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故事

岷县参加抗战英烈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8 14:43:35  作者:贾学辉  来源:岷县档案馆  浏览次数:

1937年7月7日,日寇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救国,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在西陲重镇岷县,虽然这里是抗战的大后方,没有正面与日寇冲杀的场面,但无论是官商,还是老百姓,都纷纷参与到这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义之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国共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岷县儿女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被我党号召起来的贫苦农民,纷纷参加了国民党陆军165师,随即奔赴抗日前线。该师系原新编第14师,师长鲁大昌,属甘肃地方部队,长年驻扎在岷县、临洮、武都、陇西等地。1938年,部队在庆阳西峰进行整编,师长由王治歧接任,全师共辖3个团,即493、494、495团,共约一万多人,其中岷县籍士兵约有1500多人。这支部队原本为地方杂牌军,不被国民党重用,装备也十分简陋,武器陈旧,但是在我地下党的号召下,为了抗击日寇,队伍空前团结,气宇轩昂。

1.jpg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岷县抗日阵亡将士姓名清册节选1

山河倾倒,狼烟四起。1941年5月,日寇调集山西、河北、河南日伪军约四万余人,分兵五路向晋东南中条山广大地区大举进犯,炮兵、空军相互配合,一起出动向我阵地狂轰滥炸。165师495团被敌人分割,孤军作战,陷入日寇重重包围之中。据《甘肃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刊登的原165师师长王治歧撰写的《一六五师参加中条山战役的回忆》:“此次战役历时七天,我师伤亡二千余人,新二十七师及河北民军亦有二三千人。晋南黄河以北地区全被日寇占领。”在这次战役中,岷县健儿付出了惨重代价。据考,到抗战后期通知到岷县牺牲者的名单就有三四百人,不知下落的无名志士亦有一二百人。另外在八年抗战中,岷县籍士兵除了血洒各个疆场的烈士较多外,还有120多人参加了“十万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抗日,成为甘肃之最!

2.jpg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岷县抗日阵亡将士姓名清册节选2

3.jpg

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岷县抗日阵亡将士姓名清册节选3

浴血奋战,英勇杀敌。1941年中央陆军165师在山西晋南中条山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岷县志》记载有名有姓者有:庞永福、刘樹桐、陈生祥、党禄生等70多人阵亡。当时县政府为了缅怀先烈,昭示后人,在二郎山统一制作了油漆成蓝底金字,镶以红边的木牌位若干,每位烈士一尊,上面详刻姓名、年龄、兵种、军职、部队番号、牺牲地点及时间,改财神殿为“忠烈祠”,将牌位一一安置在龛台上,每逢“七七纪念日”,由专员、县长带头率政府工作人员及师生排成长队,袖戴黑纱俯首致哀。祭文如下:

公元一九四三年七月七日,谨以酒醴三牲庶品之仪,致祭于七七阵亡烈士之灵位前曰:仰维烈士,北门锁钥,万里长城。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概自倭夷衅,累载于今。深入内地,大批兽兵。禹甸神州,多遭蹂躏;封豕长蛇,鱼肉人民。锦绣河山,势欲全吞。幸赖将士,忠勇绝伦;舍生取义,奋不顾身。出入战壕之内,来往枪炮之林;既惊敌人之胆,既寒敌人之心,誓扫倭寇,痛饮诸君。奈何天不助兴,敌火太凶;七尺之躯,实难支撑。可怜肝脑涂地,血溅衣襟,无贵无贱,杀身成仁。然而名垂竹帛,功在乾坤,为国捐躯,虽死犹生。呜呼!人莫不有一死,而诸将之死,依然泰山之重,不比鸿毛之轻。从兹遗有子弟,量才登庸。遗有家属,国给恤金。何忧困难,何虑贫困;在天之灵,其慰其欣。时值七七,香楮备陈,灵其有如,来格来临。伏维尚飨!

“忠烈祠”悬联云:“烈士出征纵横万里,忠魂入祠俎豆千秋”。每逢清明时节,群众自发地来到忠烈祠瞻仰,祠内外遍贴“流芳百世,气壮山河”“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屈辱的伤疤,是民族自强的勋章”等标语。

英烈已逝,浩气长存。1945年,为庆贺抗日战争胜利,岷县地方绅士李贵悟等,于二郎山修建一钟亭,名为“正气亭”,匾额为当时甘肃省主席谷正伦所题。正气亭四角重檐攒尖,风格别致。亭内悬挂铸造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的青铜钟一口,其重约3000斤,通高1.65米,口径1.23米,壁厚8~10厘米,钟身上下饰两组六格三线方格纹,口沿弧线内向,形成八角,饰凸纹乾卦,钟面铭文完备,钟体造型独特,敲击声闻十里。在正气亭重檐下四面正中悬有临摹康熙手书“中、和、位、育”四个白底黑字、笔力雄健饱满的匾牌各一块,门柱楹联镌刻有“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充塞天地,在于人者亦中亦孝照耀古今”的黑底金字行书体一副。正气亭与忠烈祠相映,游人至此,无不肃然起敬。竣工之日,鸣铁炮100响,城内连日扭秧歌、耍社火,老少咸乐。以后,每有空袭及战事,便击钟为警。二郎山钟楼是为庆贺抗日战争胜利而“立此存照”的“正气亭”,成为80年来岷县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岷县人民永远纪念抗战英烈的一块不朽丰碑!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jpg

岷县烈士陵园

如今,二郎山上的忠烈祠内,陈列有抗日战争、红军长征、解放战争以及和平年代各个时期为革命、为人民而牺牲的英烈事迹。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仿佛每一段都在唤醒心灵,每个字都诉说着他们的英雄事迹,告诉人们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垂不朽!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