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半台戏

发布时间:2019-07-03 10:03:37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半台戏

资料提供:凉州区文化馆

凉州半台戏,又称半台小戏,是流传于凉州民间的一个传统戏曲品种。针对于大戏秦腔而言,它只是一民民间小曲戏,故称之为半台戏。2008年,凉州半台戏被公布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凉州半台戏诞生于农村,其观众亦多以农民为主,后来逐渐走向城市,其观众面亦扩展到市民、商人,社会影响逐渐扩大。随着专业戏班的勃兴,半台戏逐渐走向了衰落。它从兴起到式微,经历了近百年时光。

凉州半台戏的特征十分鲜明。首先,演出阵营小,有“七学、八慢、九消停”之说,意指演职人员只需七至九人的;其次,剧目短小,多是生动风趣的地方戏和精炼感人的折子戏;再次,演出场地随意,院落、庙台、堂屋、廊下均可;第四,行头服装轻便而简单,以软当先,便于打成随手携带的包袱;最后,队伍聚散灵活,半台戏的演职人员多系农村民间艺人,农忙务农,农闲唱戏。

凉州半台戏以当地的民歌俚曲为基本声腔,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一方面大量吸收了陕西眉户的曲牌声腔,别一方面逐渐引进了兰州鼓子的行腔伴奏。凉州半台戏的音乐属于曲牌连缀体。从构成上看,它分别有器乐曲牌、唱腔曲牌和锣鼓经构成。从调式上看,它多由宫、徵调组成。主奏乐器为三弦,伴以其他弦索。半台戏的音乐原始古朴,风趣幽默,短小整齐,好记易唱,唱腔中没有过大的起伏,贴近生活的戏剧情节和富有特色的凉州方言,使其更显古朴稚拙。

凉州半台戏因其人员设施和服务对象的制约和引导,其剧目以传统折子戏和风趣幽默的生活小戏为主。常演的较有名的剧目有《李亚仙刺目》《田三婆倒灶》《两亲家打架》《三娘教子》《张连卖布》《刘海撒金钱》《小放牛》等二十余种,其风格以粗犷通俗见长,适于农村乡野娱乐。

凉州半台戏舞台虽小,但表演却面面俱到,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凉州半台戏是一份颇有份量的民间文艺遗产,是博大精深的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武威旅游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