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让戈壁明珠焕发光彩——悬泉置遗址申遗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03 17:29:00  作者:叶海 严存义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浏览次数:

 

再过两个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组就要对各申遗点进行考察评估,“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进入了关键性的冲刺阶段。在冲刺队伍中,我省敦煌悬泉置遗址位列其中。

  悬泉置,这座在大漠戈壁沉寂了2000多年的古驿站,是迄今为止丝绸之路上有记载的80多个古驿站中唯一被发现、发掘的一座。有资格参加申遗这场特殊的“赛跑”,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价值;既然快到比赛的终点,向前“冲”是必须保持的姿势。

  “打包”申遗: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年跨国申遗项目,名称读起来似乎有些拗口,但丝毫不影响它在世界范围内极高的关注度和重要性。

  其实,这个项目由来已久: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中亚和中国的丝绸之路系列申遗准备行动计划;2005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地区研讨会上,通过了将丝绸之路中亚段线路遗产申报列为优先项目的行动计划;2012年5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签署协议,正式确定“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为2013年跨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个整体“打包”的申遗项目,最终确定了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报申遗备选点22处,我省的丝路申遗备选点最后确定为5处,分别是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麦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

  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丝绸之路连通中亚和欧洲的重要关口和通道,敦煌莫高窟、嘉峪关、玉门关、阳关,这些耳熟能详的石窟和古关遗址,早已名扬海内外。而距敦煌以东60公里的悬泉置遗址,人们却知之甚少。

  当记者从瓜州出发一路向西寻访悬泉置遗址时,公路上没有任何通往悬泉置遗址的标识。我们只好根据事先了解的路线,在省道314瓜州至敦煌64公里处向南折进茫茫戈壁,再兜几个弯,就来到了悬泉置遗址脚下。

  眼前的悬泉置遗址,只是一个隆起的方形大土包,是上世纪90年代初考古发掘后回填留下的痕迹,土包四周一些古房屋的基址若隐若现。“表面看,悬泉置遗址并没有看头,但这座沉寂了2000多年的古代邮驿机构,其历史文化价值非同一般!”敦煌市文物管理局局长赵志英告诉记者,目前悬泉置遗址管护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好在现在游客比较少,有利于保护。“这次‘打包’申遗是很好的机遇,可以借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遗址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通过申遗宣传,使悬泉置遗址名扬天下!”

考古发掘:大漠深处的古文献宝库

  悬泉置遗址南靠三危山支脉火焰山,北临西沙窝盐碱滩。遗址东南侧有一个山沟直通一眼山泉,有三股泉水从半山腰中涌出,然后依次通过三层台地,流入山沟。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吊吊水”,形象地说明了“悬泉”一名的由来。

  悬泉置遗址地处戈壁腹地,远离居民点,地表目标不甚突出,直到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才被发现,从1990年开始进行了为期3年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轰动了学术界。发掘之后,为防止人为破坏,以“不改变原状、保存历史真实”为原则,对遗址进行回填,使悬泉置遗址保持了最真实的原状。

  经发掘考证,在西汉,悬泉置是敦煌郡效谷县下辖的一处邮驿机构。汉武帝时,称“悬泉邮”,汉昭帝时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驿”,魏晋时废置,至唐又复称“悬泉驿”,宋朝以后,逐渐废弃,前后延续近400年之久。

  悬泉置遗址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遗址主体建筑有置的办事机关坞院、马厩等。坞呈方形,边长50米,土坯砌筑,东墙设门,坞东北、西南有角墩。坞内东、西、南、北均有房舍,其中北组有三组独立院落,均有前堂、后堂、卫生设施。同时,大量简牍和数百片西汉纸张的出土,成为该遗址发掘的最大亮点,被考古专家誉为“大漠深处的古文献宝库”。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认定,悬泉置遗址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汉代邮驿机构,也是考古发现中的第一个相当于邮政局的遗址,由此出土的一封帛书也成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个人书信文物。出土的20多张写有汉文墨迹的麻质纸,已考定为汉纸,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纸张,这一发现把我国纸张发明的时间向前推了近一个世纪。出土的汉简,数量惊人,共计35000多枚,有诏书、司法律令、官府文书、驿置簿籍、文化科技及其他杂事诸类等,详细记载了汉使与西域使节的往来,揭示了西汉西北边郡的政治形势、行政事务运作、地方邮传制度以及汉与西域的关系等。

  悬泉置出土的其他遗物种类繁多,极其珍贵。有各种农具、打猎用具、货币兵器、陶器服饰、谷物粮食、石砚毛笔等。这些遗物虽历经千载,仍保存完好。如帛书家信完整可读,漆筷与现在所用的一模一样,漆耳杯色彩艳丽,几双帮底开全的皮鞋将国内制作和穿用皮鞋的历史上溯了几千年。

  正因为此,该遗址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遗址管护:全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申遗要求,各申遗点必须做到申遗核心区与缓冲区分开、搞好本体保护和遗产监测、加强遗产区环境整治和管护设施建设等,管护设施具体包括有管护用房、游客集散场所、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等。而对于目前尚未进行旅游开发的悬泉置遗址来说,这一切都要从头做起。

  4月13日上午,记者在悬泉置遗址采访时,正好碰到敦煌市副市长袁世荣带领着文物、文化、城建、规划、交通、水务等部门现场办公,为悬泉置遗址管理用房、停车场和公共厕所选址。“前期的管理规划和实施方案已经完成,现在就是抓紧落实具体的工作,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袁世荣说,申遗这件大事,大家都很着急,都铆足了劲。“如果有哪一项工作不到位,按时完不成任务,就等于考试不合格,功亏一篑。”

  其实对于敦煌市来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对促进全市经济、文化、旅游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其价值和作用无可估量。这次围绕丝路申遗,敦煌市更是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市上成立了申遗领导小组,出台了申遗实施方案和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根据实施方案,为悬泉置遗址要做的事很多,比如遗产区环境整治、监测管理、管护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等。这些工作任务都细分到各部门,并规定了进度、完成时限、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等。

  申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保护好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任何与遗址原貌不相符的建设或破坏遗址整体性的行为,都是申遗所不允许的。悬泉置遗址处于戈壁荒漠之中,周围无常住居民,无工厂、村庄,遗址原地封存后,基本上保持原始状态。在申遗基础设施建设中,悬泉置遗址的专题展示厅、管理用房、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人行步道等,到底要用什么材料?建成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建?这些都要通过专家的反复论证。最后确定,所有建筑均采用接近戈壁的土黄色,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丝路申遗是一件大事,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袁世荣说,“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成功与否就在于最后一搏了!”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