木、当地天然漆,浙江青田石、腊石、福建寿山石、山东绿冻石、萧山红石、北京黄石、太湖蚌皮和珍贵的珊瑚、玛瑙、珍珠、象牙、玉石、螺甸、贝壳等为原料少产品有围屏、沙发桌、餐桌、餐柜等二百多个品种;花色在传统黑漆的基础上,新研制出各种彩色新样,如朱砂红、翠绿、宝 兰、驼黄、棕色、玛瑙,以及新近投产的酒红等,鲜艳夺目;绘 画继承了民族传统特色,借鉴、移植了国画技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人佳著,情趣横必如人物有《八仙过海》、《群仙祝寿图》、《九天玄女》、《仕女游春》、《杨门女将》、《蔡文姬归汉》、《西施浣纱》、《盗仙草》、《罗汉说法》、《海棠诗社》、《惜春作画》、《十里亭相送》等等;花卉有《锦鸡牡丹》、《花好月圆》、《富贵寿带》、《玉兰海棠》、搽梅双雀》、《石榴月季》、《喜鹊登梅》、《松鹤延年》,以及《牧马图》、《戈壁驼铃》,  还有仿照出土文物的彩陶、铜奔马等文物屏博古屏等。构思新颖,布局合理,工艺精巧,造型优美。
  目前,天水雕漆远渡重洋,行销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主要产品雕漆围屏和沙发桌,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其中,六扇围屏还被轻工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产品。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