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正在消失的老手艺——正宁木偶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19-07-02 10:10:3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庆阳网讯(记者 陈飞 吕赟)    正宁木偶戏,俗称“泥头戏”,是一门集音乐、绘画、纸塑等为一体的戏曲艺术,根植于民间,是农村群众传唱的一大“绝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走遍庆阳山山水水的木偶戏,在辉煌过后,与许多传统艺术面临的困境一样,生存空间被现代的审美趣味挤占,男女老幼守着围布看木偶小人儿的场景早已不再。曾经让艺人们赖以生存的技艺,成了闲暇时的一种消遣。

    在正宁县周家镇梁家村,记者见到了79岁的梁俊孝,他正在给木偶换衣服,“这几年,木偶戏越来越得到重视,保护、传承都在进行,唯独木偶制作技艺断了代,趁现在我的身体还算硬朗,能多做几个也好!”

    说起自己的木偶制作手艺,梁俊孝介绍,这完全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早些年,他从外地购置了全套的木偶并组建了戏班子,可随着时间推移,在表演过程中,木偶免不了受到损坏,但是每次维修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价钱也不低。无奈之下,他开始尝试着自己去修复损坏的木偶。寒来暑往,一晃十几年过去,他已经从当初的简单修复到了如今的全套制作。

    梁俊孝告诉记者,木偶看似操作简单,制作起来却并不容易。为了操作灵活、轻便,梁俊孝的木偶基本都是纸糊的。在整个木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各个关节处的拉线,他们是控制木偶眨眼、点头等动作的关键,这些拉线最终都会汇集在三个主操作杆上。为了保证在表演时不出现意外,木偶的各个部位都要进行固定。最后,给做成的木偶画上脸谱,穿上衣服,精心打扮后,就可以进行表演了。

    如今,木偶戏辉煌不再,木偶制作技艺后继无人,面临着失传的尴尬。梁俊孝老人说,在他有生之年,还是希望这门民间“绝活”能有个传人。

责任编辑: 孙雅茹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