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小戏,在地方传统文化孕育中不断成长,在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唱腔风格上已具自身特点。曲调优美,节奏感强,旋徊往复,适于演唱较长内容和叙述故事,总体感觉高亢激越,充满奔放雄浑之气,豪爽而富有激情。
永昌曲子的曲词大多使用形象生动的口语,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因此深受本地人民喜爱,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在形式和演唱风格上,曲词、句式比较规整,大多为七言四句,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词曲固定,统一和谐,讲究和辙押韵,也采用传统比兴和夸张对比的手法。有的含蓄深沉、寓意深刻;有的平铺直叙、一语破的,体现了民间文艺作品的特点。

演唱戏目主要有《赐福》《八仙庆寿》《阴公传》《升官》《朋友乐》《仕女图》《八姐盘店》《小姑贤》《黑访白》《下四川》《十里亭》《闹书馆》《小放牛》《赐福》《调寇》《投朋》《俞伯牙抚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打棍顶砖》《李亚仙刺目》《卖水》《张连卖布》等。

永昌曲子是永昌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宝贵资源,是地方群众文化的突出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形式。它长期在民间传唱,口传心授,代代沿袭,不断更新和演变,真实地反映了本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人情习俗、情感追求和价值取向,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群体生活层面的真实记录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